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吸收强度:1930年谁在上海被捕.临刑时拒不下跪,挺着胸膛屹立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壮烈牺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5:28:40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事新闻事业的那一天起,就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武器批判黑暗政治、宣传马列主义、追求科学真理、弘扬社会风气。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中国共产党人在不乏刀光剑影的新闻史上,汲汲以求,献身正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烈士。

一、前期党中央的主要领袖

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主将,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27岁时在《晨钟报》第六期写的警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无数文化人尤其是新闻工作者的坚强信念。从1913年起,他主编或指导编辑出版的报刊约20种,影响巨大的有《甲寅》、《晨钟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音》、《向导》等;写作政论、时评、通讯、文艺作品300余篇,其中《国情》(1914,日本)堪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最先声,《青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振聋发聩。

李大钊影响巨大,反动派恨之入骨,1927年4月6日,奉系不顾国际公法和外交惯例的约束,悍然袭击了苏联大使馆并逮捕了坚守在里面的李大钊。"巨魁不除,北京终久危险"(张宗昌电报),反动派置舆论于不顾,严刑逼供不遂后决意杀害之。4月28日,在奉系最新从德国进口的绞刑台上,李大钊三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瞿秋白(1899-1935),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总负责人,1928年赴苏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为掀起土地革命高潮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首先,他是我党党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领导和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报刊,包括《向导》、《前锋》、《新青年》(后期)、《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左翼记者联盟。其次,他是我国新闻记者走向世界的先驱,1920年10月至1923年1月,他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赴苏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真实情况,通讯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享有盛名。再次,他开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的先河,从苏联带了列宁的办报学说回来后,他结合自己的办报体会,提出了党报要为党的建设发挥作用等一系列党报工作主张,形成了我国无产阶级早期新闻理论的雏形。

因受最高"三人团"排挤,瞿秋白未能参加长征,被留在苏区。他坚持《红色中华》的出版,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捕。"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毛泽东语)6月18日,临上刑场,他背手挺立、面带微笑,先照了张相,再自斟自饮,放歌长吟,然后在敌人的刀枪环护下,手夹香烟,顾盼自如,缓步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并唱《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到刑场后盘膝而坐,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创始人,二大至六大,均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并分管宣传工作,五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并代理中共中央秘书长。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报刊宣传家,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他曾主编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和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在《向导》上,他撰文160多篇,影响深远,还经常为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周报撰稿。

1931年6月在香港指导广东工作时被捕,从港英当局被引渡后,在广东军阀陈济堂的监狱里,他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最后以长钉钉四肢、以刺刀戳胸膛的死亡威胁,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毛泽东高度评价之:"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二、前期党的工作的杰出领导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国民党在白区大搞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几次反共高潮,许多党的杰出领导被捕被害。监狱、酷刑和死亡,在他们眼里太寻常了。面对敌人高高举起的皮鞭和屠刀,他们没有屈服,最终倒在血泊里。其中不少是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杰出的报刊宣传家,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有《国民》、《劳动音》、《中国青年》、《工人之路特号》等,主编的有《先驱》、《青年工人》等,是《工人周刊》、《中国工人》等的重要撰稿人,其文章很有鼓动性。1933年在上海被捕,狱中铁骨铮铮,说:"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9月在南京英勇就义。

向警予(1895-1928),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我党著名的妇女领袖,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和森之妻。先后任中央妇女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是杰出的报刊宣传家,经常为《向导》、《前锋》、《觉悟》(《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创办并主编)、《妇女日报》(主编)等撰文,大革命失败后,实际负责中共湖北地下省委工作,并任秘密党刊《长江》主编。1928年3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并引渡给国民党当局,严刑而不屈,5月1日壮烈牺牲。毛泽东称其为"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

陈潭秋(1896-1943),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当时因音讯隔绝,不知陈已牺牲,仍选其为中央委员),1935年赴苏参加少共国际六大中国代表团领导工作,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曾任中华苏维埃粮食人民委员。创办的报刊有《武汉星期评论》、《楚光日报》等,在苏联期间为《救国时报》、《共产国际》(中文版)等多种报刊写了不少稿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利用《新疆日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酷刑下英勇不屈,翌年被害。

