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一根绳子的内裤:三国真正英雄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1:18:58

我觉得是贾诩,贾诩是三国时代的奇迹之一。说诸葛亮,是政界的奇迹。说贾诩,则是谋士的奇迹。
以前一直对贾诩不是很了解,以为不过泛泛之辈,印象很差。在此非常感谢回合制游戏《三国志英杰传之曹操传》。在该游戏中,我第一次知道,曹操要南下,打赤壁之战。居然有人反对!!!就是这个贾诩,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希望曹操勤修内政,富国强民!!!我当时第一感觉是:光荣公司是不是编出来的??当时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人~~~如果真的不打赤壁之战,以当时的形势,过三、五年,曹操绝对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后才发现,果真有这段话(详见下文),贾诩果然超强,真的劝过曹操不打~~。再查看《三国演义》,罗贯中略去了这一段历史,但详细描述了其他的计谋。贾诩的谋略之奇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罗贯中是褒刘贬曹的...)如果罗贯中把这段历史写进《三国演义》,贾诩的人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低的。
闲话少说,正题开始。
从贾诩之言简单剖析人物特点(均引自《三国志·贾诩传》):
1、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不居功~~善自保一说即源于此)

2、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不但不居功,而且还把封的官推掉。且有自知之明~~)

3、不可追也,追必败。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这一段是贾诩指点张绣如何击败曹操。把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分析地很合理,让张绣大开眼界,也让我大开眼界。高手过招~~原来曹操如此不堪一击~~)

4、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这一段是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都要劝降张绣。贾诩分析形势的一段话,说明其识人、识时务。曹操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感动ing)

5、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这段是贾诩参与官渡之战,对与袁绍之战的预见,与荀彧的四胜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乃《三国演义》中郭嘉之十胜十败说之源头-罗贯中也喜欢郭嘉~~)

6、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唯一的明智谋士,劝说曹操不打赤壁之战!!!!走召 弓虽!!!可惜曹操不采纳。而且不带贾诩去,导致大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曹操呼“若郭嘉在,安有此失”。其实如果郭嘉在,和贾诩是一个意见~~不过还好曹操并非袁绍,故贾诩没有得到田丰的悲惨下场。)

7、离之而已。
(这段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述。曹操和马超、韩遂打了N久,都没有胜算。于是问计于65岁的贾诩,抹书间韩遂,立刻得胜。贾诩于是有了“鬼谋”之称号。而 马超:郁闷ing)

8、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和曹植竞争皇位,曹丕问计于贾诩。)

9、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为曹丕即位打基础,也间接解决了曹操的疑难问题。后官封太傅。)

10、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分析局势,精辟!!!再次 走召 弓虽!!!~~但曹丕也不听好言劝~~重用尚武的司马懿,导致司马家崛起。)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贾诩并非好战之人,但战必胜之,深合《孙子兵法》之道。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啊

三国群英之真正的英雄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印象各不相同。在我眼中,曹操才是这群雄中的真正英雄。

一、《三国演义》宣扬忠、义。因此作者必大加赞扬所谓的忠义之士,如刘关张兄弟、诸葛亮等等。而对曹操,作者却大力宣扬其奸诈的枭雄形象。

从整部三国来说,很大部分是描写魏蜀间的斗争,而大部分又都倾向于蜀国。因此,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过程中的主观倾向决定了三国的基调,也造成一些历史人物的失真。如诸葛亮,鲁迅先生就说过:“状诸葛之智近妖。”

所以,我们看三国,必须心中有一座自己的天平,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二、曹操的政治、军事、文学才能远远胜出当时的各路诸侯,包括刘备。

政治上,曹操最初仅为东汉一将领。他也是相当有忠心的,为了汉室他敢献刀刺董卓。后来,为发展自己的实力,他三下《招贤令》,求贤若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群雄中的一支强大力量。而当时自称大汉皇叔的刘备却正四处奔波无立锥之地。东吴的孙策、孙坚正在经营当中。后来,曹统一北方后也比较稳定。

军事上,曹以少胜多大胜袁绍,后来又多次在战争中亲自出征,经历胜败无数而无恙,而刘备多靠诸葛之计、虎将之勇,后来被火烧连营竟然悲愤而死,可见其一斑。孙权更是专于治国而疏于军事。

文学上,自是不必多言,曹操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短歌行》更是历史上不朽的名篇。

总之,曹操是一个全能型的枭雄,能文能武,这是他能成为我心中“真正英雄”的重要砝码。其他人,就很少见到他们文武双全了。

三、从细节上品味研究,曹操也胜刘备三分。

曹操是敢怒敢言的真君子,而刘备则是一伪君子。较场陪汉献帝打猎,曹操大说大笑,而刘备喜怒不形于色。长江上,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从未听过刘备、孙权赋诗,只有刘备的哭啼。曹操爽朗乐观,赤壁大败后,在逃亡的路上,曹仍与军师有说有笑,指点各处说自己会如何布置来捉拿逃者,虽被险围华容道,确终得脱身。再看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后就忧愤而死,心胸太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况有一个富饶的天府之国。刘备总用一幅泪流的可怜相来换取可怜。

曹操位极人臣却在有生之年始终没有篡权。而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招摇撞骗,骗取荆州,又近乎抢夺了益州,标榜“仁义礼智”,其实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曹操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刘备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四、中原,自古以来就是王者必争之地,而天下三分曹操独占中原。从地理上说,曹实际上不占优势。西北有游牧民族,西南有你蜀国,东南有你吴国,可以说是四面包围,而之所以曹操能坐稳中原与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

而吴蜀则是不具备的。吴蜀的建国,与曹操正相反,是依仗其优越的地理优势的。蜀偏安西川,自古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易守难攻,交通不便---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几出祁山而不得的一个重要原因--行路难、运粮难。

吴国更是有长江天堑,历史记载,魏文帝两次伐吴都被长江所阻,只好望洋兴叹作罢了。

......

在那遥远的时代,在群雄争霸的沙场,曹操才是真真正正的枭雄,他无愧于这个称号。

三国真正的英雄----赵云
『 长坂雄风 』

血染征袍透甲红, 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 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姿颜雄伟,勇敢善战,一身是胆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为公孙瓒部下,后转随刘备。人称常山赵子龙,姿颜雄伟,勇敢善战,一身是胆
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长阪坡大辙退时,他手抱刚满月的刘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百万军中救阿斗。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备於当阳长板坡兵败逃亡。赵云因於乱军中救出少主刘禅而拜为牙门将军。
刘备入蜀后,以云为翊军将军。当刘备兴兵攻吴为二弟报仇时,云曾谏说刘备当务之急应伐魏而非讨吴。但备不听,遂至兵败,先帝驾崩时,他是唯一一个受命托孤的五虎将。
建兴五年,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其后箕谷兵败,惟靠赵云死守,终不至大败。
建兴七年,赵云病逝,享年七十三。
遗子赵统和赵广,随姜维北伐,战死沙场。

当然是诸葛亮了,亮智慧过人,运筹帷幄乃一代英雄也~~

关羽,张飞,赵子龙,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你知道了吧,三国英雄当然是曹操,刘备,孙权。

武松武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