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化 数据恢复:脚心痒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19 15:58:03
我的脚以前从来没有起过水泡和痒,最近脚心痒,抓抓就出现一个小泡,挤破水泡后就觉得很舒服,但是一直都持续,脚心总是痒,而且发展到脚趾缝甚至脚后跟上也会痒,如觉得脚不舒服,一看就是几个水泡连着.开始以为是脚不通风,但现在天天穿凉鞋也还是这样,自己用开水洗患处再搽皮炎平及达克宁,但还是没有效,请用这是什么病症?有没有偏方治疗?

手掌脱皮症又叫“剥脱性角质松懈症”、“板状汗出不良”( dyshidrosis)、汗疱(疹)症(pompholyx)。好发于手掌、手指的掌面及足底。因手掌表皮少了表皮的角质层天然屏障,手掌脱皮导致的出血、疼痛不仅影响美观、也使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病菌、病毒(乙肝、性病等)趁虚而入的接触性感染机会。除了手掌以外,足趾部也可以发生相同的脱皮。

【发病原因】 手掌脱皮的原因还不清楚,因为常常合并手掌多汗,所以有人认为与出汗不良有关系。也有的人认为是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有关,如手足癣等。患者每年春末与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手掌心就会发生此种脱皮现象。这是因为表皮的角质层与下面的表皮分离的结果。刚开始手掌出现一些小的白点,以后小白点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像干涸的水疱,表面出现一层发白的角质层,可以自然破裂,脱落下来像一层半透明的薄纸一样。如果不断脱落,留下的就是像地图那样的大片粉红色的新生长的表皮。如果没有等到自然脱落而去撕脱,就会出现出血、疼痛。除了手掌以外,足趾部也可以发生相同的脱皮。

正常人的皮肤可分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在最外层的是表皮,表皮又分为五层,最浅表的一层叫做角质层。角质层是可以自然脱落的,如梳头时或皮肤抓痒时常常有白色的鳞屑脱落,这种鳞屑就是脱落的角质。手掌脱下来的皮与上述鳞屑一样也是脱落下来的角质,因此在医学上叫做“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这种脱皮是不影响身体健康的生理现象,患者不必有过度精神紧张心理。

手掌脱皮症与中医“鹅掌风”相类似,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血虚血燥、皮肤失养、燥热生风所致,治宜养血润燥、疏风止痒。

【治疗方法】手掌脱皮有季节性,可有自愈倾向,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西医药多采用镇静剂、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及抗胆碱类药物治疗。

1、 水疱阶段应以收敛、止痒为主,可用中药肤康洁涂液外搽,也可用10%明矾溶液浸泡。

2、脱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的表皮,可以肤康洁软膏外涂。

3、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可采用保湿防裂的“肤康美软膏”外搽。另外要注意不要去撕脱尚未完全剥离的角质层,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

4、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方加水后煎煮服用。一般情况下3-5剂即可见效。

5、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6、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剂。可防止该症的发生。

2、生姜切碎放白酒内泡24小时后涂在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3、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一般一至2个疗程即可痊愈。

4、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方加水后煎煮服用。一般情况下3剂即可见效,个别患者需服用5剂。

5、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剂。可防止该症的发生。

脚脱皮怎么治

我有一种方法不用药而切对脚气脚脱皮的治愈率是百分百,那就是挖些杂质少的黄土,晒干,碾碎.每天放入鞋中,[最好是布鞋]大约两毫米厚,光脚穿鞋.一到两个星期就澈底好了.不过治病期间可是有点窝囊哎.

脚脱皮的原因还不清楚,因为常常合并脚潮湿,所以有人认为与出汗不良有关系。也有的人认为是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有关,如手足癣等。患者每年春末与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手脚心就会发生此种脱皮现象。这是因为表皮的角质层与下面的表皮分离的结果。刚开始脚心出现一些小的白点,以后小白点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像干涸的水疱,表面出现一层发白的角质层,可以自然破裂,脱落下来像一层半透明的薄纸一样。如果不断脱落,留下的就是像地图那样的大片粉红色的新生长的表皮。如果没有等到自然脱落而去撕脱,就会出现出血、疼痛。建议你最好去医院看一下,平时适量口服维生素B什片,鱼肝油,喝营养丰富的奶粉。

我认为首先应考虑你爷爷得的是肝癌并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因为他发烧,体温较高,所以感觉冷,但当体温退下去以后,就会出汗。你可到医院化验一下,如果白细胞很高,则可以确定诊断,找出感染源进行对症治疗,其次考虑是疟疾,你爷爷的居住地是否有同类病人?忽冷忽热伴有大汗,如果还有其他人有这种情况,得这种病的可能性大些,诊断也很简单,到医院做个血涂片,能找到疟原虫即可确诊,此时可用抗疟药治疗。

癌性发热

肝癌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常可出现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肠道、胆系及腹腔。感染的症状因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如呼吸道感染,则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发热;肠道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腔感染可有腹痛、发热。感染主要由细菌所致,真菌感染也不少见。

癌性发热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多为持续低度到中度的发热。癌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是肝癌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人血液循环所致。对癌性发热要与感染所致的发热相鉴别,前者抗菌治疗无效且除发热外并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患者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良好。

疟疾
诊断原则

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诊断标准
3.1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3.2
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3.3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3.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3.5 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