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会员开通: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3/29 05:53:40
有谁有这方面的材料,多多益善

“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

  研 究 报 告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完美人格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于2002年6月,在“成功计划”——陕西项目办的引导下,开始了“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正确认识“我”与他人,“我”与环境,我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并且在自我约束的矫正过程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而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所以责任心的培养正是解决这许多问题的关键。但面对现实,许多孩子对自己的最高要求只是“一心读好圣贤书”。在“智育第一” 思想的影响下,孩子们的自理、自护能力下降了,关爱他人的意识没有了,唯我独尊的孩子比比皆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认为这是个崭新的、赋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以生态德育的全新理念,从环境道德观点出发,通过调查、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等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同时获得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其责任感的教育对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2002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主要经历了调查研究 认清现状——理论学习 实践探索——理性思考 总结提高这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按照兼收并蓄的原则,坚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化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专题活动,通过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促发学生的体悟,并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美化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学校中心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按照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以课堂、活动课、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为主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边研究边行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在矫正言行中成长,培养文明习惯,增强责任意识。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改进工作,从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使本课题的研究确有实效。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只有当孩子的心最真诚时,从他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最美的作品。

  ——依沙贝儿 (法国艺术家)

  艺术是这样,环保教育也同样是这样,只有让孩子们在思想上真正的认同它,他们才会在行动上展现出最美的一面。为此,我们把经营的理念引进到课题研究中。

  首先,把培养目标“股份制”。我们在把过去学校有关环保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展现给大家的同时,鼓励师生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赋予学校目标以新时代内容。于是,我们收到了厚厚一摞提案,把这些提案汇总、讨论、再汇总、再讨论,已经没有办法统计是经过了多少个回合,也没有办法弄清楚哪些内容是出自谁的手里,但有一点大家普遍认同,那就是最后敲定的结果。在课题“培养目标指标体系”这个“蛋糕”里,有我的“糖”、你的“面”、他的“盐”,全校每一位师生都是她的作者,每一个提案都是新的学校育人目标形成的重要支撑。这样,学校这一“集体财产”,可能过去只有校领导们挂在嘴上的那些常常被教师、学生认为是“口号”的 “空洞”的东西,终于“卖”给了东小每一个人,并成为大家自觉实践的指南。

  如果仅仅在校园里经营我们的环保理念远远不如“上市”来的实惠。对比之下,人们更容易看到“上市”后的巨大效益。一走进我们校园,就会看到两行金色大字“培养良好习惯,奠基成功人生”,这是我校的德育宣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而这一观点要得到学生的认同,首先要得到社会,尤其是家长的认同。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场合(校报、东小网站、家长会、家教讲座等),向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出售学校的这一德育理念成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而买到我们这一“德育股票”的家长们,在饭桌旁、床头边,又将之转送给了东小的学生,家长们喜欢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常常是:“有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每年新生入学以后,清洁、自立等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像我校的《东小学生训诫》、《东小学生三字歌》、《东小环保制度》也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入股——上市”的。因为有了认同的基础,学生们的成长更变得顺畅自然。

  这样,由“入股”到“上市”,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积极性,又“盘活”了家长,把家庭转化成了德育教育的新资源,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爱默生(美国教育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的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于是,教师淡化参与、重在引导与关注,而让孩子们登上环保实践的舞台,在有意和无意间,孩子们通过自主寻找、自主选择、自主实践的磨练,激发了潜能,增强了责任心,环保习惯也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

  我校“环保角”的实践活动就是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孕育出的“新生儿”。大队部针对乱扔纸屑屡禁不止的现象,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征集解决方案的意项。“文明礼仪”班“环保角”的创意一经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全校22个教学班的响应,同学们把用过的本子、废纸、饮料瓶等都存放在“环保角”,由专人统一管理,所得资金归入学校的“红领巾助学基金”里,用于帮助贫困生。在这项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的不仅仅是废品,而是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家园,一颗乐于助人的心灵。由此,学生们的环保热情空前高涨,随后的班级“绿化园”的校园护绿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啄木鸟环保小队”的校外环保行为矫正活动,“文明监督大队”的榜样示范活动,“环保小卫士”的今天我当家活动,还有“红领巾飘扬在社区”校外环保实践活动……成了孩子们乐于展示自己的环保实践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同学们锻炼了胆量,增长了才干,强化了责任意识,乐在其中,又成长于其中。

  与此同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有他们自己组织的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一周一倡议”活动,他们用演讲、儿歌、短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号召全体师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树立责任感。他们有时扮演“受了委屈的墙壁”,有时又替“课桌讨公道”,有时自编水龙头的自白,有时讲身边小朋友的事迹……从把课桌抽屉收拾整洁到指甲该如何清洁,从拖把要如何清洗到草坪的保护……每周提出一个小小的目标,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尝试着做好。其实,这个舞台就像是孩子们的一面大镜子,镜子里有你、有我、有他,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看即明,于是“快快努力,让自己更美一些”成了同学们暗自比拼的口号。

  在掀起各种实践活动热潮的同时,学校还开展“环保黑板报大赛”“环保手抄报比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绘画大赛”等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环保”的认识,有机会公开对自己进步的记录。

  在这一系列自主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一点进步,他们在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的同时,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就会认真的、自觉的去践行 “我是文明好少年,请向我看齐”的承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

