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游戏礼包:“朋克”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29 13:49:37
“朋克”是什么意思?

朋克(punk)

http://cdsc.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30&id=3172

什么叫Punk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企,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表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著。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於在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擦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崩"空间

我们认识了PUNK的意义名历史后, 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PUNK的意义随了前文所讲的, 还进入了室内空间。 PUNK随了反叛、不满之外, 它还创造了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艺术定义。 PUNK的三个和弦走天涯, 对室内设计者而然是一种启发。

"简洁""有力", 在玩代的设计行业里听得不少, 但有没有想过这就是PUNK的理念? 以音乐来解释, PUNK是没有"装饰音", 只是用了三个major chord (大调)而奏成, 没有高深的技艺, 将这些原理套入室内空间入面, 就是简洁地用点线面等原始的元素构成一个空间, 就像"LOFT"这种空内设计的模式, 都是PUNK的副产品; 比较战前至60年代的 ART DECO 甚至 ART & CRAFT时期的空内空间, 它们都充满修饰, 例如雕花的桌椅, 华丽的吊灯, 精美细致的地毯等, 这就像60年代那些PROGRESSIVE 诗篇摇滚乐, 充满装饰的音节, 用上成千上万的和弦, 十分注重技巧(skill)的表达。 这麼的比较是否十分清淅?

PUNK的室内设计, 主要用最简单的form(形状), 如圆柱, 长方等原始的形状构成, 而用色都不会很多, 简单就是力量, 就是因为这样, PUNK INTERIOR就是不易使人擦觉, 因为它没有强烈的设计元素, 人们常常以"简洁"一词充当挡箭牌, 但没有想过, "简洁"都美术史的其中一员, 更没有人想过, PUNK便是"简洁"的源头。 现代生活之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以PUNK作为设计原素的品牌, 就如IKEA, 无印良品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平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 便会找到更多PUNK的足迹, 因为我们根本就是活在PUNK的时代。

