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叶吉他f615:杜鹃和喜鹊是候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3/29 17:40:18

不是
候鸟一般是指有迁徙习性、随季节变化有规律的来往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的鸟类,群体大,来去的时间、地点都很有规律,有固定的越冬场所、繁殖地和迁徙地点。

总的来说,候鸟分为冬候鸟和夏候鸟。候鸟主要特征是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迁徙。我国鸟类有1300种左右,其中候鸟大约600多种,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我国候鸟有三大迁徙路线———

一个是西部路线,在干旱草原地带。包括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的候鸟,主要沿青藏高原向南迁徙到达四川以及更南部的云贵高原。我国西藏地区的候鸟有一部分飞到印度去越冬。

中部路线包括内蒙古东部、华北西部以及陕西省,候鸟主要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大巴山飞到四川以及华中、华南地区去越冬。

另外一条非常重要的路线是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的候鸟主要沿着这条路线飞到华东、华南地区,有些甚至飞到东南亚,更远的飞到澳大利亚。

一提到杜鹃,大多数鸟友都会联想到它们的托卵行为。136种杜鹃中,有此行为的约50多种。为了顺利达成巢寄生的目的,杜鹃演化出托卵9策略:1.增加可寄生的鸟种;2.产卵期配合巢主且比巢主的卵先孵出;3.卵排出的时间很短;4.卵可在输卵管中保留,并待机而出;5.卵拟态(大小、颜色、斑点);6.多产;7.诱巢主离开(调虎离山);8.移走、破坏、吃掉巢主的卵;9.雏鸟挤掉巢主幼雏。而巢主为了生存,也演化出避卵4策略:l.集团反击;2.掩蔽鸟巢;3.辨别鸟蛋能力;4.弃巢。
杜鹃属(Cuculus)
本属共有16种,台湾的杜鹃属家族是:大、中、小、四声杜鹃及鹰鹃共5种。此属都是托婴专家。许多以小饲大的奇特画面,大多是这一属的杰作。杜鹃属的幼雏,乞讨食物时的吼叫声,又大又急又久,常引来邻巢的成鸟帮忙喂食,以图清静!真的是「父母不贤,儿女不肖」。

原文: ■廖耿能
达尔文主义的丑闻?
在杜鹃鸟和巢主(受害者)的适应竞赛中,对巢主而言,这真是一种彻底的牺牲行为,只有付出,没有收获。这简直可以说是达尔文主义的丑闻,天择竟会允许杜鹃鸟得逞?!但是仔细想想:“杜鹃鸟所来自的一系列祖先,个个都曾经成功的愚弄过一位以上的巢主;但是巢主所来自的一系列祖先中,许多成员终生都末遭遇过一只杜鹃鸟,再不然即使被杜鹃鸟寄生过,却依然能繁殖成功。在这种强度不对等的天择压力下,天择将不曾伸手拯救被利用的一方。”这是英国学者道金斯对杜鹃和受害者之间的演化战争,所作的达尔文式解释。对照前文的9比4说法,受害者不是不反击,只是「不倾全力反击」而已。写到这里,杜鹃幼雏鲜艳异常的大嘴,吵死人的乞求声,晃过我的脑海,天择还真是了得!

题目: 介绍杜鹃的台湾鸟文之三
原文: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廖耿能
大杜鹃雄鸟响亮的「哭-苦」「cuck-oo」的鸣叫声,是这一亚科绝大多数家族成员洋名字的由来。而大杜鹃俗名叫Common Cuckoo,更是本亚科50种杜鹃中,最最有名,被研究得最多的鸟种。大杜鹃寄生对象高达100种以上。鹟、莺、雀、鹡鸰、文鸟都是奶妈。大杜鹃托卵三步曲是:选定巢主、窥探军情、俟机下蛋。蛋外形变化有15种以上(大小、颜色、斑点均不同),以适应不同的巢主。比较客气的,下一个蛋移掉一个蛋,免起疑心;比较狠的,就全数偷走,而且囫囵下肚,补充营养。至於幼雏50%以上也都是狠角色,滚蛋、挤雏毫不手软,以确保自己能顺利长大。在奶妈家寄养17~18天,长到80克重后,一声不吭,就随亲父母去了。续养2~3周后,就能完全独立。大杜鹃觅食范围约2~4公里,主要以蝶蛾幼虫为主食,蜻蜓、蟋蟀、甲虫、蜘蛛、蜗牛也都很喜欢,水果则很少吃。发起狠来,小型鸟的雏鸟及蛋蛋也照吃不误。在英国曾有16000~32000对,法国更高达10万~100万对,每平方公里有1~2只公鸟。20世纪后,数量有减少趋势。全世界有4个亚种,夏季分布在北纬22度以北的欧亚全区,冬季在印度、中南半岛及东南非洲。1999年台湾全年无记录,应属迷鸟。下次再聊。