  人常说:“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那是因为自信,它才敢飞;因为敢飞,它才会飞得更高。因此,我校在寻找教育对策时,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地挖掘身边的教育因素,见缝插针的地给孩子以“飞”的机会,“飞”的自信,“飞”的天空,鼓励他们想所未想,做所未做。

  今年的金台区中小学艺术节上,孩子们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校领导正在为上哪个舞蹈举棋不定时,几个大队委主动找到校长谈了他们想通过艺术展示宣传环保的想法。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几个人一合计,“环保服装秀”的创意就诞生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同学们用塑料袋、旧挂历、旧磁带、碟片、麻袋片等为原料制作的服装,上演了一场独特而精彩的服装秀。孩子们自信的表演,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浓郁的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那份责任心已在他们的心里生根。

  “红领巾引导社区居民健康度周末”又是孩子们把生态德育理念从厚中的校园围墙中透视出来,用自己的思想开始了认识、发现、关注社会。学生们在进行“我的生活环境调查”时,发现社区居民大都以打麻将、打牌、闲聊这些方式度周末,孩子们就想到了把学校的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度周末。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社区主任沟通了意见后,周六下午校园向社区居民开放了。红领巾志愿者们有的在教爷爷奶奶上网,有的和叔叔阿姨一起读书,还有的在校园里和大伯大婶们展开了羽毛球比赛,他们的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直让这些长辈们竖起了大拇指。

  还不止这些,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舞台上时,会看到他们自信的表演;中山路繁华的街道上,会经常看到他们为街道美容的身影;当有人随地吐痰时,不管是谁,他们能有理有节的制止;当在学校对外的大型活动中,随处会看到“红领巾自愿者” 们或是接待来宾,或是答疑解惑忙忙碌碌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开阔的是眼界,锤炼的是品性,增值的是能力,充实的是生活。难怪,在所有的荣誉当中,同学们最看重的是每月“文明礼仪校星”的评比,再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照片贴在“文明礼仪校星”栏里更值得骄傲的事了。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的孩子变了,我们的校园变了,我们的学校也变了。孩子们似乎更懂事了,更好教了;校园也一天比一天干净了。在这三年里,荣誉也似乎格外青睐我们,金台区绿色文明校园、宝鸡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集体、宝鸡市文明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全国红领巾助残先进单位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更可喜的是我们以本课题为依托的学生文明习惯教育的经验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宝鸡市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台的两册《文明礼仪》(“礼仪篇”和“习惯篇”)校本课程教材,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学生环保习惯前测调查、中期调查、后期调查表的汇总(每次调查随机抽样300人)对比分析:

  项目

  时间
  对自己负责,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勤换衣服、物品摆放整齐、书本整洁等)
  对集体负责,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等)
  对社会负责,做“环保卫士”(不乱丢废电池、拒绝一次性筷子、自觉分类回收垃圾、公共场所不喧哗等)

  2002年6月
  238人
  197人
  101人

  2003年6月
  289人
  259人
  129人

  2004年6月
  291人
  267人
  146人

  2005年5月
  296人
  281人
  178人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都在逐年提高,学校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但同时,通过上表,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卫生习惯在学校这一环境中能有明显地进步,可离开这一特定环境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显不足,这也充分说明学校所传递的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而将学生的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则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我们要花更多的气力让习惯的培养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习惯培养生活化,而不是“在学校一个样,出了校门一个样”。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上所有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沐浴在净化的大环境中,学生在其中熏陶、感染才可能逐步养成美德。

研究背景: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探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我校多年来的工作特点、少年儿童的素质现状,我们打算以培养良好责任感为突破口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这是因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顾炎武先生家乡的后人,学习如何负责任成为重要内容。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将“责任”作为校训的内容之一,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也曾经多次强调: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对家庭负责、才会对社会负责,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课题的界定:

1、所谓“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培养良好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2、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祖国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一种自觉态度。3、“途径的探索”说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索有效的途径,着重在方法上有所突破。

研究范围:

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中的分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树立人生理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研究培养责任感的途径。

意义:

1、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感。

2、通过研究,整合社区资源,让孩子在家庭、社会中实践,在社区中成长,寻找培养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

3、为新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研究目标:

1、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2、在社区服务中孩子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

3、在社区服务中孩子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4、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点与难点

5、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体验教育、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分析、建立档案,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行动研究法:

设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外显为具良好责任感的行为习惯。

个案研究法:

建立科研档案,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测评、归纳,寻找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促进研究深入开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申报课题,订立计划,论证,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修订计划。设计社区教育活动方案,制定责任感培养的分层目标与要求等。

第三阶段

完善计划,在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完善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

论文的撰写工作,写出实验报告,收集有关成果。

第5阶段

结题鉴定,总结推广

成果形式

论文、活动方案等

课题管理

活动管理: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组,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2、一般每月组织一次研究工作交流会,汇报进展情况,及时修订

计划,布置下阶段工作。

3、邀请专家作讲座,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4、收集活动方案、撰写实验论文,拍摄照片、录像等资料。

学习管理:

1、建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进行相关培训。

2、健全社区少先队组织,落实社区实践基地、志愿辅导员、为实施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

3、针对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分层教育,逐步培养队员责任感。

4、规范操作程序,制定科学的测试指标,进行经常性技能性的训练。

资料管理:

1、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归档.

2、有关的活动方案、体验日记、体验论坛的发言稿等注意保存。

3、在有关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活动报道等要作为成果保存。

4、活动期间的录像、照片、要分类保存,黑板报内容、会议、讲座、发言等都要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