朋克摇滚
朋克摇滚孕育了一场摇滚乐历史上的革命.这是一个漫长的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他实际上引出的是摇滚发展中的另一条线索,即所谓的"自己动手"和"独立"观念.这条线索尽管并没有对摇滚的生成产生多少影响,但对80,90年代甚至未来摇滚乐的走向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摇滚乐是一种异常强调"个性"的音乐形式,但在朋克摇滚之前这种"个性"通常总是通过一种"代言人"——摇滚明星表达出来的(再次之前地下音乐的社会影响较之主流势力远为逊色),70年代的商业化浪潮更加强化了这一点.无论是Bob Dylan 也好,John Lennon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使自己鲜明的个性影响青年一代或者表现了青年一代的个性,首先不是因为他们有"个性",而是因为他们的明星身份,其后他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用聪明才智和努力赢得的这一份"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个性"(无论是音乐上的,还是人格魅力上的).因此,再朋克摇滚出现之前摇滚乐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明星的个性",或者"精英的个性"对于普通的爱乐者来说,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听者"或"接受者"的被动地位.但是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这种"代言人"的产生毕竟是青年一代"民选"产生的,而并非是主流社会或者其他什么政治势力强加给他们的.当然,这些代言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代言人,毕竟还是因为他们代表了青年一代自己的声音.这也许就是摇滚的反叛精神为音乐带来的第一次"民主"吧.
但朋克摇滚却不满足于这些,不满足于这种"集中制的民主",他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首先他们要做的就是废黜明星们话语权的垄断,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自己动手"创造音乐,表达自己;要让所有人都真正"独立"地去搞音乐,而不使传统,权威或者大公司成为无论音乐还是个我本身发展的羁绊.如果这种观点付诸与政治领域那无疑会导致无政府的混乱,但幸好它的实际影响了仅仅限于音乐(个人化),尽管也的确为原先"集中"的"过活儿"的唱片市场带来了少许的"无政府状态"和迷惘.这恐怕不能理解为是一种音乐意义上的进一步"民主"吧.摇滚乐中的个人主义和个性创造从这里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日后非主流运动在90年代的成功——"非主流"音乐成为"主流",奠定了基础.
后来再早期朋克摇滚观念的激励下,出现了一大批的乐队和新风格,这便是新浪潮和后朋克运动.这些新形态的摇滚乐同朋克摇滚的联系更多的是在观念领域,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他们大胆地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探索,附庸文雅也好,赶时髦也好,毕竟他们完成摇滚乐的"现代化".如果你会惊讶今天的摇滚同60,70年代或者50年代的摇滚有着如此不同的声音,那么一切故事从朋克开始.
原始朋克(Proto—Punk)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但他们都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联系到一起,那就是一种躁动,附庸文雅的力图颠覆,无视甚至改写摇滚乐现有规范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艺术家的精神——有时候反倒不总是音乐——为日后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拨下了种子.
现在有不少人总是将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英美朋克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种类型的音乐,都简单地一语蔽之曰"朋克",这种观点是有些欠妥的.尽管从音乐的表面看他们之间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的确彼此之间也存在深厚的联系,再这种联系只能使他们可以归入同一系统,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了一种风格.这两者之间联系是有的,可差别也不小.且如上问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间的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上的.从精神气质上讲,对比原始朋克和后来的朋克音乐作品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术家气质,甚至是诗人气质;而后者身上更多见出的则是一种充满撞性,破坏性,毁灭性和造反意识的反问化精神,有时甚至表现为嚣张的"流氓气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乐上,前者带有更多实验性,先锋色彩,即兴的成分非常多;而后者则是回归早期摇滚乐本源的同时又毁灭它,音乐结构上也显得简单和直接得多.当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于音乐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和直接过,这也是它对传统摇滚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震撼.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音乐审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异的.
朋克(Punk)
朋克摇滚把摇滚乐带回了它的出发点——"三个和弦"与简单的旋律.它只是将这一切演奏得比以往所有摇滚风格更加喧闹,快速和粗糙.尽管很早就已经有几只乐队展开了对那种后来被称为"朋克摇滚"的风格的探索——包括60年代的车库摇滚乐手们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Stooger,The New York Dolls(他们被称为原始朋克),但直到70年代中期真正风格意义上的"朋克摇滚"才告形成.几乎同时在大西洋的两岸,年轻的乐队们开始放弃对主流硬摇滚的追求,剥去繁复的音响把它带回到最本质的层面.在纽约,第一支朋克乐队是The Ramones;而伦敦第一个朋克团队则当属于The Sex Pistols.尽管这些乐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音乐风格:The Rmones更加快速,并且受到泡泡糖摇滚的影响;而The Sex Pistols则把The Faces乐队的叠句演奏得比"原版"更加草率和吵闹,但他们那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再英国和美国却同时引发了音乐上的革命.
在美国,朋克保持着一种地下音乐的感觉,并最终导致了80年代核心朋克和独立摇滚的一幕;而在英国则是一种公开的现象,The Sex Pistols被认为是对康乐的英国政府忽然君主政体的一种"严肃的"恐吓",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导致了无数新乐队的建立.这群乐队中的一些紧紧地围绕着The Sex Pistols绘下的蓝图,但更多的则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不论是The Buzzcocks尖锐的流行歌曲,还是The Clash赞美诗般,雷鬼乐(Reggae)影响的摇滚乐,抑或是Wire和Joy Division附庸风雅的艺术实验.很快,朋克分裂成后朋克(它比朋克乐更加实验化和附庸风雅)新浪潮(它更加流行音乐导向)和核心朋克(它仅仅是将朋克变的更加强硬,快速和粗糙).整个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朋克都被看成同核心朋克是一回事儿.90年代初期,一个由Green Day和Rancid领导的朋克复兴主义浪潮出现在美国地下音乐中.这些朋克新浪潮乐手们因循着同早期朋克乐手相同的模式,不过他们趋向于将重金属的影响融合到音乐当中.
核心朋克(Hardcore Punk,又译作硬核)
核心朋克是朋克摇滚中最强硬个极端的一个变种.它出现于80年代早期,将朋克摇滚乐的观念发展到了极致.这种音乐极其之快速,歌手简直就是早叫喊,叠句很简单,作品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就像是在和什么人家的地下室里录制的.大多数这类乐队相互之间听起来都相似得另人难以置信,但也多少有一些带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抛在身后,而仅仅保留其观念.核心朋克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地区,但在美国的全境内还有一些小规模的零星分布.核心朋克继续出现在90年代,而且继续没有汇入主流圈子,可是一些受到"核心朋克美学"影响的乐队包括Nirvana和Green Day成为90年代主要的摇滚明星,而原先的那些核心朋克乐手如Bob Mould,Henry Rollins,Mike Watt,Ian McKaye和Dinosaur Jr.乐队的J Mascis却转变成了非主流音乐的偶像,核心朋克的不少观念和特点也被其他不少同时代的风格吸收和转化(如重金属和电子乐领域).另外,核心朋克还有一个更加快速,吵闹,非旋律性,有暴力倾向和白人至上主义倾向的分支——"Oi".
后朋克(Post-Punk)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后,有一大批的新乐队组建.他们都从朋克摇滚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实的声音中的到了灵感.为了避免复制The Sex Pistols的声音,不少这样的乐队进入了更加实验化的音乐领域,将朋克摇滚以外如Roxy Music,David Bowie和T.Rex的影响吸收了进来.结果导致了一由反主流文化精神和挑战公认摇滚传统的旗帜联系在一起的乐队群体的出现.很多像Joy Division 或The Cure这类乐队创造出了一种黑暗,阴冷的音乐氛围,他们同时使用了电子合成器和吉他两件主要乐器;另一些乐队则再音乐上选取了更加轻快一些的路线,尽管他们的歌词和声音之间显得有些脱节,但颠覆了传统流行摇滚的歌曲结构.后朋克最终发展成了80年代的非主流音乐.
斯卡朋克(Ska-Punk)
这是同第三次斯卡复兴浪潮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后一类型的乐队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础之上的.顾名思义,他是源自牙买加的斯卡音乐同朋克摇滚的一个混种.

