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法律硕士:关于毛泽东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0:38:51
我想找到“验”字的毛体,谢谢

毛泽东并不是独成一家的书法家,书法界没有“毛体”之说。毛泽东特别推崇“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书画家郑板桥。所说“毛体”源于郑燮、应称为板桥体。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今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年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 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三绝中又有三真的说法,即:真气、真诀、真趣。
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下荒凉吉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49岁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即七品县官)12年。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称为亲民之官。
他对百姓关怀备至,一年山东遭受严重自然灾荒,“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逃荒行》),“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思归行》)的饥馑情景,使郑燮目不忍睹。于是他挺身为民请命、力争赈灾济贫,并在潍县开仓济民,深得百姓感戴。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往往就是他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揉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之法来写,其运笔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布局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此独特书风。
撇开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客观地说毛泽东的书法和人品确实已深得板桥之真传。

毛的书法脱胎于郑板桥,但从未超越郑的字体,且毛泽东的字体,比起郑板桥的字,毛只参透其一,形似而神远。郑的字体千变万化,丰富多姿,如千山万壑,跌宕起伏,趣味无穷。而毛的字体却是千篇一律,看多了很是乏味。所以,建议多看郑板桥的各种书体,很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