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怎么查id:佛教用语“性起缘空”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4 10:43:03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其实这句话是两个含义。
缘起性空是说一切事物从因缘起,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释空的含义)
性空缘起是说因为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可以坚持,所以就可以根据因缘变化出各种样子。没有障碍。(解有的含义)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佛家独创!

缘起------------
事物之待缘而起也。一切之有为法,皆自缘而起者。

缘起无自性------缘起性空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一切法无我-------
法无我,固执诸法有实体,有实用,曰法我,今了诸法因缘生之义,达实无自性,曰法无我,是为大乘菩萨之观道,以断所知障,而得菩萨者也。

小乘唯悟人无我,菩萨则二无我皆悟。楞伽经一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补充回答:
====================
问:在当时各教派中,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答:是的。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
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
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意义都
是不同于其他教派的教义的。

问:可否请你把这十一义简单解释一下?

答:十一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一无造物主,二无我,三无常,四因
果相续。
======================================

大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中演绎出
缘起十一种要义,

1“无作者义”——世上没有造物主。
2“有因生义”——事必有因。
3“离有情义”——因缘之外别无实体。
4“依他起义”——依赖客观条件才能存在。
5“无动作义”——只有因缘和合,而无启动者。
6“性无常义”——因缘所在,本性无常。
7“刹那灭义”——事物不会永恒,即生即灭。
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虽然生灭刹那,但因果相续,无有间断。
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不同的事物就有不同的因果关系。
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什么因结什么果,因与果永远相符。
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因果之间的关系,自然法则,不会错乱。

==================
1.
循环:

十二因缘——因是亲因,缘是助缘,因缘具足,则生万法。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这十二有支的名称,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其在因果相续上,则是: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其中,无明、行二支,是过去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是现在的果:爱、取、有三支是现在的因;生、老死二支是未来的果,在过去因中,当然是承受了更过去之果;在未来果中,又制造出了更未来之因。

2.
关于佛教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0 天 23 小时
佛教的“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各是什么意思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56235.html

南怀瑾--禅海蠡测节选

如来藏性,常寂光往。耀明力久,动而暗生。灵知之性,本了明耀。

一念之动,变易而为无明。
无明为用,不知返于本然体性,随念力而行,故曰无明缘行。

行者,念也,亦名为识,故曰行缘识。

心识遇缘,即住生趣。生之为用,依附于物体而得。即依附于物体,有其名,即有色。

色者,物之总称也。故曰识缘名色。名色既得,六根以生。故曰名色缘六入。

六入所用,即发感触,故曰六入缘触。触之感者,必有受,故曰触缘受。

受之贪者,必有爱,故曰受缘爱。爱难以舍,数取不失,故曰爱缘取。有取因有物,故曰取缘有。

有则方生,故曰有缘生。有生则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此佛说十二因缘。

凡人与物之生住异灭,皆可循此因缘旋转不息之定律以说明之。老死而又缘无明而至生,故见人世之生生不已。今脱此生之力,必须了其死之阶段。故曰了生脱死。若得不生,何死之有?如前述生死中阴之义,例彼可知。

故谓无明缘行为过去阶段之“因”。
识至受为现阶段之“果”。
爱至有为现阶段之因。
生缘老死为未来世之果。

故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不但三世因缘、生死之间若此,即吾人日常之间,念念迁流,皆可以例此而观。

若依佛所教,奉行修习,即此之生,渐薄生缘,断念力之流,住于寂灭之定,则现前即得不生。

现前念力不生,寂灭现前。依此定力薰习既久,业力习气,渐可自在控制。

待报尽身离,现前寂然,即入不生之常住定矣。纵有如中阴光色发现,概知为体性自心所变化,性光寂现,不循无明业力,顿断念流,则不循业以生,顿时近其寂灭矣。

故曰:“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此即二乘极果之工用见地。然犹非究意也。若大乘道者,证知本自无生, (究意?)虽生而常寂。本自无灭,虽灭而犹生,生灭之间,了无一法可得。万象森罗,既不可舍,又不可取。不属死生涅盘之羁锁,故能不畏生死,不入涅盘。行于梦幻生死之道,随流不止,而常流归性海。广度众生,作彼佛事。固已自证自知其生死涅盘皆如昨梦矣!虽然,此岂思议中事,稍有未实,是谓自欺。若为出格超人,冷暖自知,则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大地众生,亟待援手,此之所云,皆如呓语耳!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1361.html

3.经文节选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
回答者:zhuao199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58951.html

是缘起性空

依因缘而起的事物没有自性即是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