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线电委员会待遇:廉洁公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12:33:11
关于廉洁公正诚心节约守法明礼尊重的名人小故事及评论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

  ----------------------------------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

  雷锋式的警官罗应禄同志英雄事迹二级英模罗应禄(1941-1993),四川省忠县人,汉族。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转业到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历任民警、指导员、教导员、副处级侦察员。1993年2月15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他曾2次受嘉奖,6次被评为市局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被吉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派出所指导员称号。1993年5月,他被长春市公安局命名为“模范人民警察”,1993年8月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罗应禄生前是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分局内保科副处级侦察员。他在公安战线奋斗了25个春秋,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忠实地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把满腔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公安事业。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93年2月15日,他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他虽然走了,却为我们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和无尽的思念。罗应禄常说:“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无论在啥地方,都要象个党员的样子,扎扎实实,勤奋努力,创造第一流的业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派出所的领导成员,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艰苦工作抢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为民警做出榜样。1985年7月防讯期间,他带病坚持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经常冒雨和同志们一起在堤坝上巡视,晚上他让同志们轮流休息,自己却坚守在堤坝上。1989年7月,为了加强分局收审所工作,组织上把他调到那里当教导员,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克服了种种困难,以所为家,经常十几天不回家。这期间,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于1991年初把他调到内保科当外勤民警。工作变了,但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没有变。他认真抓基础工作,很快掌握了管内18家内保单位的情况,帮助所管单位普遍建立了15种簿册,及时堵塞和消除治安防范设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1992年长春电影节期间,市工人文化宫大型活动频繁,电影节闭幕式在这里举行,为了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他每天都不离开那里,有时累犯了病,心区疼痛,就吃药顶一顶,经常工作到深夜。在连续两个月的电影节保卫工作中,他一天也没休息,加班加点近200个小时。他生前工作过的桃源路派出所,社会人员复杂,可老罗在这里工作近20年,却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70年代,罗应禄就被南关区树为“困难压不倒,坏人吓不倒,香风吹不倒”的好干部。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所民警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蔚然成风,派出所多次被评为清正廉洁先进单位。罗应禄对工作总是严要求,生活上却是低标准,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但从不向组织伸手。爱人刚从四川调来时,没有工作,靠他一人工资,还要养活三个孩子,但他从不向组织提出困难。他住房仅有9.5平方米,家中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家五口人晚上睡觉时,女儿和老罗的爱人睡在一起,两个儿子睡在拉床上。他虽身为基层领导,却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他总是自己带中午饭,经常买两块豆腐弄两颗大葱蘸大酱,就算一顿饭。他负责的内保单位大都在市中心繁华区,几乎什么东西都有,但他既不贪也不沾,始终严于律己,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罗应禄在公安机关工作25年,有20个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其中有13个是为同志们替班。别人家有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助解决。管内五保户水管子坏了,他去帮助修,大冬天弄了一身水,浑身结了冰,他也毫无怨言。他为别人做许许多多好事,却无心照顾自己的家。他的家庭生活一直很困难,自己的袜子破了,补了又补,也舍不得花钱去买,可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一次,他在菜地里拣到一个小孩,小孩口吐白沫,抽搐不止,他把小孩抱到派出所附近的医院看病,又给孩子买来奶粉、白糖,找来了小衣服,老罗又托人到医大二院请来医生给孩子看病,经过一个多星期才治好孩子的病。接着,他又多方查找孩子的父母,费尽曲折,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亲人。当他们掏出500元钱给老罗时,却被他婉言谢绝。罗应禄同志想的是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组织给他的房子,他让给了别人住;组织上给他的奖金,他捐给所里搞建设,或用来资助五保户,他为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罗应禄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虽然默默地离开了我们,但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工作,为了同志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只要稍微用一下自己手中的权力,他的全家就不致于生活得那样艰难,他只要不那么认真地坚持原则,他也能生活得比较优裕。但他常说:“为警就要清廉,一生清,才能一身轻。”

勤俭一生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小胡同,叫“小羊圈胡同”。“小羊圈胡同”非常小,全是低矮的草棚一样的房子,住的老百姓都是些穷苦人家。每逢刮风下雨,小胡同里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塘。冬天,这里奇寒无比,屋里和屋外一样冷,缸里的水常常冻得结成冰。这里的老百姓吃的东西,常常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有的人家长年只能从菜市场里找些烂菜叶子。

1899年2月3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老舍就降生在这个小胡同里。老舍上面有4个姐姐和3个哥哥,他最小。由于生活艰苦,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老舍。老舍出生时是狗年,姑母就给他起了个很不好听的名字——小狗尾巴。

老舍的妈妈靠拼命地给人洗衣裳,来养活一大家人。由于长年地洗衣裳,妈妈的手始终都是鲜红和微肿的。而晚上,她还要在一盏小煤油灯下,做白天接下来的缝纫活。

过年了,老舍喜欢到大街上看人家放焰火,看人家穿新衣、戴新帽。每当他看到街上谁家又宰了两头大猪,谁家又弄了一大筐冬天看不到的水果,妈妈总是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要去看人家的了。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要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穷要穷出志气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老舍的心里。

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

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吗?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

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老舍问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说:“有没有吃的?”

妈妈正在洗衣裳,头也没抬地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时间做呢。”

老舍听了,扭头又回学校去了。中午当别的孩子在玩耍,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头也不抬地写,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忘记饥饿。下午上课,他仍然若无其事地和同学有说有笑。穷人的孩子特别看重自己的尊严,他不希望自己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以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这都是儿时培养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