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会计分录实例:"城上斜阳画角哀"出自哪篇文章,全文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23:15:40

沈园
作者: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
《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
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诗的开头以
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
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
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
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
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
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
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
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
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
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
(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
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
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
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
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
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
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
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
极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
考。

是陆游为纪念自己的前妻唐琬而写的,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来感情很好,被陆游的母亲拆散,后唐琬再嫁,但陆游始终未能忘情,写了很多思念的诗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陆游三十一岁时游沈园意外邂逅前妻唐琬时写下的《钗头凤》。HWO今年7月中在我文集留言,以此词赠我,其时正逢我感情遭遇遽变,夜半读之不禁潸然泪下。本欲和诗一首,忆往事悠悠,集得数散句却不成韵。近日读《齐东野语》讲述放翁沈园故事,注中附有唐婉和的一首《钗头风》: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这两首词恰是我那时心情写照。欢乐与幸福总是那样的短暂,对于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也会让人黯然神伤。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分离竟是如此简单嘛?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再是我们,感叹造化弄人,最怕故人询问。非是无情,却难执手偕老,情何以堪。
书中另有陆游晚年忆沈园诗作五首,并录余下,暂时忘记自己残缺的爱情,去感受这份不随岁月变淡的相思苦涩:
绍熙三年,陆游重游故园,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乃做七律一首: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其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癸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时年陆游六十八岁。
庆元五年,陆游已七十五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沈园,不能胜情,复作绝句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开禧元年十二月二日夜,陆游梦游沈园,忆伊人,又有绝句二首传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氏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时年陆游八十一岁,五十年前旧事仍然历历在目,沈园竟如此让他魂牵梦绕。
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所赋《春游四首》其三曰:
??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时年陆游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重游沈园为了什么,不言自明。对唐婉的怀念,真是至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