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笔记全部付费2017:有关鱼的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3:54:40
请问谁知道有关鱼的诗呢

鱼 一夜的诗
--给S

没有什么比夜晚更加潮湿
没有什么 除了一座濒临死亡的教堂
和一条握住钟声的鱼
苍白的水星下 鱼哭泣着
空虚的铁锚逆流而行

作为一条呼吸物质的鱼
除了摇动星云的摇篮 编织波浪的睡衣
他还会在有生之年梦到刀刃
梦到在空旷的街道上奔跑
看着自己在面孔中生长的疲惫
仿佛老去 死在上升的台阶上

那灰色的鱼子说过
所有的鱼子都是潮汐 所有的
由于鱼一个陌生的手势
女孩在月光下撕毁大海
而鱼从海岬的脚踝滑过
低声吟诵着水草 空气 和但丁

水星睡去……
衰败的摇篮还在抖动
潮湿无比的鱼静驻水下
张开失去温度的眼睛
他还在诗的黑暗中游着
放弃了生而为水的权利

对于一条鱼而言
海 是沉没的火柴 擦亮
擦亮这盐 这面前汹涌的海水
让结伴而行的词语燃烧
让一些句子静默着 沉入水中

对于吴芳谷所作的《带鱼图》,王兰若在观画后题诗一首,诗曰:为问买来海鲜无,生葱银带入画图。惟妙惟肖神韵足,不愧岭表一名儒。


宋 欧阳修
秋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
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


宋 丁谓
劝叶复依蒲,登龙是去途。
何烦垂翡翠,未肯畏鹈鹕。
已负吞舟大,终无涸辙虞。
濠梁宁足乐,相忘在江湖。

池鱼
宋 祝庆夫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鱼虾
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观鱼
宋 杨万里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时鱼
宋 徐玑
风晴霜气合,沙渚夜鸣榔。
独喜鳞兼细,时看寸有长。
月斜寒动影,水碧静傅香。
可爱渔翁乐,溪梅秋第芳。
观鱼
宋 王令
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子鱼
宋 方岳
桃花水暖正鱼肥,子胀连胞迸腹腴。
黄栗玉燖春寸寸,水晶盐醋粟铢铢。
鲛人泣下甘孥戮,龙析刑淫并孕刳。
老子胸中兵百万,酒船不枉到江湖。
观鱼
宋 崔?
小鱼喜亲人,可钓亦可纲。
大鱼自有神,隐见谁能量。
老禅虽无心,施食不肯尝。
时於千寻底,隐见如龙章。
鱼儿
宋 王安石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放鱼
宋 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宋 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游鱼
唐 来鹄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鲤鱼
唐 项斯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骑车的鱼

关于鱼的思考
更多的是关于水的思考

自从读了张洪波的一句诗:
想到鱼
被掏出了心脏
就不安地捂住了胸口

于是就希望看到鱼
在水里的时候自由

淮海路复兴东路口,是早晨6点。那个女孩或者是一个女人
一条骑车的鱼 好自由。

我坐的公交车的意义突然升华。我的方向
被一场雨
赶急 一块失望的命土在浮动

也许无法证实那一瞬的感觉
关于一条骑车的鱼。我告诉我的情人
我想写一首诗 隐隐触摸到一种疼痛

当一条鱼开始学会骑车
她不再被别人掏出心脏

还有一个疑问是:那一刻,一条鱼的感觉
鲑鱼的腹部 怎么会是一条腿 美 我无法说出第二个字
就因为这个我想写一首诗

不是关于鱼 而是关于水

放鱼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注释】: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作者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诗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须承而下。“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也都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耽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动而巧妙。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这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意。这首《放鱼》寄意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这一寻常事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际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浚《说诗札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语,乃为上乘也。”此诗可谓得其旨。

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何况是咏物诗。这首《放鱼》状物形象,含蕴深远,花蕾虽小却香气袭人,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