台湾鸟文之四

原文: 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 廖耿能
四声杜鹃和大、中、小杜鹃长得极像,辨识上有三要诀。1.最大(至少和大杜鹃一样大);2.上体明显的深褐色;3.尾羽有一条宽阔的黑色横斑。台鉴并无此鸟,但1998年的5月及6月,金门曾有记录。四声杜鹃有二亚种:指名亚种(C.m.m.)是候鸟兼留鸟亚种。在中国的东半壁、俄罗斯东隅、韩国为夏候鸟;海南岛,喜马拉雅诸国,印、斯、缅、泰为留鸟。冬天则飞到缅甸外海的Andaman及Nicobar岛及印尼、马来西亚避寒。另一亚种
(C.m.concretus)个体较小,分布在越、泰、马、印尼,均为留鸟。繁殖期会叫出如笛声的巨响,鸣叫四音约需两秒,每分钟约23次,连续可叫5分钟,稍息后又会继续叫。在中国各地有「碗豆八哥」「关公好哭」「光棍好过」「快快割麦」等别名,广东人别说为「家婆打我」。是低地到3700米海拔的树冠鸟,偶尔也会下到地上捕食。以蝶、蛾幼虫为主食,蝴蝶、蚱蜢、蚂蚁、水果为副食。托卵於灰喜鹊、卷尾、伯劳、阔嘴鸟的巢中。幼雏除了拥有橘红色的大嘴外,乞食声和巢主的幼雏竟然相仿!本种在泰国、缅甸整年普遍可见,印尼数量较稀少,日本、巴基斯坦、台湾为迷鸟。
题目: 策略还有
原文: 杜鹃的策略还有:卵的孵化期短于寄主之卵、孵化率高、雏鸟生长特别迅速;杜鹃幼鸟体壮声强,乞食的诱惑力大;不断进食,使养父母必须不停地只喂它一个。
因为很多鸟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窝中哪只雏鸟乞食得越急切就先喂哪只、哪只雏鸟体大强壮就优先照顾,所以才会“宠坏了”杜鹃。
巢主的策略还有:改善巢穴。(我看《飞禽传》里演,织布鸟把巢穴入口缩小,使肥硕的杜鹃欲近不能!)
还有好多,我也不清楚了。
题目: 杜鹃寄生看起来不公,但是,
原文: 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杜鹃的寄主的繁殖量相当大,而杜鹃的繁殖量却很少。虽然一只雏杜鹃会毁掉一窝(五六只)寄主的雏鸟,但是,只有少量的寄主的巢中喂有杜鹃,寄主整体的群落并不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而且,通常一只杜鹃所吃掉的昆虫能够相当于甚至超过那一窝寄主的食量,所以也不会给生态平衡造成很大影响。
总之,千百年都这样下来,也就成了一种自然。

题目: 介绍杜鹃的台湾鸟文之五:中杜鹃
原文: 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别名筒鸟——橘树注)
廖耿能
台湾的鸟人,一提到中杜鹃,脑海里大概都会闪过「夏候鸟」及「不、不」这两个印象。以1999年的鸟类纪录来分析,中杜鹃在3月过境期,数量最多。全年只有2月及12月没有纪录。因此台湾的筒鸟,事实上身兼夏候、过境、留鸟三种身份。非繁殖期,中杜鹃并不出声,要知道它的存在,稍为困难些。大、中、小杜鹃,长相极类似。中、小杜鹃腹部横斑都较粗,斑距也宽些,二者间的辨识诀窍有二点。1.中杜鹃尾下覆羽有横斑。2.中杜鹃繁殖期的叫声是单调低沉连续的「不、不一不、不」四音,小杜鹃是5~6音节响亮的哨音「pot-pot-chip-chip-to-you」。中杜鹃有2亚种,指名亚种(C.s.saturatus)为候鸟型亚种,冬天分布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几内亚、东北澳沿岸;夏季繁殖於喜马拉雅南麓、缅甸、泰国、华南、台湾。另一亚种(C.s.lepidus)为留鸟型亚种,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尼、东马。中杜鹃的食性很杂,以蝶、蛾幼虫,蝗虫、蟋蟀、甲虫、蚂蚁、水果为食。莺亚科的柳莺属(Phylloscopus)、鹟莺属(Seicercus)为中杜鹃的寄生对象。

