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煤炭气化公司:新课程美术教育教材是否太侧重于理论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6:48:02
新教材中,有许多问题都很抽象,初中生往往不明白!学生可以动手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很少啊!

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了。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教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课改将美术和音乐合为一体成为“艺术课”,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了两个角色,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使美术、音乐二者更加灵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好每节课,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既用过老教材又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所感触和肤浅的看法,接下来我分教师和学生两头来说说教改带来的变化。

  学生方面:

  一、新教材给予孩子更大的体验空间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如今的书本内容从学生喜爱的周围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而且同一节课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玩泥”教学中,创设学生玩泥的机会,体验泥巴的色彩和手感以及其性能;通过观看泥巴和触摸泥巴,丰富了学生对各种泥质的认识;通过动手制作动物、泥人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掌握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增强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的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的情操,完美人格。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注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让学生自己多方面的学习知识。

  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如在学习《动物朋友》的时候,我把音乐、舞蹈以及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编排、创作。用身体和脑子亲身经历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用心感悟美术的美。

  教师方面: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教学相长,把学习的舞台留给学生。

  二、活动空间的拓展

  课堂组织形式更丰富,我打破了上课在教室的固定模式,领学生到室外上课,如上《老房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家乡的老房子,我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写生去观察,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其兴趣,消除其紧张的心理。

  三、给老师给予了更大的空间

  课标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目标中的建议,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在教学第十一课《动物朋友》时,我感觉如照书本上直接画,会非常乏味没劲,学生也不会很活跃,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发挥想象创作,于是,我想办法放一段当下流行的兔子舞音乐,让学生学我模仿动物的姿态,表现出动物的特征,这样不必讲解,在活动中,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动物特征,然后通过讨论、学生绘画,学生对此兴趣很浓,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感受到美术课的娱乐性,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

  四、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标准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表演、批评、欣赏,相辅相成,则要求教学采取体验式、探究、对话、户外活动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尝试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例如,在第五册美术《面具》时,我先宣布开一个“化妆舞会”,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多媒体上画面的出现,同学们纷纷戴上老师自制的面具翩翩起舞。有趣、好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这时授课,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方连续纹样是小学美术第五册的一节工艺设计课,我按以下步骤设计了三个课件:首先安排了一组拼图游戏,让学生移动各种已有的花头花叶纹样,自己来制作一条美丽的花边。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初步了解花边的形成。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单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

  然后出示几种不同骨式的二方连续,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从而了解骨式的概念和各种方式。点击鼠标后,出现几种骨式(运用powerpoint制作的箭头、波浪、折线等骨式),后出示骨式方式,即直立式、波浪式、折线式。后又演示电脑设计方法,只需粘贴、复制功能即可完成,简单快捷,省事省时。

  另外,电脑的直接参与性,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东西充分的表达在画面上,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绘画、上色等等,比在画纸上画灵活性高出很多倍,快了很多倍。譬如,在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两个房间(里面有不同的陈设:家具、植物等),再给出很多不同的冷暖色,让学生自己选色然后填入,让大家在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环境下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涂色游戏让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绘制,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到 了一般课堂所收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的问题,不但要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音乐乐感及表演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拥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相信我们教师一定能把课改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下学好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

新课程美术教学体会点滴谈

法国女画家依沙贝尔说过:“绘画本来就是充实孩子的生活,表达内心的感受,应该是轻松的享受,不要因绘画主题和 绘画形式、方法、材料去伤脑筋,那样就失去了绘画的本质意义。”

《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教学,倡导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和艺术直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在短短的半年儿童美术教学中,我对《美术新课程标准》多少有一些体会。我觉得要落实好美术新课程标准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观察、创造、诉说、积累和融合上,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一、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可见它的重要性,观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了眼睛的观察。

低年级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永远是东看看西望望, 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而孩子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比较主观。教师不能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去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感受 ,才能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

如《我们都是好朋友》是一堂一年级的绘画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不要求他画出五官和比例,画得像。我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好朋友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找出好朋友脸上最有特点的地方,也可以把他的特点进行夸张,看看老师和你的好朋友能不能认出来。这堂课下来,在孩子稚嫩的手笔下,一个个好朋友的可爱脸蛋呈现在我的眼前。千篇一律的人物不见了,有的却是“戴眼睛的斯文小生——宇杰”,有带甜甜笑容的——辰月,有虎头虎脑的——哲威,有大眼哥哥——潘灏……多么生动可爱的人物,学生的个性在色彩与形象中飞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孩子涌动的笔尖飞跃着一张张生动的脸庞。

