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1魅影危机免费:晏子.曹操.武松.李自成.詹天佑 各是什么东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0 15:26:49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曹操简介 (155~220)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 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 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 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 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 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 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 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 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 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 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 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 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 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 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 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 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 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 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设使 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 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 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 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 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 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 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 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 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 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 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 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 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 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 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 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 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 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 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 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 《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 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 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 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清河县人。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
  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武松
  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
  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
  。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
  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
  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
  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
  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
  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李自成简介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邹 焱:清末著名科学技术家詹天佑)

当然都是历史人物啊

晏子、曹操、李自成、詹天佑是历史人物, 武松是小说里的人物。

晏子是晏子使楚里的主人公
曹操是三国演义里的魏国帝王
詹天佑是我们中国的著名铁路工程师
武松是水浒转里的梁山14好汉,又称行者

都是东东~~不是东东~~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曹操简介 (155~220)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 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 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 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 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 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 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 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 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 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 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 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 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 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 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 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 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 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 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设使 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 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 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 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 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 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 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 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 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 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 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 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 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 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 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 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 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 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 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 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 《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 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 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 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清河县人。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
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武松
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
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
。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
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
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
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
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
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李自成简介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邹 焱:清末著名科学技术家詹天佑)

中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