题目: 介绍杜鹃的台湾鸟文之六:小杜鹃
原文: 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
廖耿能
小杜鹃没有衍生出不同亚种。但大、中、小杜鹃的雌鸟,都有灰色型及褐色型之分。小杜鹃冬季活动於印度、斯里兰卡、东非,夏季则繁衍后代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之北,喜马拉雅山麓、缅北、中、日、韩……等地区,在东非及尼泊尔都算是普鸟。台鉴将小杜鹃列为稀有夏候鸟,中鉴则列为稀有过境鸟。台湾1999年的纪录,综合了二家之说,4月及7、8两月都有一两笔纪录。因此小杜鹃在台湾是稀有的夏候及过境鸟,应该是很接近事实的。每年4月,小杜鹃在冬候区,都吃得脑满肠肥的,一声也不吭。雄鸟飞到夏候区后,才开始发出怪异、抑扬起伏的5~6连音(华北方言演绎为“点灯捉虼子”——橘树注)。顺利交配后,雌鸟就将卵托育给莺亚科及画眉亚科。小杜鹃的主食是昆虫的幼虫,膜翅类的蚂蚁、蜜蜂也是菜单。

题目: 介绍杜鹃的台湾鸟文之七——鹰鹃
原文: 鹰鹃(Cuculus sparverioides)
廖耿能
鹰鹃的羽色(腮至胸纵斑,腹部横斑)、外形、大小、飞行姿态和凤头苍鹰神似,和台湾松雀鹰及赤腹鹰亚成鸟也很像。展翅飞行时,可以鹃假鹰威,将诸如喜鹊等鸟吓出巢外来,有利於巢寄生或自行育雏。这在杜鹃中,也算是一绝了。鹰鹃有二亚种,指名亚种(C.s.s.)是候鸟型亚种,在东、南印、孟加拉、泰国、婆罗洲(赤道以南)、菲律宾度冬,夏天繁衍后代於北巴、东北印、尼泊尔、中南半岛、大陆中、南、东的半壁江山以及台湾。另一亚种(C.s.cocki),体型稍小,是留鸟型亚种。马来半岛的山岳、苏门答腊、婆罗洲(赤道以北)、云南、海南岛都有它的芳踪。1999年,台湾除了12月1月2月外,都有鹰鹃出没,而以4、5、6、7月数量较多。在所有分布区,鹰鹃都活动於900~3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区。蝶蛾的幼虫是鹰鹃的主食,蟋蟀、蚱蜢、甲虫、蟑螂、蚂蚁、蜘蛛、草莓……是副食品。繁殖期的早晨及太阳下山后(反正就是较凉快的时候),会发出各种三连哨音,说中文的,听作「哭够了、哭够了」(河北方言演绎为“顶水——盆儿”——橘树注),讲洋文的听为「pi-pi-ha」或「brain fe-ver」(头壳烧坏之意)。更麻烦的是,两个亚种的叫声,也有些不同,对鸟人是一大考验。
题目: 介绍杜鹃的台湾鸟文之八——红翅凤头鹃
原文: 冠郭公(Clamator coromandus)
廖耿能
杜鹃亚科12属50种之中,只有凤头鹃属(Clamator)的四种具有羽冠,而冠郭公又是四种之中色彩最亮丽的一种。眼背翼颈喉分别为:红、黑、栗、白、橙五色。冠郭公飞行时,上体呈褐翅黑身2色,非常醒目,故又名红翅凤头鹃。冠郭公为单型种,北印、尼泊尔、华东、华南地区为繁殖大本营;冬季则迁移到印度、斯里兰卡、印尼、马来西亚;北印、中南半岛、海南岛则属留鸟。除尼泊尔为周布普遍外,其他地区数量都是不普遍到稀有
种。1999年4月野柳、澎湖各有一笔纪录;10月四草也有1笔记录。台湾和中国野鸟图鉴皆将之列为迷鸟,不排除升格为稀有春、秋过境鸟的可能。平常多单独或成对活动於平地至2450米的树林间。冬季安静,繁殖期很吵。叫声为「咕、咕、咕」二至三音,非常尖锐,有时会发出类似喜鹊的刺耳叫声。以大型昆虫的幼虫为主食,甲虫、螳螂、蚂蚁、蜘蛛也都吃。产卵於笑鸦、噪鹃(同亚科不同属!)的巢中。求偶三步曲算是「简单型」的:鸣叫、献食、上车。且后两步常是一起进行,算是急色儿也!最后一篇将介绍噪鹃、番鹃(小鸦鹃)、褐翅鸦鹃.
喜鹊并非是候鸟...他是一种属于高山上的杂食鸟类喔

不是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