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制药产品:请大家帮帮忙,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2:15:56
拜托各位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外古诗名句赏析,火烧眉毛,请大家帮帮忙!谢了!~~~~~~~~~~~~~
1.峨眉山月歌2.春夜洛城闻笛3.逢入京使4.滁州西涧5.江南逢李归年6.送灵澈上人7.约客8.论语 重要的是各诗的名句是什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渝州:今四川重庆一带。
讲解: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作者: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诗人。

1.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7.《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8.《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1.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7.《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8.《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