恽代英(1895-1931),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杰出的理论宣传家,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和军校中共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参与创办、主编或编辑了包括《中国青年》(创办兼主编)、国民党《新建设》(主编)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红旗》(主编)等在内的十多种报刊,并写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1930年在上海被捕,因叛徒顾顺章出卖被识穿身分,蒋介石劝降不成下令杀害。临刑慷慨演讲,令执刑者双手颤抖、好久扣不动扳机。其绝命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一时广为传诵。周恩来曾为之题词"……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者的楷模。"

萧楚女(1893-1927),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出宣传家,他没上过学,却当过中学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工作者。从23岁开始,他在汉口、重庆、上海、南京、开封、广州等地累计担任了十多种报刊的主编、编辑、主笔或重要撰稿人,著名者如《中国青年》、《政治周报》和《民国日报》等,其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深受青年喜爱。其名著《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对戴季陶的反动言论逐条进行驳斥,令进步人士回肠荡气。四一二政变期间,其口诛笔伐大大地激怒了反动派,不久,在广州李济深发动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反动派用棍棒活活打死。

李求实(1903-1931),革命的文学家,党在文艺思想战线的杰出领导,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0年以中共文委领导人的身分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他19岁即成为武汉《日日新闻》的记者,其后主编过《安源月刊》、《少年先锋》(创办)、《中国青年》、《上海报》(创办)和《实话》等。1931年初在上海租界被捕,2月牺牲于龙华,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就刑时,与战友共24人,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走向刑场。

三、民国初年特殊的新闻界巨擘

"一支笔,胜抵十万军。"被称为"民国第一报人"的邵飘萍(1884-1926),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身分特殊的泰山北斗。他是声名显赫的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堪称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个难得的新闻界全才。作为记者,他曾任杭州《汉民日报》、上海《申报》、《时事新报》和《时报》的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其"北京特别通讯"名重一时)、北京《甲寅》日刊主编。作为报刊活动家,他创办了《汉民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和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北京),曾担任浙江省报界公会干事长和大阪《朝日新闻》社顾问。作为新闻教育家,他1918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家新闻学研究会并任导师,讲授新闻采访写作和新闻概论,1923年参与创办由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1924年起兼任北京平民大学和法政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作为新闻学者,他编辑和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邵飘萍是"秘密中共党员,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革命者,邵飘萍以报刊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刺得军阀们坐卧不安,他办报头三年,就被捕3次,受了9个月牢狱之灾,后又被迫两次流亡日本,但他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以"铁肩辣手"自警,追求进步、宣扬主义、弘扬正义。1926年4月26日,被张作霖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秘密杀害。

四、抗日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地记者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用毛泽东这两句词来讴歌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记者,殊为合适。烈士的鲜血,使这段新闻史的书页,也格外飘香。他们的躯体倒在了战地上,他们的灵魂,却飘香在历史里。

戈里(1918-1942),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兼一二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宣传干事,主编《战垒报》和《绥蒙抗战》,1942年春,在内蒙古凉城县反扫荡突围中壮烈牺牲。

何云(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国际版编辑,是《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办者,时任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1942年5月28日在今山西左权县被扫荡的日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

李竹如(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再兼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1942年11月在鲁中地区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雷烨(1917-1943),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科长、编辑出版《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1943年4月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河北平山县曹家村整理和编辑照片时,遭敌奔袭,突围时受重伤,自杀殉国。

丁基(1917-1944),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报》编辑、记者,1944年9月派赴太原外围第八分区采访时,在参加开府山战斗中英勇牺牲。

五、解放战争以纸笔为枪的特殊战士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貌似强大的蒋家王朝,坚持倒行逆施,新闻战线的共产党人,用纸和笔,在文化战线上,向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不少人殉职。在高唱的凯歌声中,腐败透顶的蒋家王朝敲响了丧钟。

