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费亚泰克公司: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4 13:18:22
能告诉我这句中的周郎和李靖各是指什么人么?能讲讲他们的事迹最好

李靖

  (570~649) 唐初名将,军事家。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人。李靖少有文武才略,为母舅隋名将韩擒虎所赏识。隋末,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曾谋告发太原留守李渊有反隋意图。李渊入长安时擒之,将行诛杀,李世民力救得释,召为幕府。武德三年(620)从秦王世民攻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四年,从赵郡王孝恭平定割据江陵的萧铣,以功进上柱国,检校荆州刺史。后受命安抚岭南,得州九十六,户六十余万,授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都督。

  六年,以副元帅佐孝恭镇压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七年,平定铺公祏起义后,唐设行台于蒋州(今江苏南京),以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后行台废,改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八年,东突厥入侵太原,京师戒严,李靖为行军总管,率江淮兵北上备御,诸将失利,他一军独全。突厥退后,唐以靖检校安州(今湖北安陆)大都督。

  太宗即位,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李绩分道出击东突厥,次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颉利可汗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颉利遁走。李靖随即与李绩会师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乘胜追击,突厥部众溃散,颉利西奔被擒。东突厥亡,其部众和所属铁勒诸部都归附唐朝,北方安定。李靖以功进封代国公,任尚书右仆射。

  八年,吐谷浑入侵。那时李靖因患足疾,离职休养。太宗说:“得李靖为帅,岂非善也。”他一闻此言,便自己请行。太宗大喜,命李靖为西海道大总管西征。次年,他深入敌境,平定吐谷浑。还朝后,他长期养病家居,不见宾客。十一年,改封卫国公。二十三年卒。

  李靖用兵善于料敌,临机果断,与李绩同为唐代名将,后人论将才,必称“英(即英国公李绩)、卫”。著有《六军镜》三卷,已佚,《通典》所录《李卫公兵法》疑即其书。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周瑜,三国吴都督
李靖,初唐名士

不知道对不对 真的是要问他们两个人吗??

这个是小凤仙写给蔡锷的挽联……
因为她用了才特别有名的挽联吧 好像也不是她写的

他们的故事 和言情的内容差不多啊 很经典啊
只是生活永远没有那么美好 永远是残酷得漫无声息的将故事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