斯卡(Ska)
牙买加的一种本土流行音乐形式(属于雷鬼乐族群),50年代产生,60年代早期非常流行,是后来风行一时的雷鬼乐(Reggae)的直接祖先.它受到新奥尔良节奏布鲁斯,爵士乐,非洲古巴黑人音乐,早期摇滚乐以及其他多种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一种轻快的音乐,蜻蜓点水般的吉他演奏和切分节奏是它的鲜明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牙买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的节奏布鲁斯.
流行朋克(Punk-Pop)
90年代朋克摇滚依然是一个热门主题,尽管这种宿求有时候是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流行朋克便是这种性质上的一种"朋克复兴",期间Green Day乐队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复兴"已经失去了很多朋克的本色,因为它有大公司操纵的商业运作背景,朋克"愤世嫉俗"也正在被"健康向上"的商业流行因素索取代.
--------------------------------------------------------------------------------------------------
http://bbs.jieyangren.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5746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za+%C5%C6%BB%AF%D7%B1%C6%B7&sr=&z=&cl=3&f=8&wd=%CA%B2%C3%B4%BD%D0punk+&ct=0

朋克
PUNK, 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企,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表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著。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么的负面, 那么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於在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擦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崩"空间

我们认识了PUNK的意义名历史后, 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PUNK的意义随了前文所讲的, 还进入了室内空间。 PUNK随了反叛、不满之外, 它还创造了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艺术定义。 PUNK的三个和弦走天涯, 对室内设计者而然是一种启发。

"简洁""有力", 在玩代的设计行业里听得不少, 但有没有想过这就是PUNK的理念? 以音乐来解释, PUNK是没有"装饰音", 只是用了三个major chord (大调)而奏成, 没有高深的技艺, 将这些原理套入室内空间入面, 就是简洁地用点线面等原始的元素构成一个空间, 就像"LOFT"这种空内设计的模式, 都是PUNK的副产品; 比较战前至60年代的 ART DECO 甚至 ART & CRAFT时期的空内空间, 它们都充满修饰, 例如雕花的桌椅, 华丽的吊灯, 精美细致的地毯等, 这就像60年代那些PROGRESSIVE 诗篇摇滚乐, 充满装饰的音节, 用上成千上万的和弦, 十分注重技巧(skill)的表达。 这么的比较是否十分清淅?

PUNK的室内设计, 主要用最简单的form(形状), 如圆柱, 长方等原始的形状构成, 而用色都不会很多, 简单就是力量, 就是因为这样, PUNK INTERIOR就是不易使人擦觉, 因为它没有强烈的设计元素, 人们常常以"简洁"一词充当挡箭牌, 但没有想过, "简洁"都美术史的其中一员, 更没有人想过, PUNK便是"简洁"的源头。 现代生活之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以PUNK作为设计原素的品牌, 就如IKEA, 无印良品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平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 便会找到更多PUNK的足迹, 因为我们根本就是活在PUNK的时代。

朋克摇滚

朋克摇滚孕育了一场摇滚乐历史上的革命.这是一个漫长的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他实际上引出的是摇滚发展中的另一条线索,即所谓的"自己动手"和"独立"观念.这条线索尽管并没有对摇滚的生成产生多少影响,但对80,90年代甚至未来摇滚乐的走向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摇滚乐是一种异常强调"个性"的音乐形式,但在朋克摇滚之前这种"个性"通常总是通过一种"代言人"——摇滚明星表达出来的(再次之前地下音乐的社会影响较之主流势力远为逊色),70年代的商业化浪潮更加强化了这一点.无论是Bob Dylan 也好,John Lennon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使自己鲜明的个性影响青年一代或者表现了青年一代的个性,首先不是因为他们有"个性",而是因为他们的明星身份,其后他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用聪明才智和努力赢得的这一份"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个性"(无论是音乐上的,还是人格魅力上的).因此,再朋克摇滚出现之前摇滚乐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明星的个性",或者"精英的个性"对于普通的爱乐者来说,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听者"或"接受者"的被动地位.但是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这种"代言人"的产生毕竟是青年一代"民选"产生的,而并非是主流社会或者其他什么政治势力强加给他们的.当然,这些代言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代言人,毕竟还是因为他们代表了青年一代自己的声音.这也许就是摇滚的反叛精神为音乐带来的第一次"民主"吧.

但朋克摇滚却不满足于这些,不满足于这种"集中制的民主",他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首先他们要做的就是废黜明星们话语权的垄断,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自己动手"创造音乐,表达自己;要让所有人都真正"独立"地去搞音乐,而不使传统,权威或者大公司成为无论音乐还是个我本身发展的羁绊.如果这种观点付诸与政治领域那无疑会导致无政府的混乱,但幸好它的实际影响了仅仅限于音乐(个人化),尽管也的确为原先"集中"的"过活儿"的唱片市场带来了少许的"无政府状态"和迷惘.这恐怕不能理解为是一种音乐意义上的进一步"民主"吧.摇滚乐中的个人主义和个性创造从这里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日后非主流运动在90年代的成功——"非主流"音乐成为"主流",奠定了基础.

