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牌子用的ykk拉链: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9:10:12
照理说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应该不是一个人。
但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里面说“孙子膑脚”到底又是谁呢?

孙武和孙膑不是同一个人,但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齐孙子》。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称。
  据载,青年时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玉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别国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决定设计陷害孙膑。不久,庞涓派人上山,以同朝为官为由,劝孙膑赴魏。孙膑不知是计,欣然允诺。不料一到魏国,便落入了庞涓的圈套。魏惠王听信庞涓谗言,无端处孙膑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身残废。按当时的惯例,刑徒是不能为官的。庞涓试图以此断送孙膑的政治前途,消除一个潜在的对手。

  孙膑身处危境,显示出卓越的智慧。他佯狂自晦,并设计归齐,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又通过著名的“田忌赛马”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得到齐威王的器重,被任为齐国的军师,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因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膜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团,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未年便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膜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这里我们仅选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孙子膑脚〔孙子膑脚〕孙子指孙膑,战国时大军事家,因受陷害受膑刑,后世就称为孙膑。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或者说是《吴兵法》、《齐兵法》与孙武、孙膑相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最早介绍了孙武和孙膑。现在,他们的故事早就是公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了。

根据《史记》的说法,孙武是齐人,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即已读过孙武的13篇兵法,很想见识一下孙武的治军本领。孙武于是尝试训练阖庐宫中美女180人。孙武毫不留情地杀了两个不听军令的阖庐爱姬以严明纪律,令阖庐再也不敢小觑。

有关孙武,《史记》只是讲了这么一则故事。训练宫女的内容即非战争,也难说确有其事,确定的信息是孙武与吴王阖庐同时,并曾以兵法效命于阖庐。阖庐时代的吴国是强盛的,柏举之战是其时吴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争,其中最精彩的一笔是奇出三关。

Y6

下注:吴楚柏举之战经过示意图(引自《中国军事史》第二卷兵略,解放军出版社1986)

公元前506年,吴国终于等到了大举攻楚的机会。这年秋天,楚国围攻蔡国,蔡求助于吴。唐国素来与楚有仇,也愿意联合吴、蔡,共同对付楚国。蔡、唐虽属小国,但地处楚国侧背,战略地位重要。吴国进击楚国,可以舟师溯江而上,西向正面攻击。但吴国决定秘密出兵绕过大别山,沿淮水进入楚国,从楚国的东北发动突然袭击。这年冬天,阖庐乘船沿淮水西进,过州来(安徽夙来)后,弃舟登陆,在蔡国、唐国的向导下,经豫章(安徽六安、河南固始、潢川一带)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今里关,河南武胜关东)、直辕(武胜关)、冥厄(平清关,在武胜关西)三个关隘,直趋汉水。楚国为防止吴军向楚都作更深远进攻,命令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仓促领军沿汉水右岸进行防御。

吴国联合蔡、唐二国,实行深远的战略迂回,出其不意,从楚国防守薄若的东北部长驱直入,深入楚境千余里,果敢迅速,充分发挥了奇袭之效,使楚国来不及调集足够兵力与吴作战。战略运用十分成功。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与孙武有没有关系,但这样的谋略深合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上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百余年后又有齐国的孙膑,是孙武后裔,也学兵法。同学庞涓事魏惠王,孙膑前往魏国时为庞涓残害,被断两足,因此人称孙膑。

孙膑终于回到齐国,被齐将田忌迎为上宾,孙膑帮助田忌用各差一等的三匹马赢了齐诸公子的故事尽人皆知,实际上已经用到了博奕论运筹学的知识。

魏伐赵,赵求助于齐之时,孙膑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桂陵一战大败魏军。

根据《史记》,公元前353年,当赵国讨救兵的使者至齐时,齐威王与他的手下都认为让魏国吃掉赵国,于齐不利。但立即出兵救邯郸,实力易受损。因此决定,南下襄陵牵制魏国,待魏、赵比拚精疲力竭之时,再以主力攻魏。于是命田忌领军,并迫使宋国、卫国一起进攻襄陵。

魏国苦战之后终于攻破邯郸,齐威王这才令田忌为将、孙膑为师,率大军救赵。田忌欲引兵趋赵,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戟,批亢寿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解救纠纷的人不会握着拳头去,解救斗殴的人也不会自己插手打架。“批亢寿虚,形格势禁”按照《史记索隐》的看法是古语,孙膑的意思是要攻击魏之虚处。魏、赵交战,精锐在外,而老弱在内,因此引兵疾奔大梁,占领交通要道,攻击魏国都城,可以解赵围,并获利于魏。庞涓得悉齐军直走大梁,仓皇回救。齐军事先在魏军必经之路桂陵占据有利地形,一举打败了魏军。

上面哥哥好像说错了,有才华的人都被称为“子”如:孔子等。

两人,春秋时期的孙武是写《孙子兵法》的,战国时期的孙膑是写《孙膑兵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