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战争老高开箱子:什么是大武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0 07:40:31
有个口号叫"保卫大武汉"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大武汉非武汉人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说到大武汉,不能不提到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近代改革开放新风的引领者之一,在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任上,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使武汉备受全国瞩目,一跃而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

  大革命时期,武汉曾经成为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历史上特大洪水,长江沿线乃至全国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鼓舞千万中华儿女与长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武汉,又一次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98抗洪精神由此铸成。

  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41平方公里,是香港的8倍,新加坡的13倍;全市总人口831万,比奥地利、挪威、芬兰、丹麦的人口还多一二百万,其中市区人口占总人口60%,流动人口120万-150万。就城区面积、人口规模而言,仅在北京、上海、重庆之后,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水域辽阔,占市域面积的25%,大小湖泊370多个,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之首。东湖水面相当于西湖水面6倍。像东湖这样大的湖泊,武汉还有6处。就城市水域、湖泊而言,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是湖北省的龙头,GDP占全省的3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33.6%,出口总额占52%,外商投资占70%左右。在湖北乃至中西部,武汉可谓“鹤立鸡群”、“举足轻重”。论城市块头在全省所占比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得中独厚,腹地市场广阔,货物吞吐寰宇,全国十大商场武汉有其二;武汉又处“唯楚有才”之地,科研院所众多,各类人才济济,“武汉·中国光谷”在全国风生水起,光纤光缆产量全国第一。论城市市场、人才,武汉不可不谓之大。

  武汉有其大,但也有其小:2002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武汉市GDP为1493.09亿元,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11位;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排14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820元,排14位;武汉曾是我国历史上第四大工业基地,而现在工业产值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位已落到十三位;至于外贸出口,历史上曾20多年仅次于上海,“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现在则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若与兄弟城市比单项,那么许多数据会更令“大武汉”汗颜。

  武汉有其大,也必“大有大的难处”。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下岗再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大;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管理的难度大等等。

  时移世易。今天,武汉的“大”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些“大”名之下,其实已难副;更有些昔日之“大”,正成为今日之“小”。可见,“大亦有大的小处”。

  大是优势,也包含着劣势;大是活力,也难免不是包袱。关键是如何看待,如何应对。我们既不能坐井观天、妄自称大,自高自大、夜郎自大,也不能因大而怠、为大所困、被大所累。

  武汉之大,仍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思想要进一步大解放,社会经济要大发展,城市形态要大变化,城市功能要大提升,市民素质要大提高,努力把武汉建成国际性的大城市。

  武汉之大,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胸怀要有容乃大,以开放的胸襟、宽容的态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各地、各国的投资者都到武汉的大舞台来施展宏图大略。要着力塑造城市精神、武汉人的精神,培养武汉人可信、可亲、可爱的新形象。如果口气大、信誉差,脾气大、相容差,架子大、本事差,那是决然不可取的。

  武汉之大,不能徒有其表,虚有其名,要在质量、水平上做“大”,于“好”中求“大”。质量就是竞争力,名牌就是“命”牌,要瞄准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把标准定高,各项工作都要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而不能满足于空间大、地域大、总量大。武汉之大,应该在城市功能上做“大”。功能就是吸引力、辐射力。世界上国际性、区域性的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强、服务功能完善,往往也被冠之以“大”。比如大纽约、大洛杉矶、大曼城、大东京等。这里的“大”,指的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跳出了行政区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武汉建成五大功能中心、五大产业基地,建立武汉经济圈,核心就是要增强武汉的辐射功能、服务功能,让武汉真正成为华中的特大中心城市,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中心,使“大武汉”真正名实相符。

  有道是,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谋求武汉之大,也应在城市发展的内涵、质量、特色、水平上下功夫。武汉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做大,是规模、态势、总量;做强,才是本质、核心、关键。大是外表,强是内核,徒有大的外表难免外强中干,具备强的内核才会有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立足于做强做优,通过做强做优去做大。要遵循“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强市富民”的目标,促成武汉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开放城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古人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新的世纪,武汉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新挑战。我们必须“让思想冲破牢笼”,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毅然决然地从“大武汉”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大武汉”的盲目乐观中解放出来,从“大武汉”的自满自负中解放出来,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这是面对新形势武汉加快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6月27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发表《抗战一周年纪念宣传大纲》,正式提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http://news.163.com/05/0524/03/1KG4NC8A0001123E.html

补充楼上,还有汉阳,组成“武汉三镇”。

武汉武汉,武昌汉口,你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