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2d百度:空竹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5 13:01:03

抖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项杂艺游戏活动,竹乡人世代与竹相伴,抖空竹也是竹乡人自娱自乐的活动方式。
空竹的历史较为悠久,它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带有技巧性的"鞭旋陀螺"游戏。后来艺人们用竹子改制陀螺,并在上面打洞开口,使之旋转时发出声响,称"鸣声陀螺"。到宋朝,杂技艺人将陀螺改为不落地旋转的"弄斗",即空竹。传统的空竹包括两种:在地上旋转的和空中抖动的。
空竹的制作方法是:轮和轮面为木制,轮圈为竹制,竹盒中空,有鸣响缝,鸣响缝的间距要相等。鸣响装置的要点在于鸣响缝要适中,一般为0?2厘米~0?3厘米。鸣响装置粘贴之后,再进行灌木胶水的工序,目的是在装置内部进行缝隙的弥合,使装置产生共鸣的效果。灌木胶水的方法是:将木板胶兑水溶化、熬熟、呈浓液状,将木胶水从鸣响缝中灌进去,不宜太多,匀速地摇晃空竹,使胶水均匀地抹满内部各部分。
空竹的玩法: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嗡嗡的声响。空竹的基本玩法简单易学,但要玩好却不容易。
空竹常见的玩法有:"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线将空竹抛开,然后用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到另一棒上。"满天飞",将空竹抛在空中,然后用绳接住或再抛起。"仙人跳",用脚踩在绳的中端,使在脚一侧转动的空竹由脚背上跃过至另一侧,在脚的两侧绳上来回跳跃。"放捻线",仅单筒空竹适合此法,即把无筒的一端置于地上,使之旋转,等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另外,如"风摆荷叶"、"大股线"、"黄瓜架"、"压三铃"、"扑蝴蝶"等。这些动作灵巧敏捷,干净利落。此外,还可以由抖空竹演变出抖瓷壶盖、抖锅盖、抖嘟噜等。后来,老艺人们又发展了对传技巧和"单偏腿"、"双偏腿"、"腰串"等动作,还可表演将绳绷直,让空竹由下至上沿着绳垂直上升。他们甚至可以同时抖三个空竹。
在竹乡永安的民间传说中,还有一则乾隆皇帝以空竹做媒的故事。
相传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竹乡的吉山乡歇过一夜。
乾隆一到吉山,就到各村私访。他专朝山凹子里跑,饿了,就到一家门口去讨吃的。这家有个老妈妈在家,见乾隆来要饭,家里头又没吃的,就招呼他进来歇会儿喝口水。喝水的时候,乾隆问过才晓得,老妈妈是个寡妇,带一个儿子过,家里穷得叮当响。儿子是个傻子,所以嘛,三十出头还娶不到老婆。人家一提这事,她就心酸。乾隆听了,想帮她一把,就先试试老妈妈的心肠好不好,顺手指着她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对她说:"老妈妈,我饿得不得了,你行行好,救我一命,把这只老母鸡杀给我吃吧。"老妈妈有副菩萨心肠,又见他饿成这样,于心不忍,二话没说,把鸡杀杀煮煮,端给乾隆吃了。
乾隆吃饱了,老妈妈反倒哭了。乾隆问她哭什么,她说:"你把我的儿媳妇吃了。"乾隆莫名其妙,说:"我吃的是鸡呀!"老妈妈说:"是呀,我娘儿两个就靠这只鸡。我跟我儿讲过,把这只鸡留着生蛋,生了蛋再孵鸡,鸡长大了,卖钱给他讨老婆。"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老妈妈气了,指着乾隆的鼻子讲:"你这个人真不懂事,鸡给你吃了,人家急得要命,你还有脸笑,给我走!"乾隆忍住笑说:"我歇会儿就走。"老妈妈急得直跺脚:"不行啊,要是我儿子打柴回来,非跟你拚命不行。"乾隆见老妈妈还是一片好心,就随手从老妈妈家的地上捡起个空竹,在上头写几个字,交给老妈妈说:"这个给你,等我走后三天,叫你儿子拿着它到上吉山,在周员外家门前抖,包你儿子有老婆。"说过,笑笑走了。
老妈妈的儿子打柴回来,先听妈妈说,把鸡杀给一个叫花子吃了,气得嘴巴挂油瓶;又听妈妈讲,那叫花子给他一样东西,能替他找个老婆,又高兴得没命了。
三天后,老妈妈的儿子到上吉山去过三回。她儿子太老实,头两回不敢把空竹拿出来。周员外家把门的,看他像个叫花子,根本不让他进,差点让狗咬死。第三回他不肯去了,他妈硬是叫他去,他颤巍巍地抖起空竹,一不小心,抛进了周员外家的大院,把门的把空竹送给了周员外。周员外一看上有御贴,皇上亲自给自己女儿做媒,天大的喜事,就传话叫贤婿进来。一看,呆了,年岁不讲,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傻子,怎能相配哟。不依又怕有欺君之罪,只好捏住鼻子让女儿跟他成亲。据讲,周员外女儿出门那天,挑嫁妆的人挑出去两里路长,而吉山村抖空竹的队伍也一路相伴两里路长。
竹乡人爱抖空竹,假日休闲时,在龟山文化广场,随处可见竹乡人抖空竹的身影。燕西街道空竹表演队技高一筹,活跃于竹乡文艺舞台。那整齐的嗡嗡的声响,那满天飞舞的空竹,有孔雀开屏,有乌龙入海,如春潮暴起,剧情突兀,演尽人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