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好城市:关于养鸡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3:44:16
我家的养的鸡脸发红,是不是要下蛋了呀

一般来讲应该是,我养过鸡,2000只,不过现在不养了,临产前鸡脸应该变得较红。

一、场地的选择
养鸡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场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各区既要相互联系,又要严格划分。但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一部分农户只能在闲置房屋中进行散养,可是通风条件差,鸡的发病率与相同条件下大棚内饲养相比明显较高。
二、饲料选择不当
畜禽因其种类、生理特点、生产目的、生产性能、体重、年龄和性别不同,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饲料营养中的营养素含量不足可导致家禽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则家禽死亡率高;反过来家禽患病后,出现厌食,又导致了家禽营养不良。这种恶性循环使家禽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对传染病的易感染性提高,生产性能进一步下降。
三、卫生防疫与免疫程序不当
(一)卫生防疫条件差。很多养鸡户在鸡舍门前铺一层生石灰,希望达到进舍消毒、防止病原侵入的目的。殊不知这样不但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鸡群患病的可能性。因为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才能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水中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而将生石灰直接撒在门口,是不能生成氢氧化钙的,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导致病原侵入鸡体,引发呼吸道疾病。有的养鸡户严重缺乏卫生防疫常识,将病死的鸡直接堆放在鸡舍门口,更有甚者将解剖诊断的现场安排在鸡舍门口。
(二)免疫缺乏科学性。免疫时疫苗中加入某些药品,免疫后用具处理不当,养鸡户卫生防疫知识欠缺,免疫时应仔细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根据免疫程序合理选择免疫具体时间,有很多养鸡户免疫刚两天,大多数鸡就发病了,其原因可能是免疫时间正好安排在疫病的潜伏期,疫苗的应用反而激化了疫病的发生。有的养鸡户在使用疫苗时加入一些自称能增加免疫效果的药物,使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疫苗中抗原的活力,甚至失去刺激鸡体产生抗体的能力,而导致免疫失败。接种工作结束后,应把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以防止病毒扩散,但大多数养鸡户将盛疫苗的小瓶未经处理随便放在鸡舍旁,这样无意中造成了病毒扩散的危险。另外有一部分养鸡户不用法氏囊疫苗主动免疫,而认为直接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是预防法氏囊病最保险的途径,虽然这种方法对控制法氏囊病有一定效果,但抗体的防治效果值得怀疑,疗效维持时间太短,注射卵黄抗体会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不排除造成法氏囊病的人为传染。
四、不能合理用药
(一)盲目加大剂量。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养鸡户认为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在用药时总以说明书上用量的两倍用药,这样不仅增加了用药的成本,而且还存在药物中毒的危险。
(二)重复用药。养鸡户或兽药经销商不太清楚药物的分类及药物的作用,有时将同一类别的两种药物或主要作用相同的几种药物混用,这样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不按疗程用药。使用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疗程,这是因为病原菌在体内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过程,如果疗程过短,有些病菌的生长只是被短暂抑制,不能彻底被杀灭,一旦停止用药,受抑制的病菌重新生长、繁殖,导致病鸡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另外有的养鸡户往往还认识不到自己的这一做法是错误的,治不好病还怀疑药物的质量不好;相反有的养鸡户则常将一种药物连用五六天,一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使用时超过规定的剂量和疗程则会引起鸡药物中毒。
五、管理不严格
(一)温度控制不当。冬季温度偏低,鸡群拥挤,弱鸡易被踩死;夏季温度过高,鸡在高温下呼吸加快,消化机能降低。
(二)忽视湿度的调节。鸡舍内太干燥时,灰尘较多,易引发一些呼吸道病;湿度过大又容易发生球虫病。
(三)垫料更换不及时。地面散养的肉鸡要及时更换垫料,或是勤添干燥的沙土、锯末。育雏一般不用麦秸,因为麦秸发霉较快,容易引发曲霉菌病。
(四)应激因素的存在。如果鸡群经常遭受疫苗接种、用药、搬迁、高温酷暑、天气突变等应激,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禽类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成活率低。
(五)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在同一村庄里,一个养鸡户饲养着几个不同日龄的鸡群,并且人畜混居给疫病防制带来诸多不便,各种疫病此起彼伏,鸡群之间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隐患。
根据以上问题对农村小规模养鸡户提出如下建议:仔细观察鸡群状况,尽早发现疫病及时诊治,合理控制好鸡场内环境;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坚持“全进全出”制;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有效地配合用药,科学地管理,以达到最好的饲养效果。(丁宝君 肖一红 刘思当)
中国养殖网

昏~``楼上的是专业养鸡户吧?!

是母鸡就应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