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光之美少女国语版:一个关于会计方面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2:13:59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一项是递延税项,这是什么意思呢,最好举例说明

递延税款,是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的一个会计科目,
  只有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且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才会涉及到
  所得税会计在CPA考试中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出现,尤其是以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考题,这类题往往出现在分值高、难度大的计算题和综合题中,其实这一类型的题目都是围绕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四个项目,只要理顺这四个项目之间的钩稽关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要想了解这四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两个差异的概念

  ⑴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永久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收入(PA)。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国库券利息收入。

  B 费用和损失(PB)。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①超标准利息支出 ②超标准工资支出 ③超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性捐赠 ④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务的损失,以及各项税收滞纳金等 ⑤超标准业务招待费 ⑥各种赞助支出。①

  C 特殊差异(PC)。该类永久性差异本质上也属于A、B两种类型,但题目中没有两种类型的明显标志,为区别起见,本文将其列为单独一项。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被投资公司实现净利润引起投资公司账面上的投资收益变化的部分,坏账的确认标准不同等。

  ⑵ 时间性差异:指会计制度和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和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包括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和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费用和损失(TA)。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产品保修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其既可能造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也可能造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B 收入(TB)。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投资企业的所的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从而造成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在明确了上述两项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解题了,不管是编制分录题,还是计算题,我们都可以按照下列的步骤解题:

  步骤一:计算递延税款的本期发生额,并确定其借贷方向。

  递延税款的确定过程有:

  A 当期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递延税款(DA)。在CPA考试中体现的最多的是固定资产折旧和被投资公司分发现金股利所形成的差异。

  B 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递延税款(DB)。

  计算公式: 递延税款=被投资公司净利润*投资公司所占份额*两公司所得税率之差/(1-投资公司所得税率)(贷方)

  C 以前年度的时间性差异转回所形成的递延税款(DC)。

  D 所得税率调整所形成的递延税款(DD)。

  计算公式: 递延税款=税率发生变动前累积形成时间性差异*调整前后所得税率之差

  将上述四种情况的递延税款明确其借贷方向后汇总,从而得到递延税款的本期发生额。

  步骤二: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计算公式:

  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当期所得税率±当期时间性差异形成的递延税款(DA)

  步骤三: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

  计算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

  步骤四:计算本期净利润

  计算公式:本期净利润=本期会计利润-本期所得税费用

  步骤五:编制分录

  借:所得税……………………步骤三计算出来的本期所得税费用

  递延税款………步骤一计算出来的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借贷方视具体情况而定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步骤二计算出来的本期应交所得税

  现就上述方法举例如下:

  [例]A公司各年发生的业务如下:

  ⑴ 1997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1996年末购入并投入使用的设备,原值50万元,无净残值,会计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为直线法,本年度所得税率为30%。

  ⑵ 1998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本年度因违法经营被罚款和被没收财务累计10万元。该公司1998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600万元,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6万元,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计提,可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本年度所得税率为30%。

  ⑶ 1999年实现净利润400万元,所得税率为33%;A公司对B公司投资,持股40%,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24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所得税率为24%。该公司1999年12月31日存货账面实际成本865.5万元,期末可变现净值860万元,存货按成本余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⑷ A公司2000年实现净利润340万元,所得税率为33%;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80万元,所得税率为24%。此外,本公司本年度还支付非广告性质的赞助费5万元,支付违约经营罚款1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万元,支付广告费1万元,管理费用中含有差旅费2万元和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18万元。

  假设本公司采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⑴计算该公司各年的递延税款发生额(注明借贷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计算各年的净利润。 ⑵写出该公司每年的分录。 ⑶假设本公司在1997年有递延税款余额5万元(借方),试计算2000年末递延税款账面余额。

  [解答]

  (1)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一览表:

  项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会计折旧 16.7 13.3 10 6.7 3.3

  税法折旧 10 10 10 10 1
  时间性差异 6.7 3.3 0 -3.3 -6.7

  1997年:

  本年度因折旧时间性差异造成的递延税款(DA)=6.7*30%= 2.01(借方)

  应交所得税=(200+0①)*30%+2.01=62.01

  所得税费用=62.01-2.01=60

  净利润=200-60=140

  1998年:

  本年度因折旧时间性差异造成的递延税款(DA)=3.3*30%=0.99(借方)

  本年度因违法经营被罚款和被没收财务所引起的永久性差异(PB)=6

  本年度因会计法和税法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不同引起的永久性差异(PC)=3(6-600*0.5%)

  应交所得税=(300+10+3.3)*30%+0.99=94.89

  所得税费用=94.89-0.99=93.9

  净利润=300-93.9=206.1

  1999年:

  本年度因会计法和税法对现金股利时间上确认不一致造成的递延税款(DA)=100*40%/(1-24%)*9%=4.74(借方)

  投资企业的所的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造成的递延税款(DB)=240*40%/(1-24%)*9%=11.37(贷方)

  所得税率发生变动(由30%变为33%)造成的递延税款(DD)=(6.7+3.3)*3%=0.3(借方)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11.37-4.74-0.3=6.33(贷方)

  本年度由于会计法和税法对存货跌价损失的确认不一致形成的永久性差异(PC1)=5.5(865.5-860)

  本年度被投资公司实现净利润引起投资公司账面上的投资收益增加引起的永久性差异(PC2)=240*40%=96

  DA=4.74

  应交所得税=(400-96+5.5)*33%+4.74=106.88

  所得税费用=106.88+6.33=113.21

  净利润=400-113.21=286.79

  2000年:

  本年度因折旧时间性差异造成的递延税款(DA1)=3.3*33%=1.09(贷方)

  本年度因会计法和税法对现金股利时间上确认不一致造成的递延税款(DA2)=80*40%/(1-24%)*9%=3.79(借方)

  投资企业的所的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造成的递延税款(DB)=200*40%/(1-24%)*9%=9.47(贷方)

  DA=3.79-1.09=2.7(借方)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 9.47-3.79+1.09=6.77(贷方)

  本年度国债收入形成的永久性差异(PA)=2

  本年度支付赞助费,违约经营罚款,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所形成的永久性差异(PB)=5+1+18=24

  本年度被投资公司实现净利润引起投资公司账面上的投资收益增加引起的永久性差异(PC)=200*40%=80

  应交所得税=(340-2+24-80)33%+2.7=95.76

  所得税费用=95.76+6.77=102.53

  净利润=340-102.53=237.47

  (2)该公司每年的分录为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借:所得税 60 93.9 113.21 102.53

  递延税款 2.01 0.99

  贷:递延税款 6.33 6.77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2.01 94.89 106.88 102.53

  (3)2000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为:-5-2.01-0.99+6.33+6.77=5.1(贷方

这个是对于会计上做为当期收入和费用。税法上不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产生的所得税会计上的差与应纳企业所得税的差。
借方表示资产
贷方表示负债。
这个只用于时间性的差异不用于永久性的差异。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递延资产这个科目现在叫做长期待摊费用,这样好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