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之光2哪有蜘蛛:谁发明了名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17:41:25
我想知道现在使用的名片是谁提出来的

名片的起源

我先介绍一下网上的资料 再把自己看书发现的相关资料附录在后面

1、在中国的古代的名片不叫“名片”而叫名帖。最早的名片叫“谒”,现在的“谒见”

一词可能就源于此。它起源于秦汉时代,那时候纸张尚未发明,因此名帖就用竹子削成

。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主要起着拜谒通名的作用,到东汉时期开始叫“刺”。蔡伦发

明造纸以后,纸张逐渐用得多了,于是就开始用纸张做,叫“名”、“名纸”等。唐宋

时期以后叫“门状”、是官僚阶层呈状时用。明清时期又有一种叫“手本”的名帖,是

下属见上司以及学生见老师时用。因此名片在早期,只用于少数特权阶层的交往,只有

到近代,名片才开始走向平民化。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与西方进行大量商业交往,西方的名片也随之带入中国。西方人认

为黄金分割法所切割成的长方形看起来是最美的,所以西方名片均是采用黄金分割法来

制作,于是,中国人也开始使用黄金分割法来制作名片。名片也摆脱了用笔书写的旧形

式,而采用印刷方法。在上世纪前期,由于名片是时髦的高档消费品,因此只局限于有

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普通人既用不起,也少进出使用名片的场合。

2、名片起源于交往,而且是文明时代的交往,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

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没有

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

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

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

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

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

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

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

王。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

朝庭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

”。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

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

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唐初科举制度

开始实行,让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进入到统治阶级中来。为了与世袭贵

族争夺权力,他们在官场上相互提携,拉帮结派的门阀也开始形成。每次科举考试后,

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者,并拜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

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了。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

的唯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

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 “名帖”这时才与“名”字

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

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恭,

“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

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

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与近现代名片的主要区别是用手写而不是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