羊枣(1900-1946),即杨潮,一度主持左联宣传部工作,曾任《申报》副刊《自由谈》等十多种报刊的撰稿人、香港《光明报》等多种报刊的编辑、记者,所写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影响遐迩,1945年7月因与新四军秘密联系,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备受折磨,不屈,翌年在杭州狱中遇害。

仓夷(1923-1946),曾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后任新华社北平分社记者,1946年8月奉命去河北采访"安平事件"现场,至大同被国民党驻军扣押,不久被害。

谢文耀(1913-1948),曾任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总编辑、副社长、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分社副社长,1948年2月在河南汝南开展土改工作时,被还乡团杀害。

陈子涛(1921-1948)、骆何民(1911-1948)、吴承德(1919-1949),分别是《文萃》的编辑、经理;1947年,随形势恶化,党在上海出版的时事政治刊物《文萃》,被迫转入地下,同年7月,陈、骆、吴被捕,受尽酷刑不屈,次年,陈、骆同日被活埋,再次年,吴被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陈然(1923-1949),曾任中央重庆市委领导下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1948年4月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其《我的"自白"书》唱出了广大难友心声,脍炙人口,重庆解放前夕被害。

80多年来,许许多多与新闻界有着这样那样关系的中国共产党烈士,前仆后继,生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事新闻事业的那一天起,就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武器批判黑暗政治、宣传马列主义、追求科学真理、弘扬社会风气。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中国共产党人在不乏刀光剑影的新闻史上,汲汲以求,献身正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烈士。

一、前期党中央的主要领袖

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主将,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27岁时在《晨钟报》第六期写的警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无数文化人尤其是新闻工作者的坚强信念。从1913年起,他主编或指导编辑出版的报刊约20种,影响巨大的有《甲寅》、《晨钟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音》、《向导》等;写作政论、时评、通讯、文艺作品300余篇,其中《国情》(1914,日本)堪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最先声,《青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振聋发聩。

李大钊影响巨大,反动派恨之入骨,1927年4月6日,奉系不顾国际公法和外交惯例的约束,悍然袭击了苏联大使馆并逮捕了坚守在里面的李大钊。"巨魁不除,北京终久危险"(张宗昌电报),反动派置舆论于不顾,严刑逼供不遂后决意杀害之。4月28日,在奉系最新从德国进口的绞刑台上,李大钊三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瞿秋白(1899-1935),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总负责人,1928年赴苏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为掀起土地革命高潮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首先,他是我党党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领导和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报刊,包括《向导》、《前锋》、《新青年》(后期)、《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左翼记者联盟。其次,他是我国新闻记者走向世界的先驱,1920年10月至1923年1月,他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赴苏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真实情况,通讯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享有盛名。再次,他开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的先河,从苏联带了列宁的办报学说回来后,他结合自己的办报体会,提出了党报要为党的建设发挥作用等一系列党报工作主张,形成了我国无产阶级早期新闻理论的雏形。

因受最高"三人团"排挤,瞿秋白未能参加长征,被留在苏区。他坚持《红色中华》的出版,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捕。"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毛泽东语)6月18日,临上刑场,他背手挺立、面带微笑,先照了张相,再自斟自饮,放歌长吟,然后在敌人的刀枪环护下,手夹香烟,顾盼自如,缓步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并唱《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到刑场后盘膝而坐,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创始人,二大至六大,均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并分管宣传工作,五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并代理中共中央秘书长。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报刊宣传家,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他曾主编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和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在《向导》上,他撰文160多篇,影响深远,还经常为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周报撰稿。

