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地图:京都议定书的英文怎么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4 14:28:47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
背景分析-京都议定书的争议与妥协

一、 背景资料

(一)京都议定书的由来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急速增加,产生愈来愈明显的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气候变迁加剧的现象,对水资源、农作物、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等各层面造成日益明显的负面冲击。为了抑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防制气候变迁,联合国於1992年地球高峰会举办之时,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对「人为温室气体」(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为落实温室气体排放管制工作,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通过具有约束效力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以规范工业国家未来之温室气体减量责任。

(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1. 减量时程与目标值:「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之附件一国家(系指OECD中除墨西哥外的所有24个成员、欧盟、前苏联各共和国及前东欧共产国家,合计37个成员)及摩洛哥与列支敦斯登共39个国家,将人为排放之六种温室气体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与1990年相较,平均削减值5.2%,同时采差异性削减目标之方式;欧盟及东欧各国8%、美国7%、日本、加拿大、匈牙利、波兰6%,另冰岛、澳洲、挪威则各增加 10%、8%、1%。减量时程为2008至2012年,并以此5年的平均值为准。

2. 六种温室气体中,CO 2、CH4、N2O管制基准年为1990年,而HFCs、PFCs与SF6为1995年。

3. 提出「京都机制」:包含「清洁发展机制」(CDM)(唯一跨越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由工业国对开发中国家进行技术及财务协助其温室气体减量计画之机制)、排放交易(ET)及共同执行(JI)。

(三)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条件

1. 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国家达55国。

2. 批准京都议定书国家中,「附件一国家」成员之1990年CO2排放量须至少占全体「附件一国家」成员1990年排放总量之55%。

3. 达成上述二条件后,则议定书於其后第90天开始生效。

(四)各国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附件一国家总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

1. 美国36.1%。

2. 日本8.5%。

3. 欧联24.2%。

4. 俄国17.4%。

5. 加拿大3.3%。

6. 澳大利亚2.1%。

7. 其他国家8.3%。

(五)数字游戏?-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关卡

由於使京都议定书能在2002年地球高峰会议十周年时生效的条件,为已批准国家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附件一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五,所以在排放量占百分之三十六的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批准行列后,如果目前态度未定的日本、澳大利亚及加拿大也退出,则欧联、俄国及其它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仅及百分之五十,离生效门崁还有一段距离。由於日本批准后京都议定书即可顺利达到生效条件,因此日本的态度成为关键。

(六)近期各重要会议时程

1. 2001年7月16日至7月27日於德国波昂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六次缔约国大会(COP6)第二阶段会议(其中7月16日至7月18日为与会各国高阶官员会议,7月19日至7月23日为与会各国环境部长会议)。

2. 2001年7月18日於义大利热内亚举行G8八大工业国外长会议。

3. 2001年7月21日於义大利热内亚举行G8八大工业国领袖高峰会议。

4. 2001年10月於摩洛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七次缔约国大会(COP7)。

二、主要争议及现阶段情势

(一)地球是否真的暖化?暖化应否归咎人类?暖化值得忧心吗?

去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六次缔约国大会中,IPCC主席Watson於大会报告中指出,地球上的气候是否发生变迁,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是要问气候变化了多少?变化速度有多快?及那里的变化最严重?专家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不但是本世纪最热的时期,其实也是最近一千年来最温暖的时期。去年11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强调十年来因温室效应致使气候条件改变,海水侵蚀海岸,暴风雨肆虐而造成南太平洋国家严重受创,并警告全球乾旱、饥荒、疾病可能随之俱来。联合国气候变迁国际专家小组7月12日公布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在这个世纪结束前,可能上升摄氏5.8度,几乎为五年前预估值的两倍。而7月中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布的最近公布的模型预测研究显示,至2030年地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0.5至1.2℃,至2100年地球平均温度最可能的温度上升范围为2.4至3.8℃,而有90%的机会至2100年地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7至4.9℃(路透社, 2001/07/23)。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现有的预测模型已经含盖各项不确定因素,包括人类影响(人口、经济成长、技术发展及环境意识觉醒等)、地球气候系统对人类影响的敏感度、其它空气污染物(如硫氧化物)、碳汇、海洋循环及辐射等因素,从而认为即使最积极的削减温室气体行动也难以阻止地球温暖化的趋势(路透社, 2001/07/23)。但麻省理工学院及北卡罗南纳大学的学者却认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影响及对环境及经济之冲击都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预测温度成长是相当困难的。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教授Richard Lindzen就认为高空中原先由湿度形成的卷云会融入其下方的空气中,从而增加大气湿度,较高的湿度会有较明显的温室效应(水蒸气是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但二氧化碳增加将使积云层温度升高,降雨情况会更明显,减少了大气湿度,卷云无法形成,较乾的空气也降低了温室效应,所以Richard Lindzen认为二氧化碳增加还可能会抵消温室效应(Newsweek, July 23, 2001)。由於科学界的存疑声音,美国布希政府就质疑现有评估温室气体增量冲击的模型之可靠性。

另一方面,由於人类对於气候的观察,通常以100年的时间序列为基础,要论断温室效应的上述三个问题并非易事,拟针对此一议题采取国际间齐一行动就更难。由於美国布希政府质疑整个京都议定书减量目标之合理性与公平性,并力主全球温室气体减量协议的架构及内容,应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上,美国布希政府遂以此要求世界应对地球温暖化的成因、冲击程度及温室气体方式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为了彰显其主张,继3月宣布不会批准京都议定书之后,布希政府在6月初提出在未来五年以数千万美元建立气候观测系统(CNN, 2001/6/10),在7月中提出将在未来三年投入1亿2千万美元进行碳循环、气候模型及气候和大气化学的关系的研究。

Kyoto negotiates Agreement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the kyoto protocol

Kyoto negotiates Agreement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