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就业网新版:如何理解经济是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20:30:27

可以这样来理解:
先把经济比喻成你手里的钱,没有钱,生活会成问题,会填不饱肚子,连安身住的地方也没有。钱是我们能够生活的基础。我们常指的经济,作为个体的人可以认为是包含一个有钱没有钱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可以代表一定的利润大小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可以代表其国家的收入水平的增长率。想想六七十年代,我们是不是很穷,因为收入低,所以经济不是很景气,到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国家的收入也增长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口袋里有钱。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
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所以说,经济是基础。

"经济是基础"应该是列宁最早提出来的吧。纵观从前的课本,无论是政治学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实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而总是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两者相互影响"这样的套话。比如列宁自己说过,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曾经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归根到底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它也会影响经济,推动经济的改造”。(《列宁选集》第3卷,第181页)但具体应该怎么深入理解,并没有掰开了讲明白。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从微观和内在的角度来讲,社会稳定收先要求社会成员的经济稳定,因为经济的稳定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体系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以个人的工作换取稳定的生活,推动社会稳步发展(俗话说"吃饱的汉子不闹事儿)。如果经济上的稳定被破坏了,不满意的社会成员自然会寻求变化,如果这个变化是温和的,我们称为改革,如果是激烈的,我们习惯称之为革命。(一般来说,不论哪个国家,对政权不满意的总是希望能够改善经济状况的那些人,比如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全球经济特权的大财团,或者社会底层的失业者等等。而那些对现有经济状况满意的人则会想尽办法维护现有政权从而保证他们的经济利益,最明显的是美国的保守中产阶级和一些既得利益的企业家。)

其次,从宏观和外在的角度来讲,经济和政治是直接联系的。西方大国资本化的崛起,大都有发动战争掠夺和剥削殖民地的历史印记。例如,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从中国强索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中国清政府 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靠这笔不义之财发展了工业、军备和教育事业。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时,都有浓重的经济背景,凡是重要资源产地,都是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焦点,经济跟随军事的“徐进弹幕”推进。从苏联解体后的几场战争中,人们都清楚地看到战争发动者的全球战略部署和石油利益的考虑。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问题上对美国形成一定的制约,也是因为两国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很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由此看来,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地位。中国也是在改革开放,经济渐渐强盛以后才在国际上巩固了政治地位,而国际政治地位的巩固反过来稳定了国内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很多政治力量的实现是需要经济投入的,比如军力和武器,国防科研的经费,还有很多对外援助(比如建国初期亚非拉一些国家对我国在联合国席位上的支持,就与我们对他们的援助有密切的关系)。这几年在国外搞的类似"中国年"的活动,对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的正面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本身就需要大量投资。还有奥运会,世界博览会,这类的大型活动会对很大程度上提高举办国的形象,但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前期的投入也是惊人的。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