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朝阳集团:剥削是怎么定义的?当今的劳动团体中有没有剥削现象存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9:11:22

剥削当然存在,只不过变相了.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develop&idArticle=51107&flag=1
什么叫剥削?<<辞海>>上的说法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无偿攫取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只能算对剥削的狭义定义。它对现实生活的解释是很有限的。比如:拿钱不干活或者多拿钱少干活算不算剥削?对剥削进行广义上的定义则可以解释这些问题。
广义上的剥削可以这样定义:“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引起他人不满。”这里所说的劳动,既包括“劳动力的使用”这种狭义上的劳动,如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等。也包括“人类付出各种代价,有益于社会的活动”这种广义上的劳动。如投资、出租、储蓄、学习、训练、提供技术等等。“引起他人不满”是为区别于接受自愿捐助行为。

一 理解市场交易中的剥削

广义上的剥削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众多恶行。杀人、绑票、抢劫、盗窃、诈骗、奴役、赖账、敲诈勒索、强买强卖、苛捐杂税、贪污受贿、享受特权等等都是。这些由暴力、信息和组织等方面不对称产生的剥削行为是赤裸裸的、容易理解的、是人们必欲去之而后快的、是无可争议的。但财产不对称产生的剥削行为却比较隐蔽、不易为人们所理解、所欲去之而后快、争论不已。其实它更普遍、更具现实意义。这类剥削行为主要出现在貌似公平的市场交易中。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请看一个真实故事:
非洲的某个地方,人民生活困苦,教育落后。一次政改,新上台的地方政府决心推展一项大型扫盲运动,用戏剧工作坊的方法,启迪民智,提升文明程度。
为什么要用戏剧呢?该地有好几十种来自不同语系的地方语言,不同语言的社群彼此间完全无法沟通。工作坊的策划人相信,所谓的“文盲”并非没有知识,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用官方的,被认为是“正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于是,工作坊设计这样的办法:发给每个人一台相机,教会大家简单的操作方法,然后发出一道问题,请参加者用自己拍的照片来回答。过后,大家可以一面讨论,一面解说自己的答案。
一次,工作坊和一群七八岁的儿童工作。工作进行到了一定阶段,主持人发出问题:什么是剥削 ?
有个孩子,拍了这样的一幅照片:墙上的一根钉子。工作坊的大人都不明白,可其他的小朋友一看,全明白了。原来,在那个贫困的地区,孩子们很小就要出来当童工养家,他们最“合适”的职业就是当擦鞋童。擦鞋需要一个擦鞋的工具箱,他们太小,没有力气每天背着大箱子来回家里和市镇,只好在市镇里租一个钉钉子的地方,把工具箱寄挂在墙上。这根钉子租金不菲,孩子们辛勤擦鞋的收入,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上缴给了那根钉子的主人。(李易寰:一根铁钉。<<南方日报>>2002年12月10日)
这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市场交易中的剥削是怎么回事。这种剥削可以定义为“稀缺品的拥有者对别无选择者的压榨”。
由于拥有营销渠道这个稀缺品,位列全球500强之首的“商业恐龙”沃尔玛,从孟加拉花1美元出厂的一条裤子在美国100美元卖出!那些处于商业食物链底层的制衣女工们敢对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说“不”吗?
北京市的出租车公司由于拥有出租车牌照这个稀缺品,该市的出租车司机每个月要上缴4000多元“份钱”给出租车公司,占他们收入的大部分!因为他们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谋生手段。
杨白劳找黄世荣借“驴打滚”的高利贷,绝对是双方自愿,自由交易。在这里,黄世荣拥有的稀缺品是贷款,杨白劳明知是个陷阱也不得不借。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没有土地的农业劳动力迫于生计仍然依赖于数量少得难以竞争的地主。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譬如说)在民主的民族政府执政的25年间,几百万印度农业劳动力常常听任地主控制地方政府,被攥在地主手心上忍受着痛苦和各种侮辱,以及接受苛刻的工作合同。”([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著。<<政治与市场 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第66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在职场上,拥有工作岗位这个稀缺品的雇主或上司对雇员或下属常常打骂、训斥,有时还来点性骚扰。而雇员或下属为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常常忍气吞声。这种对人身权利的侵犯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
以上讲的都是物质资本为稀缺品时的情形。要是人力资本成了稀缺品又会怎么样呢?这种情形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多。
英超曼联队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工资8年间涨了629%,贝克汉姆和吉格斯又提出在下一个赛季每个月拿400万法郎薪水的苛刻要求,而曼联这个全球最富有的俱乐部年预算也就约10亿法郎。俱乐部老板弗格森对球员工资的“过度通货膨胀”大为恼火(杨汝生:欧洲俱乐部都缺钱。<<环球时报>>2001年7月24日)。
在英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榨李子干”。由于象贝克汉姆这样的足球巨星成了稀缺品、流动性又大。生计依赖某项投资和资金被“套牢”的股东成了他们的压榨对象。
在一些依赖大牌明星的剧组和依赖首席执行官的大公司,资方常常被劳方压榨。这里所说的劳方,是指大牌明星、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一些“关键先生”,而不是普通雇员,普通雇员也受这些人的压榨。