二、 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教师在与唤醒和鼓舞,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心中的感受。

鼓励、表扬和赞赏是孩子进步的动力,孩子只要一拿起画笔思维的机器就开始运转了,配上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加上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把绘画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培养孩子有了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有谁不爱画。

月是二年级美术兴趣班的成员,她胆子小,没有自信,老说自己想不出画不好。我就告诉她:老师对你信心十足,胆子大一点,直接用水彩笔画,你会成功的。要敢于跨出这第一步。听了这,她就拿起水彩笔涂抹起来,一开始很小心,继续鼓励他:你看,多棒,想得很好啊,能不能再大胆点,渐渐地流畅的线条在笔底飞跃,欢快的色彩在画面跳跃。还有的学生“胆子大得过了头”画轮廓线不论什么物体都是一块一块的,涂色也不像其他同学一样那么规矩,填色时老把黑色轮廓线涂掉,画面上一块一块荒诞的色块出现了。整个画面就是由着他的性子来,毫无拘束,俨然一位“艺术大师”。看到这情景,我没有气急败坏地发火,而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发展中的孩子,保持孩子特有的审美情趣,鼓励这孩子去大胆创造,发挥孩子自己的天性、创造力,让他用纯真的心去感悟、去表现,越真情越生动越好,充分展示他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还别是说,最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生动朴实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三、 倾听学生的创作思路

有人认为画是“无声的艺术”,而我却觉得画是有声与无声结合的艺术,画面不是死寂的,它跳跃着学生的情感、享受 、态度,教师评价一张画不再是看画面的效果,还要看学生创作思维的火花及画面的意思,孩子的画面有时候就像艺术大师的抽象画一样各中的内涵令人费解,用耳朵耐心地倾听一下学生的讲解,这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画面,其中蕴涵着的孩子的思想。在师生之间建起由画面连接的桥梁。

如:郑彬是个具有着独特思维和孤僻性格的孩子,一次树叶拼贴课上,我发现他的画面上出现的是整张整张树叶遮盖的凌乱模样,我要求的人物和动物都不见踪影了。当时的我真的很生气,但是我还是想听听他做的到底是什么。第一次问他,就只朝我瞪瞪眼睛,什么也没说,过了五分钟,他点着中间的一张小叶子说:“这是一个人,他在海上遇到大风浪,小船摇摇晃晃。”经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层层叠叠的叶子原来是海上汹涌的海水,现在越看越像了, 我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创作的思路。

四、 教会学生积累创作素材

老师、家长在教孩子画面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在画画时总画不好人物,人都是千篇一律的,一样的脸,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表情,画的任务都是凭空想象,与生活相差较远。学生也老是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蹲着的人物我不会画,这个跳的人脚怎么画……小学中,低段的孩子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要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必须依靠具体的实物作为基础。学生脑中的信息储存量不大,能够拿来利用加工的东西不多,这是儿童画创作中遇到的大问题,于是我尝试了写生与默画教学。

1、 写生

写生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写生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的观察水平在提高。二、三年级孩子的写生作品大胆,线条流畅,又不乏孩子天真、稚嫩的趣味,富有生活气息。写生作品积累下来就成了创作素材,人物的动作、场景写生过以后,创作时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只要拿来就是。

2、 默画

通过写生锻炼学生能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征,服饰的处理,但还不具备驾驶大场面的组织能力。于是,可以逐渐从写生向默画过渡。默画的范围比写生广,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使学生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生动。如:今天,陪妈妈去买才,观察到整个菜场的热闹场面,把它暂时记在脑子里,回家后马上进行默画。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五、 带领学生综合运用

让美术课呈现多元化、综合性是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今的美术课堂不再是机械地分类,不再是老师规定今天用橡皮泥做房子,明天用油画棒画学校,代替它的是综合运用,学生自由选择。

如上《小动物盖房子》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画画,可以用橡皮泥捏,可以用纸剪、撕……这样的课,学生既自由,形式又多种多样。在美术课堂上让美术和生活真正融合起来,让一些生活费旧材料到美术课上再次利用,变废为宝,从瓶盖、扣子、豆类、米粒、报纸、纸盒到羽毛、线、树叶、树皮、蛋壳等,都可成为学生制作的对象。从废旧中发现美的素材,把它创造再利用。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去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主动性,是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有创造性的教法,才会产生创造性的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