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重阳和张素芬:两抢两盗指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08:34:35
近来常听什么严打两抢两盗,到底是指哪些?

两抢两盗指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
  两抢两盗的社会根源:
  犯罪人员的来源构成
  (1)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重要现象,当前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压力和问题,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总量不断上升,给城市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例如从我市破获的“两抢一盗”案件来看,2002年外省市占32.56%,本市占11.11%,2003年外省市占38.2%,本市占10.2%,2004年外省市37.6%,本市占12.6%。
  (2)城市的下岗职工、社会无业人员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大多没有一个正式、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当生活陷入困境时,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救济,便走上了犯罪道路,以盗窃等侵财类犯罪来缓解一时之急。
  犯罪人员的职业构成
  收入较低的单位用工、从事建筑、搬运、经商服务、收旧拾荒以及无业人员最具犯罪倾向。他们一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当打工不易、挣钱不多、致富无望的时候,就会带着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以为被剥夺的心态来看待他所置身的这座城市,内心很容易诱发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他们往往急功近利,赚钱心切,往往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以非法的手段去谋取财富。
  犯罪人员的心理构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享受是“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观原因。道德的沦丧、文化糟粕的影响是诱发“两抢一盗”犯罪的客观原因。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使得他们的头脑中迅速形成一种严重扭曲的金钱观,畸形的消费观,颓废的享乐观,耻辱感、罪恶感下降,因而为满足私欲而进行侵财犯罪活动。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头脑易热,自我约束力差,处事缺乏理性,做事不记后果。

  抢夺、抢劫、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

  “两抢两盗”违法犯罪案件的特点:

  1、犯罪主体的团伙化,特别是“两抢”案件,刑事犯罪嫌疑人中,2人以上共同作案的占46.67和73.47%.在实施犯罪前,他们事先有预谋,并根据不同分工发挥不同的作用
  2、胆大妄为、手段凶残。抢劫出租车、摩托车的案件突出,手段凶残,后果严重。出租车司机的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盗窃摩托车猖狂,屡屡作案,频频得手,影响极大,民心不安
  4、从作案时段、地段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夜间黑暗之机。地段多数选择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等地点。他们主要利用上述客观因素造成报案不便和不及时以及一些群众法律意识差,防范意识差,群防群治差等原因的地方频频作案,盗窃容易得手,并不易被发现。有些作案者更精明,利用村与村、户与户之间闹矛盾的地方作案,即使被人发现也因不是他本人的东西被偷而事不关已,随其去偷。
  5、外来人员作案猖狂。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两抢”案件外来人员4件6人;占13.3%和12.25%:“两盗”外来人员两盗外来人员23件45 人,占此类案件的23.5%和30.8%;他们来自附近的城区,乡镇,居住无定成所,作案后能够迅速逃离现场。
  6、飞车抢夺、尾随抢夺案件突出。飞车抢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不法分子一般两人同骑一辆摩托车结伙作案,侵害标的以金耳环、金项链、手提袋、手机、现金等为主要目标,针对街上行走的女性或老人,犯罪分子频繁作案,作案时突然从身后贴近作案,突发性极大,作案后迅速跑离或驾车高速逃离。
  7、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攀升。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2001年—2002年2件2人, 2003年—2004年未成年9件15人,分别上升了350%和650%.这些人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大多数因为贪图享乐,贪图钱财,吃喝玩乐,高消费,不顾后果,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抢夺、抢劫、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

“两抢两盗”指抢夺、抢劫、入室盗窃、机动车辆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