后来再早期朋克摇滚观念的激励下,出现了一大批的乐队和新风格,这便是新浪潮和后朋克运动.这些新形态的摇滚乐同朋克摇滚的联系更多的是在观念领域,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他们大胆地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探索,附庸文雅也好,赶时髦也好,毕竟他们完成摇滚乐的"现代化".如果你会惊讶今天的摇滚同60,70年代或者50年代的摇滚有着如此不同的声音,那么一切故事从朋克开始.

原始朋克(Proto—Punk)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但他们都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联系到一起,那就是一种躁动,附庸文雅的力图颠覆,无视甚至改写摇滚乐现有规范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艺术家的精神——有时候反倒不总是音乐——为日后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拨下了种子.

现在有不少人总是将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英美朋克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种类型的音乐,都简单地一语蔽之曰"朋克",这种观点是有些欠妥的.尽管从音乐的表面看他们之间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的确彼此之间也存在深厚的联系,再这种联系只能使他们可以归入同一系统,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了一种风格.这两者之间联系是有的,可差别也不小.且如上问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间的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上的.从精神气质上讲,对比原始朋克和后来的朋克音乐作品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术家气质,甚至是诗人气质;而后者身上更多见出的则是一种充满撞性,破坏性,毁灭性和造反意识的反问化精神,有时甚至表现为嚣张的"流氓气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乐上,前者带有更多实验性,先锋色彩,即兴的成分非常多;而后者则是回归早期摇滚乐本源的同时又毁灭它,音乐结构上也显得简单和直接得多.当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于音乐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和直接过,这也是它对传统摇滚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震撼.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音乐审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异的.

朋克(Punk)

朋克摇滚把摇滚乐带回了它的出发点——"三个和弦"与简单的旋律.它只是将这一切演奏得比以往所有摇滚风格更加喧闹,快速和粗糙.尽管很早就已经有几只乐队展开了对那种后来被称为"朋克摇滚"的风格的探索——包括60年代的车库摇滚乐手们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Stooger,The New York Dolls(他们被称为原始朋克),但直到70年代中期真正风格意义上的"朋克摇滚"才告形成.几乎同时在大西洋的两岸,年轻的乐队们开始放弃对主流硬摇滚的追求,剥去繁复的音响把它带回到最本质的层面.在纽约,第一支朋克乐队是The Ramones;而伦敦第一个朋克团队则当属于The Sex Pistols.尽管这些乐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音乐风格:The Rmones更加快速,并且受到泡泡糖摇滚的影响;而The Sex Pistols则把The Faces乐队的叠句演奏得比"原版"更加草率和吵闹,但他们那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再英国和美国却同时引发了音乐上的革命.

在美国,朋克保持着一种地下音乐的感觉,并最终导致了80年代核心朋克和独立摇滚的一幕;而在英国则是一种公开的现象,The Sex Pistols被认为是对康乐的英国政府忽然君主政体的一种"严肃的"恐吓",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导致了无数新乐队的建立.这群乐队中的一些紧紧地围绕着The Sex Pistols绘下的蓝图,但更多的则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不论是The Buzzcocks尖锐的流行歌曲,还是The Clash赞美诗般,雷鬼乐(Reggae)影响的摇滚乐,抑或是Wire和Joy Division附庸风雅的艺术实验.很快,朋克分裂成后朋克(它比朋克乐更加实验化和附庸风雅)新浪潮(它更加流行音乐导向)和核心朋克(它仅仅是将朋克变的更加强硬,快速和粗糙).整个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朋克都被看成同核心朋克是一回事儿.90年代初期,一个由Green Day和Rancid领导的朋克复兴主义浪潮出现在美国地下音乐中.这些朋克新浪潮乐手们因循着同早期朋克乐手相同的模式,不过他们趋向于将重金属的影响融合到音乐当中.

核心朋克(Hardcore Punk,又译作硬核)

核心朋克是朋克摇滚中最强硬个极端的一个变种.它出现于80年代早期,将朋克摇滚乐的观念发展到了极致.这种音乐极其之快速,歌手简直就是早叫喊,叠句很简单,作品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就像是在和什么人家的地下室里录制的.大多数这类乐队相互之间听起来都相似得另人难以置信,但也多少有一些带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抛在身后,而仅仅保留其观念.核心朋克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地区,但在美国的全境内还有一些小规模的零星分布.核心朋克继续出现在90年代,而且继续没有汇入主流圈子,可是一些受到"核心朋克美学"影响的乐队包括Nirvana和Green Day成为90年代主要的摇滚明星,而原先的那些核心朋克乐手如Bob Mould,Henry Rollins,Mike Watt,Ian McKaye和Dinosaur Jr.乐队的J Mascis却转变成了非主流音乐的偶像,核心朋克的不少观念和特点也被其他不少同时代的风格吸收和转化(如重金属和电子乐领域).另外,核心朋克还有一个更加快速,吵闹,非旋律性,有暴力倾向和白人至上主义倾向的分支——"Oi".

