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元以下的无人机:茶的分类和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0 12:32:16
各种茶都有什么保健作用?
为什么要喝新茶!

茶的分类

一、茶树的品种

1.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山茶科、茶属,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属,三百八十馀种,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门(Division)-种子植物门

亚门(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亚门

纲(Class)-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Subclass)-离瓣花亚纲

目(Order)-侧膜胚座目

亚目(Suborder)-山茶亚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属(Genus)-茶属

种(Seoecies)-茶

2.台湾原有栽培主要优良品种

(1) 青心乌龙(别名:青心、种籽、种茶、软枝乌龙、正□)

树型稍小,枝叶较密,叶色呈浓绿色而富光泽,幼芽呈紫 红色。本品种在台茶开创初期即由福建安溪县引入,由于制茶品质优异,全省各茶区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园面 积38,216公顷中,占栽培面积第一位(48.4%),直至光复前夕均以青心乌龙之栽培面积为最广,目前则以台北文 山茶区及南投冻顶茶区等种植最多。本品种适于制作包种及乌龙茶。

(2) 大叶乌龙(别名:乌龙种)

树形高大,枝条粗大,枝叶较少,叶色呈暗绿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红色,树势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产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门、深坑、石碇等为主 产地,目前栽培面积有逐渐减少之趋势。

(3) 青心大□(别名:大□、青心)

树形稍大,叶形呈长椭园形,中央最阔,锯齿较锐利,叶 色呈暗绿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红色。本品种至光复后由于政府推广,且树势强、生产性高,至民国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积已凌驾青心乌龙等品种而占第一位,目前以关西、竹东、北埔、峨眉等地为主产地。由于适制性 大,目前仍为本省茶区栽培面积最广之品种。

(4) 硬枝红心(别名:大广红心)

树形稍大,枝叶稍疏,叶形呈长椭圆披针形,锯齿锐利大 小不等,叶色呈紫红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红色。本品种萌芽期长,树势强健,收量居中。原产地为台北 县金山乡,目前以石门乡为主产地。

(5) 阿萨母

分枝绸密,叶形较大,本品种种于1920年前后,由日人从 印度引入,经平镇试验所试验证实其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适种于鱼池茶区,故日本政府于1936年于鱼池区设红 茶试验所,专事印度种之驯化试验及繁殖推广。光复后由于政府大力推广,栽培面积曾达二千公顷。

(6) 红心大□

树形稍大,叶形长椭圆形,叶色呈绿色,侧脉几乎同叶色 ,故无最不明显的品种,幼芽带红色。树势尚强,生长迅速,但不及硬枝红心与大叶乌龙,本品种之主要产地为新 埔、竹东、峨眉等乡镇。

(7) 黄心乌龙

树形稍大,枝叶著生稍密且开展,外形近于红心大□种。 树势旺盛时叶色浓绿,树势衰老时叶色则呈黄绿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绿色。本品种以头屋乡为主产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制造乌龙茶白毫多,外观品质优良,故在名茶区老田寮地区种植最多。

(8) 铁观音

树形稍大,枝条肥大,叶形椭圆形,叶面最为开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转大波浪状为其特徵,侧脉间隆起呈皱纹状,幼芽稍带红色,产量少。本品种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为原产地,于1919年由木栅龙业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栅为主产地。

3.近年育成之优良新品种

茶叶改良场研究育成之茶树新品种,自民国五十八年之台茶一 号起至今已发展至台茶十七号,其中除台茶七号、八号为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研究育成外,其馀均由桃园县台湾茶业改良场 育成。

(1) 台茶十二号(别名:金萱)

树身属横张型,叶呈淡绿色、阔椭圆形,叶片比青心大□ 大,产收量较青心乌龙、台茶十三号高,对于青心乌龙最易患之枯枝病则具抵抗性。本品种适于制造半发酵茶(包 括:包种茶、乌龙茶、冻顶茶、水仙、铁观音等),其香气及滋味带浓厚而沈郁之玉兰香,宜富甘韵。「金萱」种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齐,适于发展机械化采收。