1931年6月在香港指导广东工作时被捕,从港英当局被引渡后,在广东军阀陈济堂的监狱里,他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最后以长钉钉四肢、以刺刀戳胸膛的死亡威胁,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毛泽东高度评价之:"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二、前期党的工作的杰出领导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国民党在白区大搞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几次反共高潮,许多党的杰出领导被捕被害。监狱、酷刑和死亡,在他们眼里太寻常了。面对敌人高高举起的皮鞭和屠刀,他们没有屈服,最终倒在血泊里。其中不少是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杰出的报刊宣传家,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有《国民》、《劳动音》、《中国青年》、《工人之路特号》等,主编的有《先驱》、《青年工人》等,是《工人周刊》、《中国工人》等的重要撰稿人,其文章很有鼓动性。1933年在上海被捕,狱中铁骨铮铮,说:"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9月在南京英勇就义。

向警予(1895-1928),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我党著名的妇女领袖,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和森之妻。先后任中央妇女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是杰出的报刊宣传家,经常为《向导》、《前锋》、《觉悟》(《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创办并主编)、《妇女日报》(主编)等撰文,大革命失败后,实际负责中共湖北地下省委工作,并任秘密党刊《长江》主编。1928年3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并引渡给国民党当局,严刑而不屈,5月1日壮烈牺牲。毛泽东称其为"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

陈潭秋(1896-1943),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当时因音讯隔绝,不知陈已牺牲,仍选其为中央委员),1935年赴苏参加少共国际六大中国代表团领导工作,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曾任中华苏维埃粮食人民委员。创办的报刊有《武汉星期评论》、《楚光日报》等,在苏联期间为《救国时报》、《共产国际》(中文版)等多种报刊写了不少稿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利用《新疆日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酷刑下英勇不屈,翌年被害。

恽代英(1895-1931),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杰出的理论宣传家,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和军校中共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参与创办、主编或编辑了包括《中国青年》(创办兼主编)、国民党《新建设》(主编)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红旗》(主编)等在内的十多种报刊,并写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1930年在上海被捕,因叛徒顾顺章出卖被识穿身分,蒋介石劝降不成下令杀害。临刑慷慨演讲,令执刑者双手颤抖、好久扣不动扳机。其绝命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一时广为传诵。周恩来曾为之题词"……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者的楷模。"

萧楚女(1893-1927),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出宣传家,他没上过学,却当过中学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工作者。从23岁开始,他在汉口、重庆、上海、南京、开封、广州等地累计担任了十多种报刊的主编、编辑、主笔或重要撰稿人,著名者如《中国青年》、《政治周报》和《民国日报》等,其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深受青年喜爱。其名著《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对戴季陶的反动言论逐条进行驳斥,令进步人士回肠荡气。四一二政变期间,其口诛笔伐大大地激怒了反动派,不久,在广州李济深发动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反动派用棍棒活活打死。

李求实(1903-1931),革命的文学家,党在文艺思想战线的杰出领导,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0年以中共文委领导人的身分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他19岁即成为武汉《日日新闻》的记者,其后主编过《安源月刊》、《少年先锋》(创办)、《中国青年》、《上海报》(创办)和《实话》等。1931年初在上海租界被捕,2月牺牲于龙华,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就刑时,与战友共24人,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走向刑场。

三、民国初年特殊的新闻界巨擘

"一支笔,胜抵十万军。"被称为"民国第一报人"的邵飘萍(1884-1926),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身分特殊的泰山北斗。他是声名显赫的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堪称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个难得的新闻界全才。作为记者,他曾任杭州《汉民日报》、上海《申报》、《时事新报》和《时报》的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其"北京特别通讯"名重一时)、北京《甲寅》日刊主编。作为报刊活动家,他创办了《汉民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和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北京),曾担任浙江省报界公会干事长和大阪《朝日新闻》社顾问。作为新闻教育家,他1918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家新闻学研究会并任导师,讲授新闻采访写作和新闻概论,1923年参与创办由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1924年起兼任北京平民大学和法政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作为新闻学者,他编辑和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邵飘萍是"秘密中共党员,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革命者,邵飘萍以报刊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刺得军阀们坐卧不安,他办报头三年,就被捕3次,受了9个月牢狱之灾,后又被迫两次流亡日本,但他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以"铁肩辣手"自警,追求进步、宣扬主义、弘扬正义。1926年4月26日,被张作霖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秘密杀害。

