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考上军校读几年:邓小平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10:09:34
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条件是什么?
“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1.关于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条件

(1)时代背景

研究者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首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直接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对外开放方针的贯彻。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由准备战争转向争取持久和平,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向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为相互渗透、相互抗争,世界整体联系加强。新的条件,新的实践,必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次,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引起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为我国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促进改革图强、加速发展的重要外因。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引发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又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另外,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遇的挫折,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进一步促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许多深层次问题重新认识和思考。总之,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敏锐把握是他创立“特色理论”的必要前提。?

(2)历史根据

研究者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邓小平理论总结了我国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基本观点与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提法是一致的,强调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经验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有论者指出,过去积累的正确的东西为后来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做了一定的准备。?

邓小平理论吸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教训。失败教训主要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重大损失。有论者专题研究“文化大革命”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认为“文化大革命”不仅为身处逆境的邓小平深思熟虑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借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提出都是总结“文革”教训的结果,其中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绝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必须认清中国国情和所处阶段;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绝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绝不应倡导“造反有理”、“无法无天”,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绝不能闭关自守,必须改革开放;绝不能搞运动和动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能把知识分子看做异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总之,邓小平通过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弄清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过去很不清楚的根本问题。(3)

邓小平理论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和如何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展开。有论者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形成的,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后,其弊端在于粗放发展、凝固化、封闭化,没有能力对新技术革命做出有力地回应,从而走向衰败。(4)有论者认为,苏东剧变的基本原因是,这些国家长期没有把经济搞上去,体制僵化,在处理经济与政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国内与国际关系上出现失误。(5)也有论者认为,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丧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动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毁灭了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历史教训。邓小平总结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追求单一模式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张;总结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总结了放松党的建设,严重脱离群众的教训,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6)可以说,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3)思想来源

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

关于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论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绝大部分内容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基本原理和著名观点为理论依据。它的理论渊源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基本原理。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明显体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7)也就是说,对马列主义精髓的真正把握,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于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社会主义学说的关系。论者一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后期关于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研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突破了他们自己早先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结论,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探索开了“先河”。这一学说的重要启示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于封建社会瓦解的民主革命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简单地按《哥达纲领批判》提出的社会主义样式进行,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必须以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为主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

关于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关系。一些论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吸收了列宁后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观、社会主义重心观、商品市场观、资本主义观、全盘改革观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9)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邓小平理论思想来源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首先,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思想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在哲学世界观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性格上,都是以反对教条主义,不固守本本和成规的发展思维为特征,突出强调中国特色。许多论者强调,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先导,对毛泽东晚年严重错误的纠正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契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二者不可分。其次,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生长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为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如: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和照抄书本论断,要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可以实行“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政策;社会主义可分为发达和不发达两个阶段,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会要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正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应解决的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解决了毛泽东没有解决的许多问题。?

(4)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多数研究者认识到,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首先要明确,邓小平作为政治家,不是为了构筑理论体系而提出理论,而是在实践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措施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他的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此,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另外,有的研究者认为,邓小平的个人素质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素质包括:坚定的革命信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的精神、丰富的革命经历、宽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10)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列宁的工人阶级执政建设理论,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党的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