二 剥削方式的变迁

随着文明的进步,对人身权利保护的加强,破产保护制度的建立,高利贷的债权人难以对债务人使用武力,高利贷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利率自然下降到着眼于双赢共生的程度。
现代工业的兴起,使土地的稀缺程度下降,农民在地主面前多了外出做工的选择,地主就没有那么“牛”了,地租剥削也就下降了,土地租佃也衰落了。因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在利益上发生尖锐的对立。美国、法国在20世纪初租佃农地占全部农地的比例分别为40%和60%,到20世纪80年代分别下降为约20%和30%。英国19世纪末农地85%属租佃经营,1985年下降为40%(赵洪等: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与选择。《中青年经济论坛》1989年第6期第30页)。
在工业社会里,资本又成了稀缺品,资本家上升为剥削的主角。其剥削方式也逐渐变得文明、精巧和隐蔽。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强盗式掠夺、到剥削部分劳动力价值(表现在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资本家付给工人的那点工资低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不够工人一对夫妇养活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消费水平比过去下降、生不起病、工伤至残致死和患职业病得不到足够补偿。一句话,其人力资本的投资处于亏损状态),到剥削绝对剩余价值,到剥削相对剩余价值,直至反被稀缺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剥削。

三 并不存在的自然垄断剥削

所谓的自然垄断行业,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进入门槛很高,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度当然没有选择电视频道那么大,但也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压榨,因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仍然很大。我们举自来水为例:如果自来水公司把自来水价格抬得过高,各种节水措施就会变得有利可图,送水车的业务也会繁忙起来,竞争者可以选择打井,甚至另建一套输水系统(尽管存在互联互通困难,中国铁通还是在很多地方取代了中国电信)。若是用水大户,还可以利用地区间的竞争选择迁移到水价低的城市。这都可以对自来水公司的漫天要价形成约束。最后,用水者还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一旦水价涨到用水者用不起水的程度,自来水公司和用水者会两败俱伤,一起死!因为自来水公司和用水者之间是商业生态链中的双赢共生关系。
现实情况是,用水者支持政府对自来水公司进行水价管制,还拖欠水费(到2004年底,株洲市自来水公司被拖欠水费达6100万元,而整个株洲市区人口也就70多万),剥削自来水公司。搞得自来水公司日子很不好过。不但无力对老化管线进行改造,就是职工收入也不高。例如,株洲市自来水公司某退休女工的退休工资是每月600多元,和困难企业工人的退休工资差不多。而株洲市效益好的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工资都在每月1000元以上。
当然,说自来水公司无辜的前提是自来水公司自负盈亏,不借助行政手段限制竞争。
而资本家作为工人劳动力的消费者,由于财产不对称、二者之间签定的是不平等条约。这主要在于选择余地的差别。工人的选择余地小,谈判能力弱;资本家的选择余地大,谈判能力强。资本家输得起,工人输不起。资本家离开工人可以自己干,最起码可以把资产变卖用于消费 。而工人离开了资本家就没法活,依附于资本家。