(2) 台茶十三号(别名:翠玉)

树型较台茶十二号稍直立,叶呈绿色、大椭圆型,与金萱 同适于制作青茶,但产量较金萱低,香气、滋味不及金萱浓厚。

二、茶的分类

自古以来茶叶即因其不同之色泽,外形及产期、制法而有不同之 分类,晋郭璞所著之尔雅注中『早取为荼,晚取为茗』可算是对茶最早之分类记载了,其后之唐、宋、元、明、清等则因各朝代 饮茶风气之不同及茶产地的增加而在分类法上有所改变,也更趋细分。

唐:

唐朝时全国的茶约莫有四、五十种之多,在陆羽所著之茶经 中依茶之外形概分为□茶、散茶、末茶及饼茶四类,□茶是将茶叶压制成固定形状之茶砖,散茶是经烘焙后立即收藏之 茶乾,末茶是将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饼茶则是鲜叶杀菁后□ 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饼。

宋:

宋朝时期饮茶之风更为普遍,茶之种类亦多至百馀种,其制 法主要延续唐朝之蒸菁团茶,并发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献通考的记载可知依当时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腊茶等三类 ,而这三种又可依其品质之不同再细分为数个等级。

元:

在元朝团茶渐被淘汰,散茶则为发展主流,并依茶菁之鲜嫩 程度分为芽茶与叶茶两大类。

明清:

至明清时,各茶的制作技术均已甚为发达,建立了许多不 同的分类系统,其分类依据包括了产地、季节、茶树品种、形状、色香味、外观色泽、制法、销路等各有特色。

近代分类法:

近代茶类品系极多,但除前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吴振铎先生曾 将各国生产之茶类以科学化之分类法将其分为 5纲、12目、31群 、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发酵程度、茶形、季节及烘焙程度来分类。

发酵:

根据发酵程度之不同可分为不发酵茶、部份发酵茶与全发 酵茶,绿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包括有碧罗春、龙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类属部份发酵茶,包括了包 种、乌龙、铁观音、水仙等,而全发酵茶则包括了各类的红茶。

烘焙:

利用焙火程度来分类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分法,并没有严格 的界定,它是根据焙火的轻重将茶概分为生茶与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轻重,分为轻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茶形:

各种茶类因制造技术及采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观, 常见的有条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种茶的茶菁因市场之供需,可依不同制造方法制成各 种不同外观的茶叶。

季节:

一棵茶树不一定全年皆可采摘,大部分生产茶叶的地区皆 有其特定的摘采期,在台湾由于气候适宜部份地区一年可采收六次,因此因采摘季节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 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中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共七类。而中国有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等四大茶区。地方广,种类多,制法也都各不相同。中国茶名之多;品种之杂,更是难以详述。参考诸多资料后,只好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茶发酵程度、茶色、产茶季节、萎凋程度、制造程序、茶树的品种、薰花种类、焙火程度、高山与平地的不同作了一些分类说明。

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能够找到许多的实例。茶的这一作用我们的古人就有认识。唐代的《本草拾遗》记载“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但是不同的茶因为成份不一样,所以上面提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相同的茶叶在之差过程中用的方法不同对茶叶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发酵过的、没有发酵过的和版发酵的茶其成份作用就是不一样的。相同的茶饮用时的方法不同对茶的效用也有影响,例如用水的温度高低、浸泡的时间长短等等。茶的保存时间也有影响,所以人们往往喜欢饮用新茶。

由韩斌、韩文领著的《饮茶养生与药茶疗病秘验方》一书中,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应该是很全面的了:

