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哪个影楼好:曹操的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19 23:54:13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故事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

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 幸许部”。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催、都记领兵来攻洛阳。

说曹操, 曹操到.

英语的说法代表了民间谚语引申后的意义,也就是说虽然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devil。所以这句话有时候可以带有贬义。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出身。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其祖父曹腾,为东汉末地位较高的宦官。父曹嵩,曹腾养子。曹嵩的出身,“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陈寿语),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他之所以出名,就因为两个人的两句话。一句出自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另一句则出自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简评:
乱世少年,不拘一格,头角峥嵘。

二,简历。
灵帝熹平三年(174),曹操被举为孝廉,旋任洛阳北部尉。曾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曹操受命进攻颍川黄巾军,破黄巾,斩首数万级。迁为济南相。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tan官wu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曹操恨董卓倒行逆施,逃出洛阳,回到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准备讨董。
翌年,与袁绍等诸侯结盟,讨伐董卓。由于诸侯各自为己、心怀鬼胎,曹操孤军作战,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讨董行动失利。
初平三年,曹操和济北相鲍信击青州黄巾军。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破黄巾军,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实力始盛。
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向东南扩展势力,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接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杀吕布、陈宫,收降将臧霸、孙观等。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建安五年四月,曹操采纳谋士荀攸之计,解白马之围,斩杀袁军名将颜良、文丑,袁军大震。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曹操偷袭袁绍粮仓乌巢。曹操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夜袭乌巢。袁绍闻知,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乌巢败讯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胜。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从无终人田畴之议,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八月,曹操命大将张辽为前锋,破乌桓军,阵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七月,曹操南征。收荆州,击溃刘备军,进占江陵。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假称投降,火烧曹军水师,曹操大败,撤军北还。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锺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破关中马超、韩遂诸军。
建安十八年,曹操亲自南征孙权。
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孙权亲率军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撤军北还。
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七月,曹操建魏国社稷宗庙,又在魏国内设置尚书、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率军亲征汉中张鲁。
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大将夏候渊被刘备所杀,曹操遂弃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大将关羽进攻襄、樊一带。曹操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围住樊城。孙权乘隙,联结曹操,使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简评:
1,“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为一种高超的政治远见。
2,军事建树颇多,特别以“官渡之战”为以少胜多的军事典范。
3,残暴滥杀,是最大的污点。

三,历史贡献。
(一)统一北方,发展经济。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令各州郡置田官,兴办屯田。“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与此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二)为才是举,发展文化。
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提出了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使得大批有才华的士人得以发挥聪明才智。
(三)雄浑刚健,魏晋风骨。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和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刚健风骨,为后世敬仰,其代表作如《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等,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

曹操被当代的历史学家定位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无疑算得上是最为杰出的人物。
曹操在政治上其实“先天不足”。东汉后期,宦官集团控制朝政,与士大夫官僚集团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曹操的祖父曹腾,汉顺帝时位居宦官之首,其父亲曹嵩因而历任显职,汉灵帝时位至太尉。曹腾为人温和谨慎,在职举贤进能,与士大夫关系良好,但后来随着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深化,曹操作为“赘阉遗丑”,“莫能审其出生本末”,受到了当时政治主体力量———士大夫集团的排斥。当汉帝国崩溃之时,出生“四世五公”的汝南人袁绍,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而“出身不正”的曹操却不得不艰难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曹操年轻时就从当时激烈的政治冲突中,认识到宦官集团的最终末路,一改少年时任侠放荡的行为,有意识地做到洁身自好,并主动向士大夫集团靠拢。他20多岁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部城区的巡警队长,受皇帝宠信的宦官的亲戚因违纪遭其棒杀,由此曹操在形式上正式宣告了与宦官集团的分裂。后来,曹操拒与军阀董卓合作,招募部队参与袁绍为盟主的关东牧守联军,最终摆脱了出身对其在政治上发展的制约。
曹操在东汉政治崩溃后,消灭割据势力,重新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他改革军政制度,自任丞相总领军政,又突破“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之”的汉朝祖训,被加封魏王,受天子仪仗。但他毕竟在恢复汉室权威的旗号下长期奋斗过,没有代汉称帝,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不能承受,而不是现实不许可。曹操为政不太注意道德教化,以功能为目标,以战争为手段,而不太致力于重振朝纲,恢复国家秩序,表明汉天子确实只是他手中的一个棋子。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喜读兵书,摘录诸家兵法撰成《兵书接要》,又为《孙子兵法》作注,在灭袁术、吕布、袁绍,进军辽西、关陇等实战中,留下了不少著名战例。至于赤壁之战的失利,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败笔。曹操此次进军的战略目标是解决长期威胁许昌、洛阳的荆州刘表集团,业已达到目的。江东孙氏集团并不是此次行动主要的打击对象,在北方还没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对江南的战争还不能提到议事日程,赤壁之战曹军与其说是崩溃,不如视为战略性撤退。
中古世纪的中国,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学诗歌氛围,每一位有才能的人似乎都对用文字来表达志向和心情、描绘时局和景色抱有很大的兴趣。曹操也不例外,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过同时期的许多政治对手。作为文学家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发起人之一,其《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等诗歌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是充分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观察和理解其生活的时代,恰如其分地分析其功过,不应用现代的标准加以贬责或褒扬。易中天在《可爱的奸雄》一文中描述了一个讲真话、洒脱随和、深沉大度的曹操。曹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政治家,诚为事实。有关曹操的历史记录原本就有两个系统,属于敌对一方的史书,如吴国人撰写的《曹瞒传》等,自然坏话多一些,西晋时的有关汉末三国的史书,为证明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也喜欢说曹操的不是。史料本身的偏向如此,加以争辩也就没了意义。曹操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做了一些滥杀无辜的事情,我们不必因为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干得少而加以原谅,更不必肆意夸大这些行为的残酷性。至于戏曲中演绎的“奸臣”曹操,只要老百姓爱看,也不必非要将大花脸曹操改扮成红脸关公的形象,以求得其实际上“可爱”的真实。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1.梦中杀人
曹操生性多疑,怕别人暗算他,有一天侍卫给他盖被子时他突然跳起来把侍卫给杀了,遂躺床睡觉.第二天起床后假装大惊,然后和众人说他有睡觉杀人的毛病,而自己不知道...

不讲了,太多了,读一读三国吧,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