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科技股票行情:抗日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1:22:15

一贯被史学界称为“八一三事变”的淞沪会战真正爆发于1937年
  8月14日。从军事上看,没有屏障的上海并不适合打阵地战,这是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争,蒋介石都坦言:"这一仗,是要打给外国
  人看看。"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人们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只能从
  战者的回忆中去感受那种大气磅礴的悲壮与惨烈。
  一场打给人看看的战役,竟然惨烈如斯。

  1937年8月13日,驻沪日军以两官兵驱车闯入虹桥机场挑衅被击
  毙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统领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张治中对中日在上
  海再战一直深信不疑。早在两年前,他就在淞沪地区开始了秘密的备
  战,他“先发制敌”的构想《上海围攻计划》早在1936年底就被蒋介
  石肯定——惟一尚未决定的,是何时发动攻击。
  和5年前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相似的是,战事都以几个日
  本人的挑衅发轫,炮制手法雷同一面;不同的是:1937年在淞沪爆发
  的抗战充满了“欲战还休”的尴尬,这种尴尬表现在中国军政各界对
  战争必将爆发做出了“精心筹划”,但由于“外交迷信”而一再错失
  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这个在政治上左右摇摆的“精心筹划”,在
  军事上仍旧准备不足。单纯从军事角度分析:上海地区没有屏障,并
  不适合打阵地战,面对蓄谋已久经过精心准备的日军,淞沪抗战的胜
  算少之甚少。
  但这场仗必须要打,因为上海太重要了,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神经
  元,任何一个刺激到它的信号都会带给全世界以强烈的反应。
  原驻法大使顾维钧主张以上海之战正世界之视听:“在上海前线
  许多精锐军队是要丧失的。
  问题在于,是运用这些军队坚守上海?还是后撤到一个偏僻角落
  进行战斗……全世界都知道上海在什么地方,战斗是为了什么。在上
  海集中了西方各国最大利益,西方人士将仔细阅读报纸上的战况报道,
  马上会得出印象。所以我们主张政府尽可能坚守上海一线。”
  中国军队要在上海这个世界大舞台上进行一场最为惨烈的表演,
  他的对手是力量强大于自己数倍的日本。蒋介石统领了“应战不求战”
  的所有矛盾,最后毫不避讳地说:“这一仗,是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怀着“打给外国人看”的目的,淞沪会战即如同充满“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的悲剧,10月底的“八百壮士守四行”就是其中一个无奈
  且铿锵有力的独幕剧。从“八百壮士”的任务——掩护大部队撤退就
  可以预见到上海即将的沦陷。
  于是,如同一战中著名的战区和交接区临界的塞纳河上发生的凡
  尔登战役——被称为恐怖“绞肉机”,这场战斗充满了它的艰苦卓绝、
  而重复了戏剧性的一幕:中国人站在租界公寓屋顶观看日本迫击炮不
  停地将炮弹倾泻在隐藏着中国士兵的水泥建筑物间,为之扼腕叹息,
  战斗的间隙里,苏州河岸上众多市民向“八百壮士”招手示意;而在
  富丽堂皇国际饭店的外国人,凭借租界的安全,可以从最高层餐厅的
  宽敞玻璃窗向外眺望——他们一边惬意地品着咖啡,一边计算日本人
  炮火命中率。这扇玻璃窗如同是镶嵌着毕加索画作《格尔尼卡》的画
  框,用浓重抽象的笔墨强调着日本法西斯攻伐下颓败的上海。
  这支上海市区最后一支抵抗部队于10月30日不得不撤退到租界区,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成功,也没有成仁,只是服从了命令。战士们
  原先战斗到11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三个月的日子,亲自以身躯让
  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落空。
  在第二天,蒋介石仍要求中国守军能在上海战场再支持至少十天
  到两个周,他幻想着能够通过11月3日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来调
  停战端,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利的同情和支援。
  在这些幻想正在进行的时候,日军并没有停止对上海的进攻,那
  是支用子弹和炮火幻想未来的军队。然而西方世界能给蒋介石的只是
  指责日本“在华行动”的一纸空文。会议结束未许,11月9日,中国
  军队如当初悄然进入上海一样悄然撤退,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
  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也许到这时许多人才明白,淞沪抗战的真正主角,只能是中国人
  自己

http://www.baidu.com/s?wd=%BF%B9%C8%D5%D7%CA%C1%CF&cl=3

慢满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