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乌克兰媳妇:什么是法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2:46:28

法印
佛教术语。亦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佛教徒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佛教认为,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按佛教发展的顺序,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
三法印 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多说三法印。一般称:1、诸行无常(宇宙万有,皆变化无常);2、诸法远销(世界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3、涅盘寂静(佛教徒修行断尽烦恼,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盘寂静境界)。《杂阿含经》卷十作“一切行无常,一切法远销,涅盘寂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远销;三者寂灭涅盘。”《法印经》则别说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为三法印。
四法印 三法印加上“一切诸行苦”为四法印。《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涅盘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菩萨地持经》卷八:“有四忧檀那法,诸佛菩萨为令众生清净故说。云何为四?一切行无常,是忧檀那法;一切行若,是忧檀那法;一切法无我,是忧檀那法;涅盘寂灭,是忧檀那法。”南传巴利语“增一部”及《法句经》则立三法印为:1、一切行无常;2、一切行苦;3、一切法无我。增“涅盘永寂”为四法印,均大同而小异。
五法印 四法印加“一切法空”(世界一切现象皆虚幻不实)则为五法印。《维摩经》卷上:“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一法印 即“一实相印”(实相即“真如”、“法性”)。小乘讲三法印,大乘提一实相印。《法华经·方便品》:“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法华玄义》卷八上:“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
上述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等,只是在不同场合的说法,无实质差异。智顗在《法华玄义》卷八,列举实相十二异名,即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盘、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微妙寂灭。说明一实相印可总摄缘起、无常、无我、寂灭等,合三、四、五法印为一实相印。(山东才子说佛篇)

从缘起性空这个意义上讲,小乘佛教就提出了三法印。佛家一般的宗派都讲法印,禅宗是心印。什么是法印,法印就是标准。你说一套,我说一套,咱俩谁说的是佛法呢?要有个衡量的标准。

小乘佛教的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而大乘佛教是一法印,一实相印。就是缘起性空这个实相,这个般若。大、小乘的法印没有矛盾,三法印就是一法印。现在我们主要讲一下三法印的前二条“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缘起法的根本理论。“诸行无常”就是说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没有恒常不变的,“诸法无我”是说把组成事物的所有条件都剥除掉以后,没有一个脱离了这些条件而独存的自性,这叫无我。

八识学说就是建立在我们的生生死死上的。第七识摩那识——这个“我”,在那里造作,然后熏习了第八识,种下种种的因,有善因有恶因,有不善不恶因,在某个时刻等增上缘成熟了,第八识中这些因缘就要显现出来,由第七识的这个“我”来承当果报,然后由前六识去感受、去造作,这便要流转了。

我们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苦,占多数,乐,转眼即逝,你在这个生死轮转中怎样跳过去,解脱这个生死。解脱有形式上的不同,有从根本上解脱的,了脱生死成阿罗汉的,成菩萨的,成佛的,有在世间解脱,比如我现在重病缠身,想办法把病治好了,这也是一种解脱,这是世间法的解脱。还有,我现在退休了,拿点退休金,生活很贫困,想改善一下生活,怎么样解决贫困,佛教里有没有法呀?有的,这就叫改变未来嘛,这是从低层次讲改变未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样能治病,有很多人练气功就是因为生病,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病从何而来,知道了病因就好治这个病了。其次,我们知道了这个病因,那么怎么从根本上去断掉这个病因,吃药打针不是根本办法呀,要从教理上进行思考。既然佛法讲生死流转是这样的,怎么样断生死流转,解脱生死,那就要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八识学说里的流转门是依缘起法而建立的,但大家注意,八识学说的建立有一点不符合缘起法,大家如果找到这个问题的关键,那么在理上就解决了,当然还要行持。我们在前面说过形成生死流转是因为有个第七识“我”统领着在那里造作,种下的各种各样的因缘熏习进第八识里面,而第八识现形后,又由“我”来承当、显现给前六识,于是又有了新的感受,新的造作,如此循环。但这里有一个不符合缘起法的问题,那就是有没有一个由生到死一直陪伴着我们,永恒不变的,被认为是“我”的那个东西呀?没有。可我们一辈子却终始抓住这个“我”不放,我们一生里一切的烦恼皆从此而来,这就叫做俱生我执。本来没有“我”,而我们却死死抓住一个“我”不放,这就叫做“迷”,糊涂。无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解脱生死问题,是想治病也好,还是想长寿也好,或是从根本上解脱生死也好,关键在于这个“我”, 要破除我执,这是造成我们一切痛苦的源泉。

佛法讲从“迷”到“悟”有一个关键所在,有人比喻说这个第七识摩那识的“我”就象电闸,倒在这边,一辈子都是“我”要这样,“我”要那样,由迷到悟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这个电闸扳过来,从有我转变到无我,本来无“我”,你妄执一个“我”,这叫迷。佛法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而是要让我们从现实的生命实践中去证得一个无我。因为无我,而我们却妄执了一个“我”,因此而建立起了八识流转的这样一个生死链条,也就是三世因果。

当大家一念无我,那么刚才的理论就不成立了,无我了,三世因果、生死流转也就不断自断了。断三世因果,就在自己这里断,佛法的成就,就在自己这里成就。有人讲带功报告,希望别人给自己一些功力,其实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当然佛教讲三力,以我功德力,我自己的修证,如来加持力,成就的诸佛菩萨加持你,给予法界力,整个法界的力量。以我功德力从何而来,就在第七识上的转变,无“我”,第七识转变成为平等性智。我们世间之所以不平等,皆是因为有“我”,转变成平等性智之后,我们的第六识的观察就微妙了,我们看问题之所以不妙,不能根本,还是因为有“我”在里面,观察的不如实。前五识转变成成所做智,想成就什么就成就什么,到这时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境界问题。而第八识,当我们不平等时,不能妙观察时,不能成所做时,它就是阿赖耶识,等到无“我”了,平等了,能够妙观察了,成所做了,阿赖耶识就是一个明明净净的大镜子,呈现出各种业力的现形。所以在密宗里将四智统摄起来成立了一个第五智——法界体性智,把这一切融合起来,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八识学说就是建立在我们的生生死死上的。第七识摩那识——这个“我”,在那里造作,然后熏习了第八识,种下种种的因,有善因有恶因,有不善不恶因,在某个时刻等增上缘成熟了,第八识中这些因缘就要显现出来,由第七识的这个“我”来承当果报,然后由前六识去感受、去造作,这便要流转了。

例如:少林寺方丈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