四、抗日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地记者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用毛泽东这两句词来讴歌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记者,殊为合适。烈士的鲜血,使这段新闻史的书页,也格外飘香。他们的躯体倒在了战地上,他们的灵魂,却飘香在历史里。

戈里(1918-1942),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兼一二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宣传干事,主编《战垒报》和《绥蒙抗战》,1942年春,在内蒙古凉城县反扫荡突围中壮烈牺牲。

何云(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国际版编辑,是《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办者,时任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1942年5月28日在今山西左权县被扫荡的日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

李竹如(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再兼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1942年11月在鲁中地区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雷烨(1917-1943),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科长、编辑出版《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1943年4月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河北平山县曹家村整理和编辑照片时,遭敌奔袭,突围时受重伤,自杀殉国。

丁基(1917-1944),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报》编辑、记者,1944年9月派赴太原外围第八分区采访时,在参加开府山战斗中英勇牺牲。

五、解放战争以纸笔为枪的特殊战士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貌似强大的蒋家王朝,坚持倒行逆施,新闻战线的共产党人,用纸和笔,在文化战线上,向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不少人殉职。在高唱的凯歌声中,腐败透顶的蒋家王朝敲响了丧钟。

羊枣(1900-1946),即杨潮,一度主持左联宣传部工作,曾任《申报》副刊《自由谈》等十多种报刊的撰稿人、香港《光明报》等多种报刊的编辑、记者,所写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影响遐迩,1945年7月因与新四军秘密联系,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备受折磨,不屈,翌年在杭州狱中遇害。

仓夷(1923-1946),曾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后任新华社北平分社记者,1946年8月奉命去河北采访"安平事件"现场,至大同被国民党驻军扣押,不久被害。

谢文耀(1913-1948),曾任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总编辑、副社长、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分社副社长,1948年2月在河南汝南开展土改工作时,被还乡团杀害。

陈子涛(1921-1948)、骆何民(1911-1948)、吴承德(1919-1949),分别是《文萃》的编辑、经理;1947年,随形势恶化,党在上海出版的时事政治刊物《文萃》,被迫转入地下,同年7月,陈、骆、吴被捕,受尽酷刑不屈,次年,陈、骆同日被活埋,再次年,吴被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陈然(1923-1949),曾任中央重庆市委领导下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1948年4月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其《我的"自白"书》唱出了广大难友心声,脍炙人口,重庆解放前夕被害。

80多年来,许许多多与新闻界有着这样那样关系的中国共产党烈士,前仆后继,生前用笔墨书报,死后用血肉灵魂,筑起了一座座丰碑,为新闻史增添了异彩!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事新闻事业的那一天起,就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武器批判黑暗政治、宣传马列主义、追求科学真理、弘扬社会风气。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中国共产党人在不乏刀光剑影的新闻史上,汲汲以求,献身正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烈士。

一、前期党中央的主要领袖

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主将,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27岁时在《晨钟报》第六期写的警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无数文化人尤其是新闻工作者的坚强信念。从1913年起,他主编或指导编辑出版的报刊约20种,影响巨大的有《甲寅》、《晨钟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音》、《向导》等;写作政论、时评、通讯、文艺作品300余篇,其中《国情》(1914,日本)堪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最先声,《青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振聋发聩。

李大钊影响巨大,反动派恨之入骨,1927年4月6日,奉系不顾国际公法和外交惯例的约束,悍然袭击了苏联大使馆并逮捕了坚守在里面的李大钊。"巨魁不除,北京终久危险"(张宗昌电报),反动派置舆论于不顾,严刑逼供不遂后决意杀害之。4月28日,在奉系最新从德国进口的绞刑台上,李大钊三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瞿秋白(1899-1935),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总负责人,1928年赴苏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为掀起土地革命高潮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首先,他是我党党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领导和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报刊,包括《向导》、《前锋》、《新青年》(后期)、《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左翼记者联盟。其次,他是我国新闻记者走向世界的先驱,1920年10月至1923年1月,他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赴苏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真实情况,通讯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享有盛名。再次,他开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的先河,从苏联带了列宁的办报学说回来后,他结合自己的办报体会,提出了党报要为党的建设发挥作用等一系列党报工作主张,形成了我国无产阶级早期新闻理论的雏形。

