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学科:长城的建筑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08:56:20
快帮忙啊!字越多越好!

长城建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中国传统宇宙观在中国传统美学方
  面体现为优
  美和壮美,简言之,阴柔之美,即所谓“杏花,春雨,江南”;而阳刚之美,即所谓“骏马
  ,秋风,冀北”。长城的美,则属于阳刚之美,即壮美。壮美是以雄伟、刚健、宏大、粗犷
  为特征,以气势取胜。优美则以柔媚、秀雅、文静、和谐为特征,以情趣见长。长城和《离
  骚》、李杜诗、韩愈文、苏辛词,以及书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云冈、龙门、乐山的
  佛像,建筑中的故宫等,体现出一种“天行健”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
  果说阴柔之美的感受过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那么,阳刚之美的作品会在刹那间
  震慑人的心灵。从这两种形态的美的功能来看,可以说,阴柔之美侧重于影响个体人格的内
  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养,它对于完善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
  阳刚之美则对于鼓舞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具有
  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激励
  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悲壮、拼搏。长城所代表的阳刚之美,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历史创
  造力的深层内涵。?
  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或称为壮美、崇高美,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体积所形成的
  磅礴气势。长城,以它的奇伟、雄险和绵延万里的雄姿,征服了无数的瞻仰者。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描绘的特洛亚塬发现者,现代著名考古学希里曼在第一次看到中
  国长城时,发出这样的惊赞:无论是“从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
  的山顶上,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从南美洲的哥地来的高原上见到过的宏伟壮丽的景
  象”都“永远不能和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我惊讶着,震动着”
  “它对于我就像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长城壮丽奇伟“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每个人在初次看到长城的一刹那,都会被长城那种气吞山河的形势所震撼。这也就是长
  城建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长城的建筑艺术。从我去过的几个地方看,长城的建筑艺术非常伟大,一是它建筑的类型非常完整,可能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了,各式各样,各种等级的城,各个地方的镇城。比如明朝九镇之一的大同城,它城墙、城楼,寺庙、衙署多得很,艺术水平高极了。明朝的“代王”封在大同,代王府现在没了,大同代王府里的九龙壁比北京九龙壁,颜色褪了,差一些,但它的艺术价值比北京的还要高。拿山海关来说,“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建筑非常雄伟。象河北宣化,明朝是宣府镇,那儿的鼓楼、钟楼建筑艺术很了不起。张家口、大同过去有很多敌楼,敌楼上的砖雕非常精美。司马台的敌台在一个非常小的地形上,建得很高、很雄伟。明朝九镇中的榆林,有很多很多的楼、台,还有庙和衙门等等,建筑布局、结构、雕刻,艺术价值非常高。这一点还要好好研究。

  有人说长城只是个雄伟的工程,谈不上艺术,这是不对的,其实长城的艺术内容非常非常之多。应该说:长城雄伟的气势,伟大的工程,精湛的艺术。的的确确,长城不仅是个工程,也包含了伟大的建筑艺术。
  (根据录音整理)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
  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
  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
  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
  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
  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
  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
  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
  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
  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
  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
  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
  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②植根于深厚的
  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
  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
  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
  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③总
  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
  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
  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
  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
  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
  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
  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
  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
  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
  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
  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
  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
  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
  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
  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
  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
  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
  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
  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
  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
  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
  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
  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
  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
  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
  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
  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
  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
  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
  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
  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
  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
  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
  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
  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
  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
  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
  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
  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
  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 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
  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
  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
  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
  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
  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中国古代建筑单体
  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
  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
  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
  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
  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
  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
  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
  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
  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
  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
  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
  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
  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
  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
  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
  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
  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
  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
  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明
  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某些□嘛寺
  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由下列一些因
  素构成: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
  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
  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
  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
  庭院,共有3种形式:①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
  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
  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
  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
  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
  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
  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
  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
  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
  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
  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
  规格定型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
  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3种:①殿堂,
  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
  独出现;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
  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
  建筑间的联系。殿堂或亭上下相叠就是楼阁或塔。早期
  还有一种台榭,中心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层房屋,但
  东汉以后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间数,侧面
  以檩(或椽)数区别。汉以前,间有奇数也有偶数,以
  后即全是奇数,到清代,正面以11间最大,3间最小,侧
  面以13檩最大,5檩最小。间和檩的间距有若干等级,内
  部柱网也有几种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侧面间数相等,
  就可变为方殿,间也可以左右前后错落排列,出现多种
  变体的殿堂平面。

