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mba:关于达芬奇密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5:48:14
这部小说的内容有真实性嘛~~~~~
有没有人找到其中的败笔~~~~

。。。。虽然我很喜欢这本书,但还是忍不住要说。
《达芬奇密码》一书,所抄袭《圣血,圣杯》一书的观点,原来的根据十分薄弱,除了新约圣经外,还有十多万份早期基督教书信与文献中,就只有两份可能涉及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的关系。这两份引文来自诺斯底派(Gnostic)所伪作的《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六十三章三十二节至六十四章十节,及《马利福音》(Gospel of Mary)十七章十节至十八章二十一节。
诺斯底派的伪福音书的多份文献,主要来自1945年在埃及的咸美底(Nag Hammadi)沙漠的发现。历史考据确定均是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著作,全属后期伪作。根据当代学者所编译的The Gnostic Bible(Boston and London, Shambhala, 2003),在其每卷书导论中,鉴定《腓力福音》写于第三世纪,可能在叙利亚(p259),《马利福音》则写于第二世纪(p478)。故不可能是目击证人之证言,却为后来人冒用第一世纪门徒名字的伪作。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小说虚构的教授人物Teabing,引用这些公认的伪作,作为其新的耶稣生平理论之依据,自起始的方法论就建基于浮沙之上,纯属虚假。
况且再查这两段诺斯底伪经的文字,原来也证明不了甚么。《腓力福音》一段原文,其古卷纸书残缺不全,其正确翻译如下:「抹大拉马利亚□□的伙伴,□□□她多于□□门徒,□□□吻她的□□」。
这残卷根本没说明甚么,不过主张马利亚是耶稣妻子的人,在残缺部份加上其主观愿望的名与语辞,变成「抹大拉马利亚,耶稣的伙伴,耶稣爱她多于所有门徒,他常要吻她的嘴唇」。
通过这后来强加上去的补充,而后论证说「伙伴」一辞可以指妻子,吻嘴唇表明是夫妇关系。然而「伙伴」的原文是Koinonos,可以指妻子,也可指「姊妹」,「同伴」等,而希腊文专指妻子的是另一字:gyne。
至于「吻」的表现,在《腓力福音》五十八章三十四节到五十九章四章曾说明:「通过吻,可以产生完美的接纳,基于这原因,我们都彼此亲吻」。原来吻是中东人的礼仪,代表接纳,在圣经中也有描述,并无表示与夫妇关系必然连系。我本人在中东就多次被朋友拥抱和吻(都是满面胡子的大男人)。
另一段《马利福音》的文献,Levi对彼得说:「救主认识她(马利亚)很深,所以他爱她多于我们」。这段讲的「爱」字,是及于众门徒的爱,显明指对门徒的那种爱,而对马利亚的这种爱更多。完全不暗示有夫妇关系。
总结来说,这些伪书本身已无准确历史性,而所引的两段也无任何指示马利亚是耶稣妻子,要由之去建立达芬奇密码那种观点,可说只能靠幻想与制造历史来虚构出来。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虚构的学者Teabing,论说早期教会有八十本福音书,只有四本被选为正典,并且是君士但丁大帝用政治势力压迫而除去其它福音书。这可说是公然欺骗。
根据1977年出版的The Nag Hammadi Library,共有四十五卷书,只有五本称为福音书,就是「真理福音」,「多马福音」,「腓力福音」,「埃及福音」及「马利福音」。这几本早已被鉴定为伪作。将之加上新约圣的四福音,加起来才九本,那来八十本之多呢?小说家不过用虚构的人物讲欺骗的话吧了。
小说中的Teabing又论说,新约四福音是在君士坦丁大帝时,开尼西亚会议(公元325),才写成正典,用政治力量消灭其它典籍,并投票决定了耶稣的神性,这讲法亦是一随意乱讲的理论。
新约的四福音,早在尼西亚大会之前已存在,公元70年安提阿的伊那迪亚斯(Ignatius of Antioch)及罗马主教革利免,他们的著作中均已引述了不少新约及福音书著作。
根达伯林普爵士(Sir David Dabrymple)的研究,历史学己发现了十万份以上的基督教抄卷和书信,年份为第一至第二世纪,其中引述了三万二千多节新约,显明四福音书早于尼西亚会议之前已写成。
单是第二世纪大神学家俄利根(Origen),个人的著作就引述了一万七千节经文。(参考Norman Geisler and william E.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 1968)。
据达柏林普(Dabrymple)的研究结论,是整本新约圣经,除了十一节之外,都被古文件引述过,且可追溯到耶稣之后四十年的第一世纪时代。
又1740年,意大利历史学家麦列多里(Ludorico Antonio Muratori)发现一份八世纪的正典抄本,今名为麦列多里抄本(Muratorian Canon)。其中提到「隐士的牧者」(Shepherd of Hermes)一文件刚写好,及皮尔士一世(Pius I)刚当上主教,显示这抄本的原写作时期是第一世纪,比尼西亚会议早一百五十年以上。
在这抄本中,有部份残缺,残缺部份后记载:「第三本福音书是由路加所写。」又云:「第四本福音书是约翰所写,他是门徒之一」。这第一世纪文献显示四福音书早已存在,并非君士但丁大帝在第四世纪为了政治原因而作出来。福音书作一份历史文件,当是由目击者写下来,「达芬奇密码」一书所用的诺斯底福音,不可同日而语。