后朋克(Post-Punk)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后,有一大批的新乐队组建.他们都从朋克摇滚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实的声音中的到了灵感.为了避免复制The Sex Pistols的声音,不少这样的乐队进入了更加实验化的音乐领域,将朋克摇滚以外如Roxy Music,David Bowie和T.Rex的影响吸收了进来.结果导致了一由反主流文化精神和挑战公认摇滚传统的旗帜联系在一起的乐队群体的出现.很多像Joy Division 或The Cure这类乐队创造出了一种黑暗,阴冷的音乐氛围,他们同时使用了电子合成器和吉他两件主要乐器;另一些乐队则再音乐上选取了更加轻快一些的路线,尽管他们的歌词和声音之间显得有些脱节,但颠覆了传统流行摇滚的歌曲结构.后朋克最终发展成了80年代的非主流音乐.

斯卡朋克(Ska-Punk)

这是同第三次斯卡复兴浪潮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后一类型的乐队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础之上的.顾名思义,他是源自牙买加的斯卡音乐同朋克摇滚的一个混种.

斯卡(Ska)

牙买加的一种本土流行音乐形式(属于雷鬼乐族群),50年代产生,60年代早期非常流行,是后来风行一时的雷鬼乐(Reggae)的直接祖先.它受到新奥尔良节奏布鲁斯,爵士乐,非洲古巴黑人音乐,早期摇滚乐以及其他多种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一种轻快的音乐,蜻蜓点水般的吉他演奏和切分节奏是它的鲜明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牙买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的节奏布鲁斯.

流行朋克(Punk-Pop)

90年代朋克摇滚依然是一个热门主题,尽管这种宿求有时候是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流行朋克便是这种性质上的一种"朋克复兴",期间Green Day乐队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复兴"已经失去了很多朋克的本色,因为它有大公司操纵的商业运作背景,朋克"愤世嫉俗"也正在被"健康向上"的商业流行因素索取代.

著名的朋克乐队

Sex pistol,the clash,the ramones

朋克不是涂鸦,不是满嘴脏话,不是打唇钉穿耳孔,不是窄角裤烟熏妆,不是...而是一种精神,反流行反主流他们乐于摧毁,他们乐观他们积极他们敢于践踏一切虚伪,他们饱含生命力,他们是野草在风雨中茁壮成长,他们勇敢,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撕裂去反抗不平等,他们支持正义.....
这是我的理解 。
自己去听,去感受~
再帖一些资料:
朋克是什么?
朋克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背叛主流!!对所有不和谐的东西提出抗议!!

朋克摇滚这种意念兴起于70年代初,人类所处的社会永远都不是一个令大家都完全满意的社会,每个人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时都需要报怨、发牢骚。其中有一些年轻人的视角世界无所依附,他们需要的是更新鲜的刺激,所以朋克摇滚产生了……

反建制拒绝一切束缚是朋克的中心视角,他们咒骂堕胎,咒骂八小时工作制,咒骂人类的互相欺骗,咒骂各种碍手碍脚的条条框框,咒骂凭空而来的坏情绪向社会发泄怨恨,自暴自弃,这也正是导致Punk日后衰败的原因。大家一定会记得朋克那种在服装和装饰品上那种独一无二的流行格式:色彩绚丽短直的头发,绑带裤,狗箍与铁链,身体打孔,破烂的衣服……这种思想用音乐表达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朋克摇滚。

朋克摇滚的最大的外在表现就是那种和噪音相仿的嘶吼的主音和乐声与夸张和鲜血淋淋的表演形式,他们主张谁都可以拿起吉他成为明星,充分反映出朋克的那种浓郁的虚无主义色彩。朋克乐队的歌词里充满了关于性,毒品,不听话的女孩,唠叨的父母与反社规,不满当今社会的词语……(我个人认为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社会存在,朋克摇滚就不会消逝,因为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反对)。他们可以公然对不喜欢的人说“Fuck!”因此朋克受到主流社会的强烈反对,人们担心朋克会让孩子们变坏,视角腐烂,难入大雅,恨不得那些打着“Do it yourself”的朋克乐手立刻从这个世界消失……记得某位名人说过:朋克乐队没有一支是成熟的。所以在整个社会的抵制下,朋克从兴起,鼎盛到衰落也就是十年光景。在这短短的十年内,也出现了大批出色的朋克乐手,以英国居多。被受到公认的朋克始祖级人马的有
Iggy Pop&Stooges,Patti Smith,The Clash,Richard Hell等,但最后被人们崇敬为Punk之神的要算是Sex Pistols。我个人却认为Sex Pistols是一支伟大的朋克乐队,Sex Pistols对社会的弊病无孔不入,他们作为音乐人在文化,音乐和政治方面都首屈一指,他们是朋克的中流砥柱,打开这扇门的是他们,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有勇气去尝试改变摇滚乐。他们付出的是毁灭的代价,造就的是完善和纯粹的东西。我想这也就是人们对他们崇敬如神的原因吧……