  中国建筑——长城:

  万里长城,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一项空前雄伟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人类建筑史上举世罕见的伟大奇迹。千百年来,万里长城一直今华夏儿女自豪,今国际友人赞叹。长城的雄姿、长城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悠悠岁月,挡不住长城的万古雄风;浩翰空间,隔不断长城的不朽魅力。

  “横空出世莽昆仑”。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原,过沙漠,骤然崛起,因她纵横交错绵延起伏10万余里,故称之“万里长城”。由于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工程艰巨、历史悠久,不仅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上也很罕见。因此早在见百年前万里长城就被列入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我国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认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另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有人曾做过粗略统计,若用修筑长城的砖石上方修一道高5米宽1米的大墙,或是铺一条宽5米厚30厘米的马路,那么这道大墙可环绕地球十几圈,这条马路可环绕地球三四十圈。这还只是城墙的本身,如果再加上各种关城、卫、所、烽火台、城堡、墩台、营程等工程用量,这大墙和马路就更长得不得了……

  当年,美国阿波罗II号宇宙飞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成功。据他说,在太空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靠肉眼只能辨认地球上的两项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也是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观。
  长城的修建上自公元前的春秋战国,下迄公元十七世纪的明朝末年,延续达两千年之久。它自东向西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地,过沙漠,横亘于中国北方大地之上。
  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工程之宏伟,修筑之艰巨和延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因此,早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君士坦丁堡索菲娅大教堂等一起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
  春秋战国,沿黄河流域,同时出现了七个诸候国。为御外敌,楚国修起第一道城墙,诸候纷纷效仿。其中燕、赵、秦三国与北方强大的匈奴族毗邻,经常受到进犯,为此,他们又都在北部边境修筑城墙,驻兵防守,这便是修建长城的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六国诸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为巩固疆土、防御匈奴,修筑起一条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全长五千多公里的秦长城。中国第一条万里长城便雄峙在北方。
  在此前后,中国有二十多个诸候国家和王朝都修筑过长城,其中汉朝和明朝修筑的长城也都超过五千公里。
  汉代修筑的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在秦原来的规模上向西经河西走廊延至新疆境内,全长一万公里。这段河西长城,曾为保障当时"丝绸之路"远出西域诸国的畅通,发展与欧亚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往起过很大作用。和许多朝代的长城一样汉代长城已多消蚀在风沙之中,只留下许多土筑和芦苇沙砾辅砌的遗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朝代。也是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时代。明代二百多年中,一直未间断修筑工程。我们现在所见的长城主要是明朝建筑。
  古代人修长城为达到军事防御目的,设计越修越精巧,其主体工程则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这万里城墙把成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烟墩连成一气,成为一项古代建筑史的奇观。烟墩又叫烽火台,建筑在长城上或长城内外,间隔一定距离的单独台子,大都建在山顶或远处容易看到的地方,是用来传递军情的信号站。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以传送信号。台台遥相呼应,直通京城和大的防守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讯网。敌台、即骑墙台,高出城墙之上,有两层,三层的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这种骑墙敌台是明朝抗倭各将戚继光所创,在军事防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城的修筑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历时二千七百多年。而万里长城又何止万里,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黄河流域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长城的遗迹。若将各个朝代所修筑的长城长度加起来已超过五万公里。它的工程量之大是其它任何工程都无法比拟的。如将这些工程的砖石,土方修筑一道宽一米、高五米的人墙,可绕地球十多周。长城是人类世界的一大奇迹。
  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长城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它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相传秦始皇时,孟姜女之夫被征修长城,三年未归。孟姜女为其夫送寒衣,绕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山海关时,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尸骨埋在长城底下,孟姜女悲恸万分,痛哭不止,长城突然间倒塌了八百里,孟姜女终于找到了丈夫的尸骨。这一故事,告诉人们的是几千年的徭役繁重和百姓的哀怨。
  如今,长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人士到中国都把长城作为参观的重要项目,也为中外友人通过认识长城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珍贵价值,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
  随着风风雨雨的侵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长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万里长城采取了保护措施。1961年长城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有重点地对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进行了维修。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http://www.aaart.com.cn/cn/bbs/dispbbs.asp?boardID=3&ID=352&page=1
  历史的墙:以“重构记忆:当代艺术中的长城”
  http://www.aaart.com.cn/cn/archiart/show.asp?news_id=12
  :(一)文化与美学;(二)建筑与都市;(三)展览与创造;(四)批评与历史。