1、助消化。

2、提神醒脑。

3、延年益寿。

4、降血脂、减肥。

5、明目。

6、利尿、消肿。

7、抗菌消炎。

8、抗动脉硬化。

9、降血压、防高血压。

10、防治冠心病。

11、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

12、安神、镇静、陶冶性情。

13、营养剂。

14、可治糖尿病。

15、美容作用。

16、防治贫血。

17、抗疲劳、解疲劳的作用。

18、醒酒、解酒毒。

19、生浸解渴。

20、防癌、抗癌。

21、益气增力。

22、抗菌止泻。

23、解毒。

24、增加人体的适应力。

25、抗结核病。

26、除异味、消口臭。

27、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

28、抗病毒。

29、保护牙齿。

30、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31、外用于消炎、抗菌等。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茶叶当然也不是什么仙药;不过,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成分,所以,它不失是一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良好饮料。

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古书中就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

茶的分类

一、茶树的品种

1.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山茶科、茶属,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属,三百八十馀种,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门(Division)-种子植物门

亚门(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亚门

纲(Class)-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Subclass)-离瓣花亚纲

目(Order)-侧膜胚座目

亚目(Suborder)-山茶亚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属(Genus)-茶属

种(Seoecies)-茶

2.台湾原有栽培主要优良品种

(1) 青心乌龙(别名:青心、种籽、种茶、软枝乌龙、正□)

树型稍小,枝叶较密,叶色呈浓绿色而富光泽,幼芽呈紫 红色。本品种在台茶开创初期即由福建安溪县引入,由于制茶品质优异,全省各茶区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园面 积38,216公顷中,占栽培面积第一位(48.4%),直至光复前夕均以青心乌龙之栽培面积为最广,目前则以台北文 山茶区及南投冻顶茶区等种植最多。本品种适于制作包种及乌龙茶。

(2) 大叶乌龙(别名:乌龙种)

树形高大,枝条粗大,枝叶较少,叶色呈暗绿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红色,树势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产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门、深坑、石碇等为主 产地,目前栽培面积有逐渐减少之趋势。

(3) 青心大□(别名:大□、青心)

树形稍大,叶形呈长椭园形,中央最阔,锯齿较锐利,叶 色呈暗绿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红色。本品种至光复后由于政府推广,且树势强、生产性高,至民国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积已凌驾青心乌龙等品种而占第一位,目前以关西、竹东、北埔、峨眉等地为主产地。由于适制性 大,目前仍为本省茶区栽培面积最广之品种。

(4) 硬枝红心(别名:大广红心)

树形稍大,枝叶稍疏,叶形呈长椭圆披针形,锯齿锐利大 小不等,叶色呈紫红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红色。本品种萌芽期长,树势强健,收量居中。原产地为台北 县金山乡,目前以石门乡为主产地。

(5) 阿萨母

分枝绸密,叶形较大,本品种种于1920年前后,由日人从 印度引入,经平镇试验所试验证实其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适种于鱼池茶区,故日本政府于1936年于鱼池区设红 茶试验所,专事印度种之驯化试验及繁殖推广。光复后由于政府大力推广,栽培面积曾达二千公顷。

(6) 红心大□

树形稍大,叶形长椭圆形,叶色呈绿色,侧脉几乎同叶色 ,故无最不明显的品种,幼芽带红色。树势尚强,生长迅速,但不及硬枝红心与大叶乌龙,本品种之主要产地为新 埔、竹东、峨眉等乡镇。

(7) 黄心乌龙

树形稍大,枝叶著生稍密且开展,外形近于红心大□种。 树势旺盛时叶色浓绿,树势衰老时叶色则呈黄绿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绿色。本品种以头屋乡为主产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制造乌龙茶白毫多,外观品质优良,故在名茶区老田寮地区种植最多。

(8) 铁观音

树形稍大,枝条肥大,叶形椭圆形,叶面最为开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转大波浪状为其特徵,侧脉间隆起呈皱纹状,幼芽稍带红色,产量少。本品种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为原产地,于1919年由木栅龙业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栅为主产地。