1979年2月2日,随着Sid的死,Sex Pistols的时代也宣告结束。到了80年代,Bad Religion以一张《Suffer》而活跃时,人们认为Punk是“美国80年代感染的一种病毒”,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传言抵挡不住Punk的历史潮流,Punk还是显示出了猛烈的发展势头,于是随着Bad Religion等音乐人的崛起,Pop Punk到了90年代以广泛流传于世,终于得到顽固势力的认可。而90年代的Punk代表人物Nirvana,Green
Day,The Offspring,Hole,Beastie Boys,Morrissey等,但缺少了70年代那片敢于否定一切的热土,现在的朋克多少有些不纯,所以无法超越70年代的朋克,也没有人能超越Sex Pistols攻击那些社会弊病的那种令人惊讶的技巧。只有Nirvana的出现带来了朋克和地下音乐的又一个春天,彻底粉碎了主流音乐与地下音乐的界限,他们对音乐带来的影响力足可以和Sex Pistols相提并论,可以说Nirvana与Sex Pistols
在某些方面比The Beatles还伟大(我个人认为)。1994年4月5日,我们伟大的摇滚英雄Kurt又离我们而去,Nirvana也随之解散,虽然队中的Krist与Dave后来各组乐队,但要达到Kurt时的高峰是不可能的了。Kurt在他的遗书中引用了Neil Young的一句歌词"It\'s Better To Bun Out Than Fade Away"。摇滚向商业化的改变使他彻底绝望了,他只有选择逃避,正如乐队的名字“涅盘”,“涅盘”代表了生命中最后的光辉,使之成为不可超越。Kurt与Sid在其苦难与暴利追逐的一生中,终于有一次,只有一次,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找到了最后的,也是最安宁的归宿。

为什么都要以死亡这种方式来结束他们辉煌的Punk生涯呢?究其根源恐伯仍要归结到Punk的主导思想上,即——与世界彻底的决裂和完全的自我毁灭。

朋克是一种音乐形式,一种文化,不如就把它看成一场对目前生存状态的革命。摇滚乐经历了存在与虚无的盛世,依靠柏拉图式的理想和药物生存的年代,人们生活得太压抑,太木纳。随着一大批顶尖乐队曲高和寡的音乐的路线,年轻的一代发现没有适合自己的音乐,同时愤怒,空虚又在一天天的增长。七十年代,朋克这样一种音乐燃遍了英伦三岛和美利坚大地。几乎每处都可以听到愤世嫉俗的呐喊。直至七十年代末,朋克的热潮过去了。八十年代,重金属替代了朋克,成了这一时期音乐的主宰。而朋克依然在地下积蓄力量,等待一次彻底的爆发。九十年代,Grunge火山终在美利坚爆发,几支乐队一夜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偶像。可惜好景不长,Kint Cobain寓所里的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代Grunge伟人的生命,也结束了一个Grunge时代的辉煌。此时,大洋彼岸的英伦亦兴起了“朋克复兴”运动,一批新生代的乐队共同分割着日渐衰败的朋克市场。

朋克的革命性在于其绝对不会向周围的任何事物妥协,尽管在大多数时候,对立面总是显得那么强大。

朋克在音乐上的不妥协性表现为与商业的势不两立。自从商业界入艺以后,庸俗、流行毒瘤,充斥了艺术界。力图用艺术为自己贴金,将艺术贴上标签放在货柜。商业的界入从来没有为朋克的发展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反而扼杀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乐人。美国Grunge火山喷发之时,Kint Cobain依靠一张《Never MIND》登上巅峰。其实那张销量最大的专辑并非十分出色,面对歌迷对人不对音乐的疯狂,他也曾失去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推出了名垂朋克的《In Utero》,而这张专辑的命运是叫好不叫座。面对热爱的音乐,被糟蹋的现也不会像朋克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地下乐队。被市场抛弃了朋克依旧在愤怒的燃烧。这时候商业与朋克实,Cobain选择离开这个咒骂了多次的世界。一个朋克天才在商业的逼迫下夭折了。商业对朋克这朵带刺的玫瑰已无所适从,另外朋克在市场中渐渐已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最终的结果是商业悄悄远离了朋克。任何音乐之间几乎断绝了任何的来往。独立音乐的出现预视着一条崭新的朋克道路的出现。Do it yourself,成为许多朋克乐队的出专辑模式。在地下有我们的希望,在地下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朋克在地下跨入新一个千年。

朋克从产生的那天就没有向现实妥协过,正是由于社会的压迫才使得克乐人大多出身在社会的底层,自幼对底层的黑暗、贫穷、暴力有很深的感受,并在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抚平的创伤。他们企图用音乐摧毁整个让其失望的现实,颠覆许多业已存在的习惯、纪律、规则,打破旧传统的禁锢,去寻找真正属于自由的天性,去寻一批人成了朋克的创造者。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正,丑恶已经生了锈,发了霉的条条框框,常常使得我们不得不心甘情愿接受,在一次次的接受过程中,生命的光芒被世俗的阴云掩盖,良知的铠甲被伪善的污秽所锈蚀,仅存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压垮。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不计其数的机械重复以后,我们被迫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朋克却让我们要敢于与人斗,与天斗,与颠覆束缚人性的一切,抛开世俗,获得人性的自由。“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可能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名誉、时间、甚至是前途和生命,朋克对当代文明的嘲讽,对一切既定事物的否定和破坏,这不是朋克摧枯拉朽的惊人力量。权威对于朋克而言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朋克从来不需要权威,不需要主流文化的肯定,更不需要由几个知名人物的赞扬而一步登天。朋找一个明洁的空间,让其能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死去。很高兴看到,有许多乐队正籍于此,而艰苦的奋斗着。一些乐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无法听到他们的作品,有朝一日他们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朋克期待以久的声音。