因受最高"三人团"排挤,瞿秋白未能参加长征,被留在苏区。他坚持《红色中华》的出版,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捕。"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毛泽东语)6月18日,临上刑场,他背手挺立、面带微笑,先照了张相,再自斟自饮,放歌长吟,然后在敌人的刀枪环护下,手夹香烟,顾盼自如,缓步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并唱《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到刑场后盘膝而坐,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创始人,二大至六大,均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并分管宣传工作,五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并代理中共中央秘书长。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报刊宣传家,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他曾主编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和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在《向导》上,他撰文160多篇,影响深远,还经常为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周报撰稿。

1931年6月在香港指导广东工作时被捕,从港英当局被引渡后,在广东军阀陈济堂的监狱里,他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最后以长钉钉四肢、以刺刀戳胸膛的死亡威胁,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毛泽东高度评价之:"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二、前期党的工作的杰出领导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国民党在白区大搞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几次反共高潮,许多党的杰出领导被捕被害。监狱、酷刑和死亡,在他们眼里太寻常了。面对敌人高高举起的皮鞭和屠刀,他们没有屈服,最终倒在血泊里。其中不少是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杰出的报刊宣传家,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有《国民》、《劳动音》、《中国青年》、《工人之路特号》等,主编的有《先驱》、《青年工人》等,是《工人周刊》、《中国工人》等的重要撰稿人,其文章很有鼓动性。1933年在上海被捕,狱中铁骨铮铮,说:"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9月在南京英勇就义。

向警予(1895-1928),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我党著名的妇女领袖,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和森之妻。先后任中央妇女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是杰出的报刊宣传家,经常为《向导》、《前锋》、《觉悟》(《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创办并主编)、《妇女日报》(主编)等撰文,大革命失败后,实际负责中共湖北地下省委工作,并任秘密党刊《长江》主编。1928年3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并引渡给国民党当局,严刑而不屈,5月1日壮烈牺牲。毛泽东称其为"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

陈潭秋(1896-1943),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当时因音讯隔绝,不知陈已牺牲,仍选其为中央委员),1935年赴苏参加少共国际六大中国代表团领导工作,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曾任中华苏维埃粮食人民委员。创办的报刊有《武汉星期评论》、《楚光日报》等,在苏联期间为《救国时报》、《共产国际》(中文版)等多种报刊写了不少稿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利用《新疆日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酷刑下英勇不屈,翌年被害。

恽代英(1895-1931),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杰出的理论宣传家,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和军校中共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参与创办、主编或编辑了包括《中国青年》(创办兼主编)、国民党《新建设》(主编)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红旗》(主编)等在内的十多种报刊,并写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1930年在上海被捕,因叛徒顾顺章出卖被识穿身分,蒋介石劝降不成下令杀害。临刑慷慨演讲,令执刑者双手颤抖、好久扣不动扳机。其绝命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一时广为传诵。周恩来曾为之题词"……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者的楷模。"

萧楚女(1893-1927),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出宣传家,他没上过学,却当过中学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工作者。从23岁开始,他在汉口、重庆、上海、南京、开封、广州等地累计担任了十多种报刊的主编、编辑、主笔或重要撰稿人,著名者如《中国青年》、《政治周报》和《民国日报》等,其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深受青年喜爱。其名著《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对戴季陶的反动言论逐条进行驳斥,令进步人士回肠荡气。四一二政变期间,其口诛笔伐大大地激怒了反动派,不久,在广州李济深发动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反动派用棍棒活活打死。

