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兵役法:帮忙介绍一下文天祥的生平!拜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6:06:01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宋瑞,号文山,庐陵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伟大的民族英雄。

20岁中状元,39岁奉诏勤王卫国,40岁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督诸路军马抗元,兵败被俘,于是1283年1月9日

英勇就义。留下《指南录》和《指南后录》等诗作,记载了他奋勇抗元斗争的光辉历程,堪称"诗史"。狱中

所作《正气歌》,尤为世人所传颂。
文天祥(1236~1283)

中国南宋末大臣,民族英雄。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在赣州得到元军渡江的谍报,立即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佑二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遂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出。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气势颇盛。不久,元大将李恒到江西,打败宋军。空坑(今兴国境)之役,文天祥主力溃散,家属都被元军俘获。但他收拾散兵,退屯南岭(后改称忠臣岭,在今永安东南),转进海丰,在广东的潮、惠州继续进行抗元活动。祥兴元年(1278),驻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的宋政府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行至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元军追及,文天祥被俘。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赋《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不屈之志。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初一到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奉命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而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文天祥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前期的诗文多酬应之作,比较好的诗也只表现了隐逸的志趣,或带有感伤哀愁的情绪。赣州起兵以后,风格为之一变,诗词散文都悲壮刚劲,感人至深。文天祥把国家、人民和自己的遭遇,用诗词逐事记录,并且把从镇江逃出元营后的记事诗,编成《指南录》;又将被俘以后所作,编为《指南后录》;在狱中又集杜甫诗句,成《集杜诗》200首 ,历述“颠沛以来”的“世变人事”,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他的《正气歌》,历数史书所传各代不畏强暴、不惜牺牲的人物,表示自己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决心,尤为数百年来传诵不绝之作.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姓名: 文天祥
又名: 一字宋瑞 号文山 字履善
性别: 男
生卒年: 1236—1283
所属朝代: 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 豪放派
代表作品: 正气歌
同时期作家: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辛弃疾 More ...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赣州等。德□元年(1275)元军东下,乃组织义军,入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回温州拥立端宗,力图恢复,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拘囚大都4年,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应酬之作,精华多在后期,所作《指南录》、《指南后录》的集名出自其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他力图恢复,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两集《指南录》和《吟啸集》中的诗作,记叙了他与同僚、部下的艰苦战斗,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激昂慷慨,苍凉悲壮,无愧诗史。他的五古如《正气歌》,七古如《二月六日海上大战……》,五律如《南安军》、《除夜》,七律如《过零丁洋》、《金陵驿》,七绝如《扬子江》等,都是感人至深的名篇。其中《正气歌》写于大都狱中,诗中遍举古代胸怀“正气”之士的高风亮节以自勉,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和至死不渝的坚贞意志。《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青”,更是历来人们争相传诵的名句。

《指南录后序》一文记述其德□二年(1276)出使元营,被扣押后历尽艰辛而得以脱险的经过,字里行间悲愤交加,和《正气歌》一样,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天祥存词仅数首,但作于抗元和被囚期间的〔酹江月〕等,直抒胸臆,激越沉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他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王沂孙、张炎、周密诸家之上。这种评价虽不免有偏爱之嫌,但也说明了文天祥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所著《文山先生全集》2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刻本。又《指南录》4卷,《指南后录》4卷,有明万历四十一年唐晟刻本。

文天祥纪念馆位于吉安县城的文山公园内,距吉安市约10公里,建于1984年。

.文天祥(1236-1283年),安履善、宋瑞,号文山,庐陵人。文天祥生于南宋末年,20岁中状元,40岁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督诸路军马抗元,兵败被俘,于1283年在北京英勇就义。留下《指南录》和《指南后录》等诗作,记载了他奋勇抗元斗争的光辉历程,堪称“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为世人所传颂,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为千古名句。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临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雄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馆舍为四合院结构,中为天井,四周长廊连结文山阁、四贤祠、竹居、状元楼、诗碑楼等。

馆内陈列有文天祥生平介绍及其遗物、手迹、著作等,还有当今名人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