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通络软胶囊说明书:请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哪些哲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7:12:27
也可以给我几个可以有关这个问题的网站地址:)
各位,谢谢了.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
  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正式展开。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有不同点,又同时有着相同点。
  差异:一、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选拔淘汰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活动、劳动教育。
  二、功能差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校能够紧密地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对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构建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的教育体系和目标。
  三、个性发展差异,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重视,而素质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四、质量观差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质量的好坏通常与升学率挂钩; 素质教育认为教育质量的内核是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不能单靠考试分数去评价,而要看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看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五、能力差异,未来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能适应社会竞争,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应试教育所选拔的学生当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而素质教育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辨证地去看待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必然存在着相同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方法,其本意均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间的矛盾必然会推动教育形式的进步发展,而发展的路程又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这两种教育方式还会共存较长的一段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虔敬之心。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将是一个 长期的内化过程,它既不象经济投资那样可以立刻见到实效,也不象“应试教育”那样通过一系列的试卷、分 数“立竿见影”,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态度来看待素质教育。教育决策者和实施者不能没有长远眼光和虔敬之心 。”1 同时,要对现前的制度加以改革,使应试教育平稳地向素质教育过渡,确保办学质量,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由来已久。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黑色五月”,“考试”依然做为一种近乎是唯一的选拔和认可方式,充斥着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一直在延续,尽管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素质教育也已从有关部门的案头提上日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质教育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教育模式需要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期间,应试教育依然以它的某种方式决定着一部分人的命运。
在古代,人们很难去对一个人的综合文化水平进行一个客观而清晰的认定,科举制度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形式下,它是一种有较为有效的考核模式,也使绝大多数人接受,尽管在“乡试”“殿试”“进京赶考”中有不少人名落孙山,乃至部分人家破人亡,但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压力,人们不得不认可这种方式,并为了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悬梁刺股”。
而在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越来越感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从古至今,无数学子,尤其是平时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看好的学生,在考试中由于某种原因(怯场、带病考试、发挥失常等)而被拒之门外,从此,命运也由此而改变。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考试只能做为一种临时的考核手段,它只能是考生在某种状态下的一种表现,而很难全面的反应一个考生的综合水平整体表现出来。
关于教育模式的改变,早就有人提出,目前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的倡导实施。无奈,“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它,这个过渡将会是漫长而复杂的。
……
只有教育模式的改变,才能有更多的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你真的那么舍得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