四 “剥削有功论”的谬误所在

剥削有百害而无一利。剥削会伤害被剥削者的劳动积极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矛盾,进而引发社会动乱和战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生产力。
不论立场如何,产生“剥削有功论”的思想根源在于没有区分资本家所获利润中,既含有资本家投资和经营管理的劳动所得,也可能含有榨取来的工人剩余价值。
一种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存在剥削,有功的不在于剥削,而在于这种制度。剥削是应该努力避免和消灭的。正如一种药品,它既能治胃病,又有伤害肝脏的副作用,那有功的是这种药品,而不是它那伤害肝脏的副作用。对于这样的副作用,我们要权衡利弊予以取舍。如果能够找到既能治胃病又不伤害肝脏的新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取而代之呢?

五 消灭剥削之道

剥削这种千年顽症是有治的。
有些剥削可以随着文明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自愈。如高利贷、债务奴役、欧美发达国家的地租、目前的北欧和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抢劫等;有些剥削则要通过革命或改革废除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如平分土地、减租减息对封建剥削的消除,生产资料国有化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消除,成立工会、搞社会保障、实行最低工资制、加强劳动保护使资本主义剥削减轻等;有些药方一劳永逸地消除了某种剥削,如奴隶制的废除消灭了奴役剥削,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等;有些药方则产生了副作用,如成立工会、搞社会保障、实行最低工资制、加强劳动保护等,僵化了劳动力市场、降低了经济活力、增加了失业、膨胀了政府规模;有些药方则消灭了旧的剥削,产生了新的剥削、如国有化消灭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又产生了官僚特权阶级对工人、农民的剥削。
道德良知可以起到减轻剥削的作用,如同样是老板,有的对工人宽厚些,有的对工人苛刻些;有的剥削文明些,有的剥削野蛮些。
文化因素对剥削也有影响。如果大家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降低劳动力的供给。也可以减少被人压榨的机会。目前,各地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就使民工们的腰杆硬多了。不少农村外出打工者,本来在家种地养猪,住着土坯房也还过得去,但一看到邻居盖起了楼房,就坐不住了,感到自惭形秽,欲急起直追。于是外出打工,挣钱回来盖楼房。深圳一些白领,本来步入了小康,衣食无忧,但为了名车豪宅,甘愿受人剥削,拼命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透支生命。整个是为物所,,得不偿失。
当然,一个社会若贫富悬殊,一般人达不到小康程度,或者生产资料拥有量远远低于劳动能力所需(如边远山区农民每人仅有几分水浸田),要人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恐怕也不现实。就说那些为盖楼房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吧,如果周围邻居都盖起了楼房,唯独自家是土坯房,那是会遭人歧视的。还有小孩要读书、家庭成员生大病都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再说那个陶渊明吧,尽管可以仗着有几亩薄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可要是碰上天灾人祸,需要大笔开销,恐怕也难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
纵观几千年来的各种剥削现象,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暴力、财产、信息和组织等方面的不对称,解决的办法是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文明);经济上的民主化和市场化(经济文明);文化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神文明)。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是要解决几千年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资”。使劳动者通过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而安身立命、当家作主。劳动者将因选择的增加而不仰人鼻息,不受人压榨。另一方面,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由劳动者一身二任后,资本和劳动之间,你压榨我,我欺骗你,这世代不绝的劳资矛盾自然烟消云散。

不能认同上文将剥削定义为“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引起他人不满。”
事实上,你到外企里去工作,每个月五万块工资,你心里乐的什么似的,没有一点不满,但你能说你没受到剥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