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m5355vt:烽火狼烟是用什么烧出来的?(别告诉我是狼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05:40:17
是什么烧出来的??为什么能冲那么高

不会是狼粪,动物粪便一般都易燃,不生烟。
应该是青柴,尤其是青的松枝。我小时候烧过柴草,青的松柏枝易生烟,人们还用它制墨。
另外我怀疑用石油。因为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它燃烧产生浓烟了。

狼粪 故此叫狼烟
又仔细查了一下,
首先说烽火;
烽火亦称烽燧,为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早在商周时期即已有之。据唐人李贤《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注云:“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置其中,命低之,有寇即燃之,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由此可知,烽用于夜间放火报警,燧用于白昼施烟报警。由于烽燧一般均设在用土筑成的高台之上,故又称烽火台。在北京郊区的八达岭,慕田峪一带也有"烟墩"等称谓

再说狼烟,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即唐朝时始有记载的狼粪说,而唐朝以前的燃烧物又分别有燃烧柴草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两种说法.其中燃草说较为普遍.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并发掘了烽燧遗址,对我们了解汉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都有烽燧设置,而且规模很大,管理极严,号称“烽燧万里相望”,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举放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敌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在出土的《塞上烽火品》中记载了当时朝廷制定的临敌报警和举放烽火的条例,即“联防公约”。该条文规定了在匈奴侵扰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变动以及天气异常等情况下,各塞举放烽火的类别、数量、传递方法以及发生失误如何纠正等细则,就连燧长有病请假都要经上级批准。这种信息传递方法,对防守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但同时又有一个问题就是白天的烟火很容易为风所吹散,或者边境附近由于其他原因而起火,使下一烽火台以为有敌人入侵导致慌报军情.于是人们经常往柴草中添加其他成分使烟火有别于普通的烟火.其中很多似乎添加了不同动物的粪便.
到了唐朝的时候,古人开始采用狼粪为燃烧材料.守卫边疆的将士在烽火台上烧狼粪报警,烧狼粪产生的烟雾即为狼烟。
据唐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广动植》中云:“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以及其他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狼烟不同于其他动物粪便的烟火,其烟浓而黑,可以笔直的上升很高而不被风吹散.因而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轻易的发现,于是唐朝以后的烽火台之间距离延长.
大凡每30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临近边境的烽燧要在附近筑城,严加保护。唐代设在全国的烽燧究竟有多少数目,史书阙载。
这可能由于烽燧经常增减的缘故。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摄御史大夫张仁愿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受降城后,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一千八百所”1;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2。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以边隅无事,寰宇乂安,内地置烽,诚为非要”,下敕“量停近甸烽二百六十所,计烽帅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3。以此推算,唐朝设在边境和内地的烽燧当在1万以上。
唐朝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施燧的规定大致与此相同。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另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杨国忠始首倡幸蜀之策。
山东省的烟台市也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然而倭寇入侵我国东海岸,岂止烟台一处.因此我推断几乎烟台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都是依靠烟台那里的烽火台报警,因此也可以说明狼烟的生成非常明显,可视距离很长.

第二种说法也很有说服力.那就是有很多专家开始质疑狼粪说,认为,在古代的狼群数量有限,且采集较困难,大量的狼粪来源自然也有限,难以保证足够的供应到那么多烽火台中.而在柴草中搀入狼粪的行为又无记载.
于是开始有人认为狼烟实际上是稂烟,即报警所用燃料应为稂草,束草烧之而成烟.因为稂草烧出的烟也是浓黑不易被风吹散.但稂草我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民间所说的稂草实际是指“狼尾草”,狼尾草是一种牧草,而古代边关多位于西北牧区一带,因此这种说法也并非不可取.
狼尾草(Kikuyu grass) Pennisetum clandestinum生长低矮,根系较深的多年生牧草.能形成致密的草皮,依靠地上匍匐茎和地下根茎向四周扩展,尤其适用于在高地种植.当氮肥充足时,抗寒性更强,秋季长势更好.年降水量小于900毫米地区种植时的产量较低.根据这样的生长条件来看,狼尾草十分适合生长在南美洲的高原和山脉上.同时在我国古代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的西北边防地区,亦有大量生长的可能.事实上我国目前牧区很多地方的牧草都是这种草类,其中就不乏和美洲狼尾草的交配品种.
那么为什么狼粪和狼尾草能够生成适合边关地区报警的浓烟呢?目前的说法是,由于狼为典型的食肉动物,其粪便中的含碳量较高,故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有较多的未完全反应的碳粒而形成黑烟,远处看得很清楚,从而达到报警的目的。
这样的解释具体起来就是狼粪便中大量的醇类和脂类,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这里更确切的应该说是外表面完全燃烧,而中间部分不完全燃烧.这样外面完全燃烧的部分发出明亮的火焰,而中间不完全燃烧的部分,会产生出浓度很高的游离碳单质,在高温的作用下向上方升腾.就形成了笔直的狼烟.
同样狼尾草也有这样的效果?根据掌握的资料,一单位干狼尾草物质中,含粗蛋白15.4%,粗脂肪4.2%,粗纤维35%,无氮浸出物25%.之所以能够作为牧草就是因为其中的有机脂类物质高于其他植物,有利为畜类提供营养和热量.同样在燃烧的时候,也可以发出明亮的火焰,而草堆中位于内部的草,由于缺乏与空气的接触,一样会导致不完全燃烧而产生浓烟.但估计没有狼粪产生的浓烟效果好.

至于<狼图腾>中确实提过狼烟不是狼粪所烧,但那也只是一家言,难道<狼图腾>说什么就是什么?况且姜戎先生花三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的<狼图腾>也不是为了研究狼烟是不是用狼粪烧的

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绝不是狼粪.
<<狼图腾>>里说的

烧的是柴和 然后撒尿在上面 于是产生烟

蒙古包的烟筒冒出的白烟

也有牛马羊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