安卓手机fastboot模式:哪儿有好吃正宗的牛肉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21:04:19
几个钱一碗

一碗香牛肉面
北太平庄\白家庄都有,4元一碗(不加肉的)
还不错,我男朋友爱吃.

你想开一家?取经?还是,嘴馋????

柴氏风味斋牛肉面(清真)
以下摘自店面里的介绍:
此汤源于一九二零年左右,汤的料理人名为:王柴氏,穆斯林,家中祖传酱牛肉,王柴氏年轻时,每次在家中酱牛肉时,都香醇四溢,周围邻里都闻得到香味,此汤距今已有七十几年的历史。
自清真风味斋餐馆开张以来,王柴氏之子王林,努力恢复,总结祖传酱肉方法,经过两年多对汤的不断调理,依照祖传配方,精心对用料的选择,基本上恢复了柴氏酱牛肉原有风味,香味诱人,使人吃后流连忘返。
柴氏小碗肉更具有特色,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香醇,口感香滑,闻着香,吃着更香,使人有回味不断的感觉。
早就听闻无数人提到“甘家口的牛肉面”有多么好吃,据说从门口走过的时候多数人都忍不住进去吃一碗。网上流行的“北京美食地图”中这样写道:甘家口路口向西100米路北柴氏牛肉面,由回民柴老爷子一手调味的牛肉面汤是京城一绝———到底是怎么个“绝”法?让我们一起前往.
菜单只有4样牛肉“主打”
一张薄薄的压膜纸上写着:酱牛肉(25元/斤),小碗肉(5元/碗),牛肉汤面(4元/ 4两、5元/5两),牛肉土豆粉条(10元/砂锅)
在一个香港的网站查到“柴氏牛肉面”的确切地址,与美食地图里的地址不太一样,说是甘家口大厦南侧胡同往西走。可走多远却没有交待
过了一家又一家饭馆,可这“柴氏”的招牌却一直没有出现。向西了何止一百米,两三百米都不止。还过一个岔路口了。
在即将绝望的时候、准备问人的时候,马路的南边(也就是海淀卫生局的对面),就赫然出现了一个大招牌,上面用回族文字及汉字写着“柴氏风味斋”———这个地点和名字,才是所谓“甘家口牛肉面”的正解。一进店门,牛肉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
宽敞的大厅里一水儿的四人座黑色小方桌,整整齐齐地码着,有点教室的感觉
从东门进去,一路往西走,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摆着一碗面,无一例外。
这里还有30多种小菜,除了五香牛腱和肉串外,都是蔬菜,看起来就很健康。
传说中的牛肉汤面4两起卖
这4两全是汤面,想吃牛肉,就得单要一个“小碗肉”。虽然这里小碗肉的规矩是“不冒尖的一平碗”,但4两面再加这一小碗肉,想想就开始有点饱了
所幸摄影师及时赶到,有这个“嗜牛狂”在,遂极轻松自如地又加了一斤酱牛肉,几个爽口小菜。
等面的时候,记者参观了一下店堂。开放式的厨房里有几个精干的小伙子,切肉的切肉,煮面的煮面,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最东边的厨房隔间里,也就是外卖的窗口,有一口两人合抱的大锅子,里面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一个小伙子正用筷子往里戳———不用说,锅里炖的,就是香喷喷的柴氏牛肉。
大堂里挂着许多照片,照片上柴老太太的儿子王林长得很像“007”的扮演者肖恩康纳利在《绝世神偷》里的扮相,很帅的老爷子。还有就是最早的小店环境———“甘家口牛肉面”的名声就是从那个又小又破的店里远扬的。
小店的位置在现在店内包间的位置,那时候还没有修路,大堂还是一条小路。“柴氏”也还没有申请专利及注册商标,小店的名字是“风味斋便餐馆”,从1988年开业直到1996年,小店都只有16平米,只能放4张桌子。 牛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和着面条使劲儿地嚼,使面条与牛肉、圆白菜丝充分混合,几种香味及不同的口感令人感动。
牛肉汤面加小碗牛肉上桌,一股浓浓的肉香将人体一切的感观系统都调动起来。0FCNraM1lU
将平平一小碗的牛肉倒入汤面里,拌不拌都可以,一筷子面挟带着牛肉一并送入口中———香啊! 吃得正起劲,酱牛肉继而又上桌,那些“筋头巴脑”的腱子肉真真是香滑无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辣椒油,实在太香了。还没等服务员走近,那辣椒油的香味便丝丝穿入鼻腔,将人的魂魄立即勾走。蘸着辣椒油吃酱牛肉,连神仙都不愿当了。 牛肉炖制时间整整4个小时
武火烧开文火炖,什么时候加火什么时候灭火,都必须时间精准。炖制时间一分钟都不能差。 这次采访的对象,除了店经理闪宝安外,还有王林的夫人,现年71岁的拜桂兰。
拜桂兰说话声音宏亮、气势威严、铿锵有力,喜欢用反问句,偶尔带些手势。她为我们解开了“柴氏”牛肉面的好吃秘诀。 第一是选料。选料一定要精,必须用大厂的甲级肉。
第二是火候。牛肉炖制时间要整整4个小时。
第三是汤料。牛肉的精华全在汤里,由纯牛肉熬制的老汤直接浇面,奇鲜无比。
■数字柴氏 每日卖出牛肉:580斤(标准的斤数)
每日卖出小碗牛肉:1000碗左右 卖出牛肉最多的时候:接近700斤
■柴氏轶事