罗哲文(著名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曾出版过多部介绍长城的专著):

我知道长城已经六十多年了。我知道长城是听《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六十多年来长城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五十多年,我一直奔走在长城上下。

有的人认为长城是伟大的工程,艺术不是太重要。实际上工程十分重要,艺术也十分伟大。为什么这么说,不管哪一种建筑,不管什么样的工程,都有主要功能,它首先要用,必须要满足它功能的需要,实用,加上经济、美观、坚固。长城的主要功能就是军事防御,这个是首要的。两千年前司马迁已经有了很精辟的结论,他说:“因地形,因险制塞。”军事上就是要利用地形,地形利用好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城从建筑的设计、工程地形、地理、地质,都完成得非常好。

第二点,长城的施工修建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也是一条很了不起的经验。长城的这些建筑,各个地方用各种材料。山上用石头;在平地,黄土高原用土,有的用土石结合;在阳关、玉门关,用沙砾、芦苇,很有创造性,非常伟大。我们要利用自然,适应自然,这是了不起的建筑设计思想,而且建筑施工标准也非常高。

另外就是长城的建筑艺术。从我去过的几个地方看,长城的建筑艺术非常伟大,一是它建筑的类型非常完整,可能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了,各式各样,各种等级的城,各个地方的镇城。比如明朝九镇之一的大同城,它城墙、城楼,寺庙、衙署多得很,艺术水平高极了。明朝的“代王”封在大同,代王府现在没了,大同代王府里的九龙壁比北京九龙壁,颜色褪了,差一些,但它的艺术价值比北京的还要高。拿山海关来说,“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建筑非常雄伟。象河北宣化,明朝是宣府镇,那儿的鼓楼、钟楼建筑艺术很了不起。张家口、大同过去有很多敌楼,敌楼上的砖雕非常精美。司马台的敌台在一个非常小的地形上,建得很高、很雄伟。明朝九镇中的榆林,有很多很多的楼、台,还有庙和衙门等等,建筑布局、结构、雕刻,艺术价值非常高。这一点还要好好研究。

有人说长城只是个雄伟的工程,谈不上艺术,这是不对的,其实长城的艺术内容非常非常之多。应该说:长城雄伟的气势,伟大的工程,精湛的艺术。的的确确,长城不仅是个工程,也包含了伟大的建筑艺术。
(根据录音整理)

中国建筑艺术网讯:二千多年来,长城,以它浑厚壮美的躯体,呵护着中华民族的生息,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沿着那古老斑驳的城墙,回味在空气中飘荡的远古幽思,和那尘封已久的王者之气。长城,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无法割舍不断的情结。
今天,在长城脚下,一个叫做张欣的中国女性,带着12位来自亚洲的杰出建筑设计师,建造了一个彰显当代精神的建筑艺术作品,为古老的长城增添了当代中国的气息,也为中国建筑史画上了重重的一笔,成为亚洲建筑艺术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这就是“长城脚下的公社”。

2002年,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张欣女士"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

比邻长城,与长城相呼应,两种建筑,两个时代,一个横跨两千多年的话题,使这个地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城脚下的公社,与长城进行一次亲密对话。

长城脚下的公社

森林小屋 建筑师:古谷诚章 日本

我认为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让人和人、人和物相遇。建筑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让人们能站在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面对从未见过的景观,未知的地形和风光,不管是都市还是大自然。

同时,建筑还可以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是人们在都市或大自然中一个不知名的能够彼此相识相遇并建立联系的一个地方。因此,建筑能成为在那儿相遇的所有人共同的记忆,不管他们是偶然或特意碰到的。通过建筑物广大的记忆空间,它还可能提醒人们在某个特定地方相遇的某个人的价值。