朋克的发展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许多乐队的音乐可以说是脏、乱、差,模糊的声音,不可分辨的器乐,就像一锅不可下咽的猪食。也有几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从时装店购入几件另类的衣物,挂满乱七八糟的金属零件,满嘴吐着脏话,瞧谁谁不顺眼,忽然拿起了吉它,煞有介事的称“我们是朋克”。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亦苟同了这样的区分标准,这样的“朋克复兴”给朋克带来的只能是灭亡。朋克需要反叛,但不是轻浮。如果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前卫,标榜自己的另类,朋克请这些人滚开。深入的剖析朋克,看到的是朋克灵魂最深处的本质,那是一颗干干净净淌血的良心。让朋克回归久违的真诚,回归良知吧!

只要世界有不公正、黑暗、丑恶存在,朋克就一天不会停止斗争。当把一切假、恶、丑的垃圾葬送后,朋克也会像一个寂寞高手那样远离世界。如果朋克灭亡了,前提是朋克先要把黑暗灭亡。朋克是愤怒的也是清醒的,它要摇醒人们的良知、沉睡的思想,诱导人们唾弃庸俗的商业文化,重新审视伦理,道德人性。也许这就是朋克的责任所在。

为了朋克,绝不妥协,为了朋克甘洒热血。朋克万岁!喜爱朋克的人们万岁!
朋克虽然只是一个音乐词汇,但它总是以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学的姿态呈现,呈现出一种义务反顾、直面现实、永不气馁的批判精神。而后者的概念注解就是我对朋克思想的理解和体会。朋克是不分疆域、界限、知识层面、范畴、方式方法的真正属于普罗大众的仅存的思想方式,唯一的文化手段。它是反精英文化,去伪存实,反意识形态的一种不妥协批判态度。

可是今天,中国的朋克仅仅倦缩在我眼前的这本封面充满花哨电脑设计的薄薄的《通俗歌曲》杂志里,并且它已经升华为时尚的《吉他之友》了!朋克就是青春期的噪动?朋克就是夸张的炫示?朋克就是凶猛的挑衅?朋克就是棒打一大片?朋克就只是中国乐坛一朵即将调谢的奇芭?朋克就不讲技术?朋克就是时髦?——谎言,全是谎言!这是有知识没文化的所谓乐坛精英、文化青红帮、媒介干将们合力泡制出来的最最恶毒和阴险的诬告,这就是它们的策略。普罗大众的唯一发音筒就这样瞬间的、合情合理的被它们剥夺了。

歌手们、乐迷们,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身边的人,穷苦无助的人,频临绝境的人,沉默的大多数!在中国还有无数的默默无闻的底层人民此时此刻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生活中的敌人进行着你死我亡的战斗,他(她)们正出卖着自己的血与内,正出卖着自己的灵魂以换来片刻的喘息。你看到了吗?在黑沉沉的夜晚总会闪烁着一丝微弱、血红的目光:你听到了吗?在黑暗深处传来的沉着的呼吸声,他(她)们是不会去酒吧、迪厅听歌跳舞的,但他(她)们是会愤怒、会呐喊、会复仇的!他(她)们包括一切有良知、有觉悟的普罗大众,有工人、农民、学生、市民、教师、士兵、警察、公务员、个体经营者、所有的下岗中年和无业青年们,所有的被侮辱过被蹂躏的妇女们,所有等待着规训与惩罚呐喊

到来的绝望无助的走鬼百姓们。他(她)们遍布城乡僻壤、大街小巷、墙内墙外,任何脏乱差的角落都可以成为一座座的街头堡垒。白天,他(她)们为了解决一日三餐默默无闻为这个社会卖命;夜晚来临了,他(她)布满血丝的双眼满怀仇恨,他们被侮辱过的脸上深深的刻着“复仇”二字。他(她)们的亲厉亲为捍卫着中国大众朋克的旗帜,这杆大旗永远屹立不到,这杆大旗永远飘扬在这腐烂的、绝望的城市上空,这杆大旗永远傲视一切抽象的、具象的敌人和帮凶。他(她)们是不可以被棒球帽、滑板裤、波鞋、金属手链、拉丁胡子、紧身T恤、金黄头发所替代的,它们永远只是一双能够跋山涉水的步鞋。中国的朋克文化面临着重所未有的困难和误解。一次又一次的时尚浪潮,一次又一次的集体作秀,一次又一次的被媒介走狗们玩于股掌之中,正由于这些强势劲敌,中国的大众朋克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狂忌和妄断。“中国朋克完了,中国朋克没戏了”对,没错,相对于那些唱猴戏、玩杂耍的乐坛中人来说,朋克只是它们炫示自己无知青春的一件外套,只是倍伴它们骚首弄姿跳艳舞的一盒伴奏带。它们懂得什么朋克,它们只知道利用人民,狂亡自我,它们与人民为敌,与普罗大众为敌。也正是这种腻歪的声音提醒我们,中国的朋克文化不仅是昙花一现,它起码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呈现不出任何成功的迹象的,它总是沉浸在漫漫黑夜之中,不发出一丝光亮,也正因如此,真正的朋克才会忍受极其残酷的锻炼,才会练就永不磨灭的斗志和无比坚韧的战斗力。同时也使得我们撕开一部人的狰狞面具,是的,总是有了更狡猾、更强悍的对手,才会更加激发我们的战斗积极性。

