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 264转码 ts:初一历史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8:03:04
№5.唐太宗是我国千古帝王的治世楷模,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那些历史功绩?

出身贵族世家的青年闯将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谥号为“文皇帝”,但后人称呼最
多的是“唐太宗”,有时也称“文皇帝”。“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从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出生到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
世,唐太宗终年仅50岁,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寿
命也短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
在太原随父亲李渊起兵后,李世民和李建成领兵首战西河郡,西河郡在太原
的西南面,是以后进兵长安的必经之路。兄弟二人治军严明,长驱直入,攻下西
河并生俘郡丞贪官高德儒,李世民怒斥道:“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然后
将其斩首。西河首战大捷,李世民兄弟往返只用了9天,李渊迎接凯旋而来的两
个儿子时兴奋地说:“以此行兵,遂横行天下可也。”
此后,在南下攻霍邑时,李世民又哭劝父亲放弃回撤太原的打算,下决心攻
占霍邑,取得骑兵战胜步兵的胜利。当时,李渊留李元吉守太原,自己率李建成
和李世民等将士三万人南进到贾胡堡,离霍邑50里。霍邑有隋兵两万固守,这时
李渊粮草将尽,又逢阴雨连绵,背后则传来突厥将要趁虚袭击太原的消息,李渊
决定先回太原从长计议。李世民则分析形势,说守军并不可怕,应攻下后直捣咸
阳号令天下,才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与优势。
李渊听不进李世民的意见,下令班师。李世民急切之下放声大哭,帐中的李
渊听到了,出来问他,李世民说:“现在我们起兵是正义之师,前进则战无不胜
,后退必将溃散。溃散在前,敌人乘虚攻击于后,兵败身亡再所难免,所以如此
悲痛而哭泣。”
李渊终于醒悟,下令追回已经回撤的军队。不久,粮草也运到了,李渊父子
领兵直捣霍邑。李世民和李建成各领几千精骑兵去挑战。守将贸然出城迎战,先
被骑兵挫败,后又被骑兵截断退路,受到夹击的守军很快溃散,霍邑终于落入李
渊父子之手。
在围攻关中门户河东时久攻不克,李世民主张先入关直取长安,长安一下则
河东不战自降。李渊采纳了他的意见,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安,一路继续围困河
东。果然在长安攻陷之后,河东守将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多才多艺
唐太宗的诗文水平很高,可以说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帝,但由于他的谦虚,在
世时一直没有让人编他的诗文集子,所以后人对他的诗文水平了解较少。其实,
在《全唐诗》和《全唐文》里都收有他的作品,而且都有相当的水平。
唐太宗四处征战,精通骑射,所以他对于骏马和弓尤其喜爱,为此还写了诗
,如《咏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唐太
宗的弓箭比一般人的要大一倍,而且箭法极好。有一次,突厥人在战场上得到了
他的一支箭,纷纷称奇,对他佩服不已。
对于马唐太宗更是偏爱,他有首《咏饮马》写的很有感情:“骏骨饮长泾,
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饶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
,腾波龙种生。”因为对骏马的偏爱至深,在临死前唐太宗还要求在昭陵里刻上
六匹骏马,这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
唐太宗诗文都有些成就,但他一直禁止编自己的诗文集。后来清朝人将他的
诗文编入了《全唐诗》和《全唐文》,共计文7卷,赋5篇,诗一卷69首。唐太宗
曾经说:“朕的辞令,如果对百姓有益的,历史总会记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
如果没什么好处,编成集子又有何用?!梁武帝、陈后主(即灭于隋的南陈最后
一个皇帝陈叔宝)、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于世,哪个也没有能挽救其灭亡之厄运!
做人主怕的就是没有德政,要那些文章对社稷有什么用!”唐太宗在这里摆正了
自己的位置,即皇帝,皇帝应该做什么,和文人应该做什么,分得一清二楚,其
明智的言论今天听来仍然充满了真知灼见。
唐太宗的明智还表现在他为政的正确观念上,他以尧、舜为效法的对象,以
秦、汉的兴亡为教训,不到海边,不封禅,不求仙,也不巡游。能做到这点的,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出几个来。
唐太宗的书法也有一定的水平,他最擅长的是飞白书法。他主要学习王羲之
的书法,注意对技法的研究,写了《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从初
学书法到深入实践都做了论述。
贤德后妃
唐太宗作为一代的名君,他的后妃中也有两个和他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一个是皇后长孙氏,一个是徐妃。
长孙皇后出身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精通诗文,也聪明贤惠,和唐太
宗一样很有气度,是个“母仪天下”的典范。她最重要的贡献是防止外戚专权,
哥哥长孙无忌本来就和唐太宗有布衣之交,后来一直跟随左右,玄武门之变中又
是功臣。所以唐太宗对他最为倚重。但长孙皇后却总是要求唐太宗降低哥哥的官
职,以免再出现汉朝吕氏和霍氏专权的局面。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唐太宗要求降职
,到临终时还对唐太宗说要防范外戚专权。她多次向唐太宗表明心迹:“妾既托
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女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
对于后宫的嫔妃们,长孙皇后非常体贴,有的嫔妃病了,她不惜停下自己的
用药去资助她们,所以她在后宫里威信极高。后宫里的稳定也为唐太宗理政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在唐太宗发怒要惩罚因为进谏而冒犯他的魏征时,长
孙皇后还极力规劝,而不是火上浇油,终于使唐太宗醒悟过来。长孙皇后对贞观
之治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至于徐妃,即徐惠,也很贤淑知礼。唐太宗后来兴土木建筑时她上疏劝止,
不可劳师动众(《旧唐书》记载)。
晚年错误与反省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
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开始犯错误的原因。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
不偿失。唐太宗因此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
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
其他机关不得限制。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宫,
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史官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
论,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
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但唐太宗这个封建时代的名君却犯
了一个大的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
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
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
,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
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