建造在长城脚下美丽森林中的住宅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去结识原本陌生的人,同时拥有当地独特的地形优势和远处蜿蜒的长城景观。它的室内设计,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木材,让人们觉得即使在室内也仍然置身于森林中。在这儿,人们能感受到,如同瑞士雕刻家、画家加柯梅蒂(Alberto Giacommetti)所描述的,“在森林广阔的怀抱中,人变成了一个光球”。在这样的建筑中,与你珍视的朋友共同经历四季的变化,你一定能与加柯梅蒂产生共鸣。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毕竟,在挑选他们自己的居住地时,人们不是被动而是非常主动的。享受您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在这个建筑和山水、森林间的漫步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土宅 建筑师:张永和 中国大陆

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间,也带入了"山水"意境。水的部分,有条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粼粼闪光。中庭,则由一侧的山峦与另一侧住屋分裂的两翼共同围塑空间,柔和地处理了自然地京与人造建筑间的分际。

这座分裂的房子并非一成不变。两半间的角度可自由调整,俾使配合不同的山坡地形。根据每个特殊基地的地理状况,分裂之屋可以整合成单栋的、或变形为平行的、互相垂直的、一长条或背对背的各式建筑。换句话说,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样状态之一。

分裂之屋同时也是生态学的:承重墙以土埆配合木头支架组成。土埆厝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

俱乐部 建筑师:承孝相 韩国

籍由将景观的概念从它原本与土地严苛的关联中解放,并且将之放在传统都市风格中解读,可能开启探索超越科学疆界的现存特质的机会。

我心中涌上一阵本案的执行将可能将是人类无理意志的感慨。甚至是一些平房的遗迹都像是被伟大的自然击倒而毁坏。我兴奋地思考该如何在此作设计。从基地勘查回来后,首先想到说自然元素应该被保留,如石、树木,甚至是一些既存的人造物也是。

考虑基地以及其估据斜坡所需的最体,考虑量体该被切分数个个别的部分以优先设计虚空间。这是与自然沟通最好的方式,室内外与虚体实体空间。被分割的最体将会融入环境与其经房屋当中。建筑做为景观元素是这个设计的用意,它容纳了相异的文化与不同的机能。

所以在这里建筑并不是视觉的表现而是一个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与彼此以及自然会面沟通的场所。现有的自然与人造建筑以及人们共同创造新的景观。我称之为"文化地景"。

此文化地景是新的自然,新的场所与新的生命。

俱乐部的基地位于"长城边社群"案子就计画地与地点而言都是的中心。为了可从房屋便利可及,它位于南边与东边山谷端点的位置。从基地看西边向着长城,是整个基地景观最美的。向东的视野开展向东侧山谷而南北侧面像山脉。基地内坡面约0到10度,从东向西北向南斜下来。俱乐部的计画是给房客与住户用的设施,像是两种餐厅、游泳池、画廊、杂货店、管理中心与员工宿舍。这种建筑将是许多人会面、多元文化交流、各种机能发生的场所。相较于其它机能,游泳池的量体大到应该被切成一些小部分。

中国餐厅拥有10个私人包厢,每一间配上10个不同主题个别围闭的庭院,配合上弹性的隔间当餐厅以一个大空间的方式使用时,这些庭园形成相当特别的景致。特别是透过缺口的光线将房间扭曲而赋予廊道神秘的场景。

除此之外,其它机能系统化的以走廊连接而根据基地现场的高程配置。游泳池与在中国餐厅上方的西餐厅俯瞰长城很棒的景致而傍晚时可以进揽晚霞的艳丽。

进入大厅时可见到美丽的树木,是基地上原有的。地景是俱乐部的延伸,拥有线性的元素连接建筑与道路。有喷泉、木头平台、停车场,但是某些外部空间仍将维持原状。所有的人造元素谨慎的置入现存的景观中。边缘地带应小心的处理。

必然的结果是这建筑会看起来像五个从山里延伸出来的长条物件,而不会像是被建造在地面上而已。材料是另一个表现设计哲理的方法,所以说材料的调和设计概念是不可或缺的。

此建筑以自然的材料建造,像是木料、不锈钢板以及石材。不锈钢板是经过时间锈蚀而改变颜色,所以会与自然随季节与年月的色彩搭配。石材与混凝土的组合是从基地撷取的,而此举将保留基地原本的涵构。最后它们会像是在那里待了很久一般。起源我们过去美好的记忆是构成我们现在的重要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