光是说是没有任何实质用处的,朋克是经常性的斗争,从街边满墙壁的时尚浪潮可以看到,文艺精英已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了极其武断的宣传,这更使革命的大众朋克不容少许的等待。大众朋克文化应该即刻开始实际工作。这个巨大的艰苦的运动应当即从这里开始,一切问题都要从这里渐渐走近它的解决。所以在此我号召所有的觉悟青年、有良知的人以大众朋克文化的工作态度来履行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搞、持续永久的干,别对他人抱任何一丝的期望,因为社会给你带来更彻底的绝望,要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你手中的钢笔就是你的吉他,你手中的扫把就是你的贝司,你的烂水桶就是鼓,你的裤腰带就是你的麦克风,你的思想就是你的风格。朋克是不分模式领域的,手段是多样,目的是一致,我手中的吉他就是我的木刻刀,我每天用刀谱写我的朋克思想,我要与所有自称朋克的家伙一较高低,和所有的伪艺术家,圈内的捕风捉影者,媒介干将们、挂羊头卖狗肉的文艺奴才决一死战,战场就在街头,就在社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我们看谁被谁干掉,看谁做走狗,看谁坚持活下去,看谁才是最后的朋克。

鉴于目前形势,我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我要做一个外形最最普通的朋克份子,衣着朴素整洁大方,以宽松为准。每天准时作息,按时读书看报,了解一切资讯情况,然后埋头苦干。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过夜生活,不拉帮结派,不喝酒,不抽烟,不嫖不赌不经商,不风花雪月,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人谦虚友善,对敌时刻警惕,并做好随时痛歼敌人的准备。对一切人民群众积极团结和争取,严厉打击中间份子,严防背后给你一枪的同道们。

我不搞音乐,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我有正式职业,但对我的思想没有任何干扰和影响,我反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善待单位的同事,更捍卫自己的思想,我相信练就强大的控制力则会凝聚更强大的战斗力。打破所谓手段方式方法的局限和束缚吧,只要朋克之心永存,就应该就地而起,揭竿奋战。那怕最后失败了,那怕别人说你落后了,那怕只剩下几杆老枪了,那怕时代变迁了,我们仍然,一如既往,毫不犹豫的,战斗下去。
〓〓〓〓朋克〓〓〓〓〓〓〓
真正的朋克音乐就是那种尚未经过唱片工业策划、包装过,由来自劳工阶层的青少年所表达的对社会不满、对现实的抗议并通过破坏、否定和毁灭一切价值观念的手段创造的一种反叛性极强的摇滚乐。"朋克"一词本身就很让人讨厌,朋克往往指那些无目的生活的人、污物、废物、垃圾、陈腐和一切平庸无价值的东西--乃至娼妓。朋克摇滚自然也不会讨人喜欢。从音乐上看,朋克摇滚混乱、无序、粗野、原始。它是冲着否定 摇滚乐来的。一切摇滚的东西它都要否定、反叛在朋克摇滚乐手眼中,唱片工业就是一个 大骗局。

70年代商业化音乐的泛滥(最明显的例子是迪斯科音乐兴起)使青少年对流行音乐产生厌 烦情绪。他们想听的音乐听不到,不想听的音乐随处可闻;另一方面,失业和经济危机是英国70年代中后期 最头疼的问题,这使大批青少年对统治阶层产生了怀疑,对摇滚乐的不满。对资本主义怀疑,使他们有可能用一种方式把不满发泄出来。

60年代的摇滚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商业、反资本主义、激进或纯粹为娱乐业服务都是很自然的,它反对旧的传统、旧的价值观念,并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但70年代的朋克运动却只有破坏没有建设。随着朋克摇滚成了唱片公司目录单上的一个品种之后,朋克摇滚也就成了唱片商投机的目标了。其实摇滚乐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在没有受到商业控制时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一旦它变成商业润滑剂之后就沦为一处 毫无特色的商品了。即使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朋克摇滚也是如此,短短两三年,朋克的棱角就被磨掉,朋克摇滚仅仅是摇滚乐中的一种调料了,朋克摇滚由最初的反商业、反流行的形象蜕变成一种时髦流行乐。唱片商一方面利用朋克摇滚的激进、反叛和可憎的一面来吸引青少年听众、另一方面是通过商业手段"改造"朋克摇滚。"性手枪"和"冲撞"是当时两支最具代表性的朋克乐队,在商业操纵面前,他们各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性手枪"在朋克发展的最高峰期解散。"冲撞"一直延续到80年代后半期,但他们已不是朋克了。"朋克摇滚" 一词可能被一些摇滚乐手延续至今,但朋克精神已荡然无存。

朋克是一种音乐范畴,它诞生于英国,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枪手”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是一种音乐范畴,它诞生于英国,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枪手”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是一种音乐范畴,它诞生于英国,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枪手”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