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最新招聘:“一个人读书,较其上下得谬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13:31:19
这是去年川大传播学研究生考试中的一道简答题
谁知道答案吗?请帮忙详细解答一下。

西汉学者刘向对“校雠(也就是校对)”一词最早界定:“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就是说,一方面通过通读全书,发现并改正谬误;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改正讹误,向读者提供善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校雠这个词是校的概念和雠的概念的集合体。校的对象是一种书,校者在通读过程中,通过书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并改正谬误;雠的对象是同一种书的不同刻本或抄本,校对通过不同刻本或抄本的比照,发现差异,从而改正刻印或传抄的讹误,以恢复原著的真貌。既恢复原著的真貌,又纠正原著的谬误,为读者提供善本,这就是校雠的根本目的。

  唐宋以后,“校雠”又称“校勘”。“校勘”的“勘”,取“甚力”的含义,表明了当时校书工作的严肃性,非下大功夫、花大气力不可。所以,文字学家对“校勘”下的定义是“覆定”,即再三考核而后定。

  到了近代,由于铅活字排版和机器印刷技术的引进,我国出版生产力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勘工作一分为二,校对成了独立工序。

  在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今天,校对的主体、客体都发生了变化,方法也与过去不尽相同,但校对的基本含义、根本性质没有变。它仍然既要消灭原稿在转移(录排制片)过程中产生的错漏,又要改正原稿本身存在的错讹,为读者提供准确、完整的优质出版物。

  因此,从现代意义上讲,校对即指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订正错误的工作。这一校对概念,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其一,校对工作的依据是原稿或定本,原稿是经过编辑加工后的付排稿,定本是指稿件之外供复制生产原本用的其他类型的制作底本,如古籍出版用的旧版本、生产音像制品用的脚本、制作电子出版物用的文本等;其二,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或定本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发现原稿或定本本身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