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管法兰连接图片:有的眼睛筐的边,能弯曲的,然后还会恢复原样,这是什么材料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0:59:12
如题,谢谢

这是“记忆合金”,有变形后能够恢复原样的,有受热以后能够恢复原样的。

这是一种高科技材料。

永不忘本的形状记忆合金

1969年7月20日,东方夏令时间晚上10时56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数以亿计的公众凝视着电视屏幕,关注着那远在 38万公里以外、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下的第一个人类的脚印,谛听着这位勇士从月宫里传回的富于哲理的声音:“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跨了一大步”。宇航员的形象和声音是怎么从月球上返回来的呢?细心的观众肯定已经发现,宇航员登月后,在月球上放置了一个半球形的天线,月、地之间的信息就是通过它传输过来的。不过,有人可能纳闷:天线可是一个直径数米的庞然大物,怎么能够装在小小的登月舱送上太空呢?原来,奥秘在于:半球形天线是用当时刚刚发明不久的记忆合金制成的。什么是记忆合金呢?

许多重大的发现都是从偶然事件开始的,记忆合金也是这样。

1963年,美国海军一个研究所奉命研制一种新式装备。在一次试验中他们需要一些镍- 钛合金丝,然而当他们将合金丝领回来时,却发现这些镍钛合金丝是弯弯曲曲的,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他们就将这些细丝一根根地拉直,并用在试验中。在试验过程中,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温度升到一定值的时候,这些已经被拉得直直的镍钛合金丝,突然又全部恢复到原来弯弯曲曲的形状,而且丝毫不差,和原来一模一样。他们反复作了多次试验,结果都是这样——被拉直或做成其他形状的镍钛合金丝,只要遇到这个温度,便立即恢复到原来那种弯弯曲曲的样子。好像从前被“冻”得失去知觉时,被人们改变了形状,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的时候,它们“苏醒”了,又“记忆”起了自己原来的模样,于是便不顾一切地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类似的现象是在50年代初期就不止一次地被观察到,只不过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使记忆合金的真正实用化晚了十几年。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之后发现很多合金都有这种奇特的本领:人们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根据需要改变它们的形状,可是到一个特定的温度,它们便一个个自动恢复到自己原来的形状,丝毫不差。而且这一“改变——恢复”的现象可重复进行,其“记忆”能力决不会降低。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形状记忆效应”。

所谓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某些合金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虽经变形但仍然能够恢复到变形前原始形状的能力。目前发现的有“记忆”能力的金属都是合金,就是通过人工的方法由几种不同金属混合而成的一类金属。在这种金属里,金属原子是按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而且这些金属原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受到一定的外力时,它们可以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而“迁居”到邻近的另一个地方去暂时“借住”。这个过程,也就是金属做成的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而当我们将这金属加温后,由于获得了一定的能量,这种金属里的原子又从“借住”的地方“搬回”原来的“家”去住。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有灵性的金属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又“记起”自己的模样而恢复原状的过程。科学家们称这个“唤醒”形状记忆合金并使它们发生改变的温度叫“转变温度”。每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都有自己的转变温度,而不同形状记忆合金的转变温度也不同。各种形状记忆合金在转变温度以上时的晶体结构是稳定的,当我们在低于这个温度下,用外力改变了合金的形状时,这时合金的外形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此时合金的晶体结构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结构状况,只要温度一达到这种合金材料的转变温度,这种不稳定的晶体结构就会立即转变成稳定结构,这样就使得它从不稳定结构时被改变的形状恢复成原来稳定结构时的形状。这就是形状记忆合金做成的物体能“回忆起”原来的形状并发生变化的原因。那个被阿波罗登月舱带到月球上的环形天线,就是用极薄的记忆合金材料先在正常情况下按预定要求做好,然后降低温度把它压成一团,装进登月舱带上天去。放到月面上以后,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当达到转变温度时,天线又“记”起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变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

形状记忆合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无疲劳的材料,这种“回忆”——“变形”的本领可以反复使用500万次而不产生疲劳断裂,而且它恢复原状几乎可以达到100%,即和原来一模一样。

目前形状记忆合金主要分为镍-钛系、铜系和铁系合金等。

这是带有记忆软体的合金架,可随意弯曲,不会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