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特m2000:这是一手首雪莱写的诗,名字和详细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10:05:09
"爱情以多么可怜的幸福 将骄傲的绝望换取......所谓"我们的" 转瞬即逝 而生活还得继续"!其中一部分内容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其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常任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

  MUTABILITY
  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
  All that we wish to stay
  Tempts and then flies.
  What is this world's delight?
  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
  Brief even as bright.

  Virtue, how frail it is!
  Friendship how rare!
  Love, how it sells poor bliss
  For proud despair!
  But we, though soon they fall,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ours we call.

  Whilst skies are blue and bright,
  Whilst flowers are gay,
  Whilst eyes that change ere night
  Make glad the day;
  Whilst yet the calm hours creep,
  Dream thou--and from thy sleep
  Then wake to weep.

  Notes:

  1. frail:脆弱的。

  2. bliss:极乐

  3.But these though soon they fall, /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ours we call.--: But though these soon fall, they 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 which we call ours(our joy).

  无常

  一

  二

  美德,多么脆弱!
  友谊,何等难遇!
  爱情以多么可怜的幸福
  把骄傲伴随它们的欢愉,
  所谓“我们的”一切,转瞬即逝,
  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

  三

  趁此刻天色明媚湛蓝,
  趁鲜花娇艳芳菲,
  趁以前景色还在变换,
  白昼尚不曾让位,
  宁静的时光仍缓缓流动:
  你且入梦——再从梦中
  醒来,醒来哭泣。

  简评:

  诗的主题是关于尘世间万物变化莫测,不能持久;真情易变,经不起时间考验,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因此要把握今天,享受今天。同上首诗类似,这首诗开头也是以一个鲜明生动的具体意象,展现在读者眼前,用“今天”和“明天”的无情对比,暗示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今天还笑盈盈的花朵,明天便凋谢了。使读者不得不产生震动。从这一具体的,诗人进而联想到抽象的人的欲望:我们所想留驻的一切,诱惑我们然后便飞逝而去。然后,诗人由此提出了一个抽象的人生问题:这个世界上快乐究竟是什么?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拿闪电做例子:嘲弄黑夜的闪电,尽管瞬间即逝,却闪亮无比。暗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存在的质量和强度。第二节,计人不再谈论自然事物和人的欲望,而开始感慨美德的脆弱,知音难觅,以及爱情的廉价。但与第一节有所不同的是,诗人虽然承认真情的不持久,但却紧接着出现了转折:它们虽然稍纵即逝,但曾带给人的欢乐,却留了下来。最后一节,实际上由一两个句子构成,诗人用祈使句劝戒人们,应该趁天空还闪出爱意,心情享受每一天。按我们常人的平庸的思维逻辑,诗到这里止住就很自然而然了,但作者却不如此。紧接下来的看似自相矛盾的诗句给了读者强烈的意想不到的震动:“趁平静的时刻恍然来临时,你做梦吧。但是,梦中醒来,你却要哭泣。”最后三行冷静的一针见血的预言使第三节开始的幼稚的乐观主义腔调带上了强烈 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虽然做梦终究有醒来的时刻,但梦中毕竟有希冀,有仿,有追求,尽管它不能保证实现愿望,但却是人类企求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一种表现途径。梦是人活下来的动力。在梦中人可以获得暂时的幸福和快乐。可见,作者的思想是辩证的,不是对人生经验的简单的总结,而是包含深刻的哲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