3.近年育成之优良新品种

茶叶改良场研究育成之茶树新品种,自民国五十八年之台茶一 号起至今已发展至台茶十七号,其中除台茶七号、八号为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研究育成外,其馀均由桃园县台湾茶业改良场 育成。

(1) 台茶十二号(别名:金萱)

树身属横张型,叶呈淡绿色、阔椭圆形,叶片比青心大□ 大,产收量较青心乌龙、台茶十三号高,对于青心乌龙最易患之枯枝病则具抵抗性。本品种适于制造半发酵茶(包 括:包种茶、乌龙茶、冻顶茶、水仙、铁观音等),其香气及滋味带浓厚而沈郁之玉兰香,宜富甘韵。「金萱」种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齐,适于发展机械化采收。

(2) 台茶十三号(别名:翠玉)

树型较台茶十二号稍直立,叶呈绿色、大椭圆型,与金萱 同适于制作青茶,但产量较金萱低,香气、滋味不及金萱浓厚。

二、茶的分类

自古以来茶叶即因其不同之色泽,外形及产期、制法而有不同之 分类,晋郭璞所著之尔雅注中『早取为荼,晚取为茗』可算是对茶最早之分类记载了,其后之唐、宋、元、明、清等则因各朝代 饮茶风气之不同及茶产地的增加而在分类法上有所改变,也更趋细分。

唐:

唐朝时全国的茶约莫有四、五十种之多,在陆羽所著之茶经 中依茶之外形概分为□茶、散茶、末茶及饼茶四类,□茶是将茶叶压制成固定形状之茶砖,散茶是经烘焙后立即收藏之 茶乾,末茶是将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饼茶则是鲜叶杀菁后□ 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饼。

宋:

宋朝时期饮茶之风更为普遍,茶之种类亦多至百馀种,其制 法主要延续唐朝之蒸菁团茶,并发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献通考的记载可知依当时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腊茶等三类 ,而这三种又可依其品质之不同再细分为数个等级。

元:

在元朝团茶渐被淘汰,散茶则为发展主流,并依茶菁之鲜嫩 程度分为芽茶与叶茶两大类。

明清:

至明清时,各茶的制作技术均已甚为发达,建立了许多不 同的分类系统,其分类依据包括了产地、季节、茶树品种、形状、色香味、外观色泽、制法、销路等各有特色。

近代分类法:

近代茶类品系极多,但除前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吴振铎先生曾 将各国生产之茶类以科学化之分类法将其分为 5纲、12目、31群 、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发酵程度、茶形、季节及烘焙程度来分类。

发酵:

根据发酵程度之不同可分为不发酵茶、部份发酵茶与全发 酵茶,绿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包括有碧罗春、龙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类属部份发酵茶,包括了包 种、乌龙、铁观音、水仙等,而全发酵茶则包括了各类的红茶。

烘焙:

利用焙火程度来分类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分法,并没有严格 的界定,它是根据焙火的轻重将茶概分为生茶与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轻重,分为轻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茶形:

各种茶类因制造技术及采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观, 常见的有条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种茶的茶菁因市场之供需,可依不同制造方法制成各 种不同外观的茶叶。

季节:

一棵茶树不一定全年皆可采摘,大部分生产茶叶的地区皆 有其特定的摘采期,在台湾由于气候适宜部份地区一年可采收六次,因此因采摘季节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 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叶的故乡就是中国,它和丝绸都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奉献给全世界人类的重要发明。早在5000多年前,相传中华民族的远祖神农氏在位时,他为了寻找治病的草药,不幸染上了72种病毒,痛苦不堪,最后找到了茶才解了毒。从此,人们才知道了茶能治病,具有药用功能。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发现茶叶煮水还具有很强的解渴作用,因此,中国人开始对茶情有独钟,中国的茶文化从此诞生了。

