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的后代:雍正皇帝是名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04:45:56
大家对雍正皇帝怎么看?
他的历史功绩如何?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允?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允?为接班人,如皇九子允?说允?"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允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允?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允?和皇三子允祉、允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允?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允祀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允祀、允?"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暴君 二月河 把他美化了
电视剧也把他美化了。

雍正皇帝严禁赌博
雍正初年,京师以及直省地方赌风猖獗,严重危害社会。雍正帝为之震怒,为刹住赌博之风,他接连颁发谕令,告诫官民“赌博之风,败坏品行,荡废家赀,其为害于人心风俗者,不可悉数。”雍正四年?1726?九月,他通过内阁颁发谕旨:“赌博之事最坏人之品行。若下等之人习此,必至聚集匪类,作奸犯科,放僻邪侈之事,多由此起;若读书居官之人习此,必至废时失事,志气昏浊,何能立品上进?乃向来屡申禁饬,而此风尚未止息,深可痛恨。若不严禁赌具,究不能除赌博之源,著京城内外及各省地方官,将纸牌骰子,悉行严禁,不许货卖,违者重治其罪。”雍正五年?1727?九月,雍正帝就此事再次下谕内外臣工:“禁止赌博者,所以戒游惰匪僻之行,使保家立品,以厚民俗也。”此乃“正德厚生之要务,实切于民生日用者。又恐愚民一时未必即能醒悟,于是谆谆训诫,至再至三。”他命令各省地方大员,不仅要把禁赌之谕出示省会州县,还须遍传乡村庄堡偏僻之区。雍正六年?1728?三月,雍正帝又下谕强调:“赌博一事,乃应行严禁,万无可宽者。”他把禁赌与端正民风、安定社会联系起来,其谕令接二连三,或循循善诱,或厉声斥责,充分表明了他对禁赌的重视与决心。

雍正皇帝严禁乱收杂费

滥设名目,强收杂费,这是历朝贪官污吏惯用的发财之道,清朝尤然。清世宗雍正帝把禁绝地方官员乱收杂费作为治吏安民的内容之一,倾力整顿,颇见成效。

地方杂费有不少是相沿成习的。奉天旧例,民人贸易如有车辆出口,需到奉天府衙门领取照票,边门验票放行,小车一辆收银1?6钱,大车一辆收银3?2钱,每年都收1,700两左右,此项银两均被府尹、书吏、经历司查验官员等分掉。另外,出口的猪羊亦照每口0?3钱收费,这一陋规沿袭已久,竟成定例。由于官吏的勒索,致使边口地带物价腾贵。此事被巡察奉天的御史释迦保查闻奏报,雍正帝下令严行查禁。奉天府府尹杨超曾遵奉谕旨,立即将车辆及猪羊出口收费项目尽行革除,不许再索取分文,雍正帝夸赞他办理得“甚属可嘉”。在许多地方,官员规礼长期盛行,如到任礼、端午礼、生日礼、阅城礼、盘库礼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东西上司一但收受,属员势必加征税课于民人,并且日后遇有请托便难拒绝,其害极大。在雍正帝的谕令下,各地规礼尽行裁革。

雍正皇帝严禁婚丧奢靡

雍正帝常常训诫臣工:“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主张婚丧节俭是雍正帝崇俭黜奢的内容之一。

据监察御史向日正在雍正元年?1723?的一份奏报,直省各有浇风陋习,男女婚嫁讲究钱财,“名曰聘礼,实系纳财。多者二三百金不等,少者四五十两为率。此在士夫之家犹措置之匪易,况乃庶民之辈。”为此,一些民人“或称贷出息,囊橐为之尽空,或卖舍鬻田,产业为之荡费,或男家措办无力,鳏旷终身,或女家迁延日久,架词骗告,种种弊端,不可枚举。”向日正的奏折反映了当时婚事大操大办的民风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这自然引起了雍正帝的重视。

为扭转民风,树立“婚姻勿尚钱财”的风尚,雍正帝先命朝中九卿为满汉官员和兵民制定了婚嫁礼仪,各有礼数,“毋得僭妄”。接着,又于雍正元年?1723?五月,对官民婚嫁彩礼、鼓乐数目作出具体规定:汉人纳彩成婚,四品以上官员之家,绸缎、首饰以八件为限,食物限10样,五品以下官员分别递减,平民之家只准送绸绢,果品限于4种。举行婚礼这一天,品官用本官执事,限用6盏灯、12个吹鼓手,庶民限4盏灯、8名鼓乐人。
由此可见,雍正是个名君,但就是过于残暴了点.

是的.我很欣赏他是一位高处不胜寒的勇士.在如此特殊的地位情况下还能务实的做一些事情,特别是雍正不为谄媚所动的情操!

晚上被蜡烛照着 或者坐在阳光下的他 该是明君咯...

他的多疑和暴躁是出了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