牛肉汤里卖的什么“药”? 现在“柴氏风味斋”的牛肉汤,已经有七十几年的历史了。柴老太太的老爷子姓王,两口子都是穆斯林,在王柴氏年青的时候就以“祖传酱牛肉”为生,那时候是1920年左右。
拜桂兰的烧饼也是一绝
几十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无数事件,有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困难,没多少机会酱肉,便把装老汤的坛子烧开,加多多的盐,再密封好,放入地窖中。 如果逢上吃肉,便将汤取出,肉炖好后,由王林亲自把关,将汤尽数舀出,才准家人动那些肉。
最早甘家口小区这一片就只有“风味斋”一家馆子,除了牛肉面,还卖烧饼夹肉和涮肉。王林的妻子拜桂兰烤的烧饼是一绝,外焦里软,好吃得不得了。现在由于没地方,就把烧饼夹肉的项目给取消了,但吃了十几年的老食客都会馋,经常建议重拾烧饼项目。
1988年“风味斋”开张的时候,店里只能摆4张桌子,其余的尽数摆在马路牙子上———58张桌子!而中午12点的时候,这62张桌子是全满。后来的人只能站在马路牙子上的桌子边上等位。 1996年,由于道路改建,“风味斋”搬到了旁边的甘家口中学旁边,店扩大到100平米左右,仍然打的是“马路牙子战术”。 当时那个浩浩荡荡,真叫“盛况空前”。 海外出书35万册介绍“柴氏”
“柴氏”真正扬名海外是1992年,那天一个出租车司机被日本人包车,先去吃了顿“东来顺”,觉得不过瘾,上车后问司机有没有好吃的地方,司机便推荐了这个“老地方”。一顿“柴氏”牛肉面下肚,日本人连呼比刚才的好。
日本人遂向当家的拜桂兰说要出30元万人民币买下这秘方。但王林坚决不同意,说是“30万?300万我也不卖给外国人!” 虽然日本人带着遗憾走了,但却将这个地方告诉给了日本一家媒体,这家媒体后来特意到小店采访,出的书在日本当地竟然卖了35万册。
直到2001年7月,道路修建完成,“柴氏”才有了今天的新家。一共72张4人座桌子,却没了当年的盛况。
闻着牛肉味就迈不动步子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柴氏牛肉面:“走到小区东、南口,闻到牛肉味就想到锅前面,走到锅前面如果不吃上一碗就走不动路了。”
拜桂兰告诉记者,自己的汤是十几种香料混合了数味珍贵中药发出的香味。
当然也有遗憾。拜桂兰说现在规定用天然气后,香味减了好几成,不如以前用汽油桶在煤上炖出来的香。所谓“香飘十里”,还得慢工才出得了好活。
■小菜调味
圆白菜丝“最配牛肉”
请教了拜桂兰一个问题:吃牛肉的时候配什么小菜最好? 抄菜:3元 拜桂兰自己“发明”的菜,其实就是圆白菜切成细丝,浇上牛肉汤制成。原本汤面里就有圆白菜丝,但很多人觉得少,于是有了这道“最配牛肉”的“抄菜”。
泡菜:4元
泡菜是自己店里泡的,鲜而不咸 酸甜萝卜丝:3元
酸甜的细丝混合着牛肉一块嚼妙不可言。
甜辣瓜条:4元 小黄瓜切成条,淋上极香的辣椒油,甜中带一点点微辣,又脆又爽口。

合肥露一手牛肉面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