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酸奶太酸怎么办:故宫中轴线上的六大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5:47:35
故宫中轴线上的六大殿的牌匾上,为什么所有的“门”字都没有钩呢?
有人知道么?

  清代《坚瓠壬集》引马愈《马氏日抄》:

  门字两户相向,本地勾踢。宋都临安,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勾脚带火笔,故招火厄,遂撤额投火中乃息。后书门额者,多不勾脚。我朝南京宫城门额皆朱孔易所书,门字俱无勾脚。

  南宋宫殿发生火灾,有人将此归咎于门匾上“门”字最末一笔挑了钩,“门字有钩脚带火笔,故招火厄”云云。把门匾摘下扔到火里,火被扑灭了。于是,门匾上的门字再不敢信笔落墨,未一笔只可直直地坚在那。
  除火厄之说外,“门”字挑钩另有一说。据《骨董琐记》,明初年,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门字有钩。朱元璋见后大怒:“吾方欲集贤,乃欲闭门塞贤路耶?”这位明太祖读字,充分调动想象力,“门”一挑钩,如同大门关闭,堵塞广进贤之路。其实,有此“集贤”之心,还愁网罗人才无门路?倒不在门字笔画如何。
  北京前门的匾额“正阳门”,“门”字最末一笔为怪,不挑钩。民间就此编出故事,说是皇帝不让写匾的人挑钩,为什么呢?说是皇帝想:我去天坛祭天,要走正阳门,门若带钩,不是把我剐了吗?

  1908期《文摘周报》摘发了《正阳门门匾的“门”为什么没有钩》一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张文立先生来信认为,“门”字去钩,似与避讳无关。因为明清两代帝王的名讳中没有哪一位的名字有“门”字。“门”字无钩,应出于明太祖朱元璋。马朴《谈误》卷四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门字右直微钩起。上曰: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而以粉涂其钩。”后来虽然明从南京迁都北京,但旧例应在,所以,后来的“门”都无钩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门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