「达芬奇密码」一书,尝试通过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诺斯底派伪经,来否定新约圣经福音书的记载。这讲法完全违背了已发现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第一世纪至第三世纪的文件引述,显明新约是远早于诺斯底伪经之时代写成。
剑桥大学著名学者罗宾逊(John A. T. Robinson),其成名是因?主张新约是写于耶稣之后一百年,没有历史可靠性。不料后来经深入研究后,改变了看法,主张新约写于公元32年到64年,为历史上极可靠的文件。他在1977年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指出学术界过去认为新约写于较后期,只是基于「未考验过的独断假设」。(参考Time 21 May, 1977, 及Reaging the New Testament,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76)
有关新约四福音书对耶稣的记载,有一同期重要的非基督教历史文件为外证,就是公认为写下正史的历史学家约瑟夫(Flavis Josephus),他于公元93年印刷其名著「犹太古史」(Antiqnities of the Jews, Grand Rapids: Kregal Pub. 1960),其中的Book 18, Ch, 3, Sect 3. 描述了一段有关耶稣的记载,指出耶稣超乎一般的人,做了很多奇特的事,他是救主基督(弥赛亚),罗马总督彼拉多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但第三天向那些爱他的人再显现,如今信他的人均叫基督徒。
这段记载在学界称为为Testimonium Flavianum,与新约四福音的记载完全吻合,似乎是这位在第一世纪目击基督教兴起的历史家,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文献,及目击者的证言而写成。
但约瑟夫是排斥基督教的犹太人,为何会记载耶稣的神迹和复活呢?故此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一些学者如Schurer, Nrese, Norder, eitlin, Lewy, Juster及Eisler等,均认为此段可能是基督徒篡改和伪加上去的文字。这观点渐成一个流行学说,成为后来以诺斯底伪经才是正本的观点。
有关这流行观点,原本是虚假,首先发现了阿拉作文版的「犹太古史」也有同一段引述,显明这段不会是西方基督徒伪加的。更重要的证据为1995年,著名学者G. J. Goldberg在The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Pseudepigrapha, 13(1995)p.59-77中,发表用最新的计算机数据库Thesaurus Lingua Graecae(希腊文宝库)研究,这是由Irvine 加州大学出版,将公元600年之前所有希腊文资料搜集,共七千三百万字。将约瑟夫有关耶稣这记载的希腊文本,在这数据库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文本,如用字及字根形式,用辞的次序,用辞的位置,其意义与发音的特色,其信念与作者意向等。结果惊讶地发言,竟与新约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9-27节相应一致,且只有这段能吻合。
可见路加所掌握的第一手目击者资料,与约瑟夫一样,来自原始的见证人。而奇怪的,这一段正是两个人见到耶稣复活的目击记载。资料传写者相信就是路加所记载的革流巴,他亲自与复活的耶稣同行谈话一段时间。其对话中综述了耶稣一生的事迹,而这段正是与约瑟夫的记载平行相通。路加在圣灵默示下,写下这段资料,约瑟夫则在历史家的考据下,确认而重述这段资料。这正可以肯定,路加福音是从第一手目击证人的资料写成,绝非待君士坦丁时代才作。

这些是宗教败笔,接着是情节。

当最后一个谜语被揭开,男女主人公被引向一个教堂后,本书的最大败笔:女主人公的祖母出现了。作者解释,因为祖母知道有一个组织要阴谋陷害基督的后代,也就是女主人公本人,因此为了保护她,老太婆毅然与老头分开,独自隐居在教堂多年。可怕的事实乃是,老太婆知道老头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她本人就是老头所代表的组织的真正领袖。
作者可能希望读者看到这里唏嘘泪下。但是作为一个资深侦探小说爱好者,我看到这里心凉了半截。原来,令我们紧张了四分之三本书的前提根本就不存在。男女主人公解开不解开老头死前故弄玄虚设下的谜团,根本就没有任何重要性可言。圣杯保护组织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威胁,大家忙活一场,实质相当于参加了一个猜谜俱乐部。传说中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概就是我这时候的感觉。
最后作者意犹未尽来了个大结局:男主人公最后发现,他们解开的最后一个谜底,并不是真正的答案。真正的谜底还不在那个有祖母居住的大教堂,而是在巴黎那个臭名远扬的玻璃大金字塔下面,圣杯文件就藏在其下一个反金字塔结构的小房子里。小说以男主人公充满神情地看着这间小房间结束。电影中,汤木.克鲁斯忧郁而英俊的脸部大特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尾。但是作为一部自命为侦探小说的小说,这本书再度侮辱了读者:这样的结尾说明,即使男女主人公一开始就猜中了正确的答案,他们也只能看着这间小房间,忧郁而充满深情地结束他们的探索之旅。圣杯文件早已由政府或者其他有势力的组织安排得好好地放在闲人莫入的小房间里,并没有失踪或者受到威胁,而且自有高层人物知道它们的下落,天地一片和谐。那么老头临死前安排下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谜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男女主人公这一顿忙乱,所为何来?我们跟着这一番紧张,究竟又有什么意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再度出现,我真的听到我脑袋气得嗡嗡做响。

最后是侦探悬念。
很假,出乎意料的浅显提示,我和我老哥看到2/3就知道密码和结局了。。。郁闷ing。。。。。。。。。。。

但是还是期待电影版的~卢浮宫啊~~~~~~~~
最爱达芬奇的那幅画~

如果你真的想看正宗推理小说,福尔摩斯、乱步、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大堆呀一大堆~都是我的最爱~~~~~
强烈推荐[血染魔恋夜]——开膛手杰克也~~~主要是因为我没看过~呵呵

有的又有的没有
去圣经里找

听说这书贼好,但我没时间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