李求实(1903-1931),革命的文学家,党在文艺思想战线的杰出领导,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0年以中共文委领导人的身分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他19岁即成为武汉《日日新闻》的记者,其后主编过《安源月刊》、《少年先锋》(创办)、《中国青年》、《上海报》(创办)和《实话》等。1931年初在上海租界被捕,2月牺牲于龙华,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就刑时,与战友共24人,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走向刑场。

三、民国初年特殊的新闻界巨擘

"一支笔,胜抵十万军。"被称为"民国第一报人"的邵飘萍(1884-1926),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身分特殊的泰山北斗。他是声名显赫的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堪称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个难得的新闻界全才。作为记者,他曾任杭州《汉民日报》、上海《申报》、《时事新报》和《时报》的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其"北京特别通讯"名重一时)、北京《甲寅》日刊主编。作为报刊活动家,他创办了《汉民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和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北京),曾担任浙江省报界公会干事长和大阪《朝日新闻》社顾问。作为新闻教育家,他1918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家新闻学研究会并任导师,讲授新闻采访写作和新闻概论,1923年参与创办由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1924年起兼任北京平民大学和法政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作为新闻学者,他编辑和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邵飘萍是"秘密中共党员,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革命者,邵飘萍以报刊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刺得军阀们坐卧不安,他办报头三年,就被捕3次,受了9个月牢狱之灾,后又被迫两次流亡日本,但他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以"铁肩辣手"自警,追求进步、宣扬主义、弘扬正义。1926年4月26日,被张作霖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秘密杀害。

四、抗日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地记者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用毛泽东这两句词来讴歌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记者,殊为合适。烈士的鲜血,使这段新闻史的书页,也格外飘香。他们的躯体倒在了战地上,他们的灵魂,却飘香在历史里。

戈里(1918-1942),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兼一二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宣传干事,主编《战垒报》和《绥蒙抗战》,1942年春,在内蒙古凉城县反扫荡突围中壮烈牺牲。

何云(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国际版编辑,是《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办者,时任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1942年5月28日在今山西左权县被扫荡的日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

李竹如(1904-1942),曾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再兼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1942年11月在鲁中地区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雷烨(1917-1943),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科长、编辑出版《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1943年4月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河北平山县曹家村整理和编辑照片时,遭敌奔袭,突围时受重伤,自杀殉国。

丁基(1917-1944),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报》编辑、记者,1944年9月派赴太原外围第八分区采访时,在参加开府山战斗中英勇牺牲。

五、解放战争以纸笔为枪的特殊战士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貌似强大的蒋家王朝,坚持倒行逆施,新闻战线的共产党人,用纸和笔,在文化战线上,向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不少人殉职。在高唱的凯歌声中,腐败透顶的蒋家王朝敲响了丧钟。

羊枣(1900-1946),即杨潮,一度主持左联宣传部工作,曾任《申报》副刊《自由谈》等十多种报刊的撰稿人、香港《光明报》等多种报刊的编辑、记者,所写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影响遐迩,1945年7月因与新四军秘密联系,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备受折磨,不屈,翌年在杭州狱中遇害。

仓夷(1923-1946),曾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后任新华社北平分社记者,1946年8月奉命去河北采访"安平事件"现场,至大同被国民党驻军扣押,不久被害。

谢文耀(1913-1948),曾任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总编辑、副社长、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分社副社长,1948年2月在河南汝南开展土改工作时,被还乡团杀害。

陈子涛(1921-1948)、骆何民(1911-1948)、吴承德(1919-1949),分别是《文萃》的编辑、经理;1947年,随形势恶化,党在上海出版的时事政治刊物《文萃》,被迫转入地下,同年7月,陈、骆、吴被捕,受尽酷刑不屈,次年,陈、骆同日被活埋,再次年,吴被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陈然(1923-1949),曾任中央重庆市委领导下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1948年4月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其《我的"自白"书》唱出了广大难友心声,脍炙人口,重庆解放前夕被害。

80多年来,许许多多与新闻界有着这样那样关系的中国共产党烈士,前仆后继,生前用笔墨书报,死后用血肉灵魂,筑起了一座座丰碑,为新闻史增添了异彩!

恽代英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