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战神不败免费阅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到底哪个是211工程?还是说都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4 20:38:56
其实也想知道,北京的中国地质牛一点还是武汉的```````呵呵````???

专业 : 武汉
就业:本人不知道
环境: 武汉
气候 :个人认为北京
但是 要我选择 我还是会再选择北京 原因:
1无论怎么说 这里毕竟是首都 整个城市的学术氛围比较好
2北京的发展前景好,否则为什么那么多北漂那???
3我受不了 武汉冬冷夏热的气候
4北京的兼职机会多
我选择北京不代表我喜欢北京,相比较我更喜欢武汉原因:
1武汉的气候虽不太好 但校园环境好,尤其喜欢北区综合楼
2武汉周围房子便宜,不详在学校住随时可以搬出去住
3武汉的鸭脖真好吃!!!!堕落街很好玩~~~
4最关键我喜欢武汉的原因 哈哈 对外保密
总之都很好 欢迎你选择地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其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文革”期间迁往武汉,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00年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教育部撤销大学总部,使京汉两学区成为实质上的两个独立办学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名师荟萃,桃李芬芳,拥有一大批地学大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地质学界知名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成为中国地质教育的排头兵。50年来,从地大走出的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4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1960年,学校跻身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校行列。2003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共和国第六任总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学校在中外驰名的“北京猿人之家”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贯彻“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培养“五强”人才,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学校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大学本科可在3-6年内修完学分,完成学业,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优秀的学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校还设立了各种类别和等级的奖学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具有良好素质和学风的显著特点,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初步建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成为国家高级地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十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始终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道路,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通过地学与非地学的有机结合,结合市场需求,加强非地学专业建设,重点支持计算机、工商管理、英语等专业;拟通过“211工程”二期建设,更加突出现代地学特色,拓宽地学领域,迎接进入WTO后中国教育市场的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基础深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而奋斗。

学校现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能源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经管学院、珠宝学院、土地科学系、海洋学院、外语系、软件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长城学院等。

中国地质大学是全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按照新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 共有8个学科门类,包括理学、工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设有5个一级博士授权13个一级硕士授权、36个二级博士授权117个二级硕士授权、47个本科专业。另外,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可在地质工程、材料工程等15个领域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质量优良,覆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学科门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从而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办学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设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功能性分工中以培养高层次地学人才为主、以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主。近年来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视教书育人,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优势学科基础上进行专业拓展和延伸,拓宽了研究生的培养领域,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学科结构调整,拓宽研究生培养领域。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通过硕士研究生的筛选,优秀本科生直接攻博、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和硕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等措施,逐步完善了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根据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特点,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总之,今日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步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轨道。在新的世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按照“特色加精品”的办学思想,塑造精品,为建成世界地球科学类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高质量的人才源自于雄厚的师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成长建设中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拥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如王鸿祯教授、杨遵仪教授、杨起教授、赵鹏大教授、殷鸿福教授、於崇文教授、翟裕生教授、张本仁教授、贾承造教授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有4位获得何梁何利科学奖)、3位外籍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雄厚的师资的队伍和优秀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1242人,其中专任教师70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57名,博士生导师1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俄罗斯外籍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7名。近年来,我校专任教师中3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4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3人,银锤奖9人),1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人获“侯德封奖”,有中组部直接掌握的高级自然科学专家10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6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有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32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此外,学校先后聘请6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 。40多名教师获曾宪梓高级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建校50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其中研究生近4000余名。我校有20位毕业生以其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而获得科技界最高荣誉 ,22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涌现出了200余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11人。许多的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或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地大人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书写着他们的业绩,他们的足迹遍及五大洲、祖国的天涯海角、边疆大漠,留在了南北极、珠穆朗玛峰,艰苦与欢乐伴随着他们,奉献与光荣激励着他们。

两个都是211。

应该北京的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