说起中国的茶,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让我们知道一下茶的分类,总的来说,茶分为:一类是基本茶类,一类是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果味茶、保健茶。

这两类茶叶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如绿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它的品种主要有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江西庐山的云雾、安徽的六安瓜片以及河南的信阳毛尖。

红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红汤红。品种主要有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和江西的宁红等。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品种主要有福建的武夷山岩茶、安溪的铁观音、台湾的冻顶乌龙等。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黑茶的发酵时间比较长,叶色黝黑,所以叫做黑茶,可以直接饮用。

再加工茶中的花茶一般是由绿茶吸收花香后特制而成的,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流行,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和桂花花茶等。

紧压茶是将茶叶经过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如砖茶、普洱茶等,因此便于贮存和运输,一般都销往我国的边疆地区。在中国古代,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是由朝廷垄断经营的,是否卖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茶叶为中央朝廷控制边疆的一种手段,当时,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主要就是砖茶。

果味茶和保健茶的发明时间比较晚,果味茶就是在生产中加入果汁制成的茶饮料,如柠檬茶、桔汁茶等,保健茶则是在茶中加入了中草药,加强了茶叶的防病治病功效。

从采制茶叶的时间上看,我们还可以将茶分为春茶和夏、秋茶。春茶,顾名思义就是穿天采制的茶叶,因为茶树经过一冬的修养生息,所含的各种有效物质比较高,因此香气强烈,滋味鲜爽,茶质较好。夏茶因为夏季气温高,光和作用强,滋味较春茶苦。秋茶因为经过两季采摘,营养物质显著减少,所以滋味淡薄。一般来说,特别是绿茶,春茶相对较好。

茶叶除了解渴的功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人体有一种特殊的保健功能。概括说来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兴奋功能,茶冲中有一种物质叫咖啡碱,能兴奋人的中枢神经,能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利尿功能,常喝茶水可治疗水肿、急性肝炎等疾病。第三,预防动脉硬化,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物质有活血化淤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经常喝茶的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较低。第四,抗菌功能,茶叶中有一种物质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能将细茵杀死。因此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可以消炎杀菌。口腔发炎、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第五,减肥功能,茶叶中的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减肥茶。

茶叶除了保健功能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如茶水可以去鱼腥,把鱼放在温茶水中泡5—10 分钟,鱼就没那么腥了。泡过的茶叶晒干后还可以做茶畔枕头,闻起来清香,睡起来也会心情舒畅。茶叶还可以用来煮肉,如在煮牛肉时放入一个茶叶包,牛肉不仅烂得快,味道还很清香。

茶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反还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茶叶在漫长的煎煮过程中,经过2000多年来的历史演变,茶文化真正地成为了一种艺术。制茶工艺、茶具、烹茶过程,甚至连用来冲茶的水也都有了很多专门的讲究,如制茶工艺有很多种方法,茶具有很多种造型,烹茶有煎、煮、点、冲等多种方法。说起来,用来冲茶的水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了,但在古代连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乾隆皇帝嗜茶如命,曾经六下江南,每到一地都要品味一下当地的名茶名水,他自带一个量水用的量器,专门测量水的轻重,水质的好坏,他非常注意饮茶的水品,提出“水以轻为贵”,他认为,荷叶上的露珠水是最好的。对于水的品味,我还可以再讲一个小故事,在《红楼梦》第41回,妙玉烹茶给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还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说:这水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专门用来烹茶用的。从梅花上收集雪当然要比从荷叶上收集露水更困难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水的品味是如何重视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自己的人生享受、幸福体验和对艺术的品味都溶入到了这一片小小的天地里,这是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可喜的是,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也学会了从品茶中去寻找一点精神上的安逸。如今,在各种网吧、酒吧林立的现代都市里,茶馆也悄然兴起,以茶会友、以茶交心、闹中取静已成为休闲的时尚之一,也许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现代延续,也许这就是中国的现代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