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汇胜纸业有限公司:关于硬盘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12:41:55
硬盘损伤了能修复吗?(如用BT太多而损伤的硬盘等等)

固态硬盘肯定是要快很多了,主要就是容量问题。
如果新加入的120G空间够安装游戏的还是建议固态。
而且原来的500G还可以留用,电脑挂着3个硬盘。

可以,用低格.
一般在遇到下列两类情况时,需要对硬盘进行低格,一是当硬盘出现了很严重的错误,用分区、高级格式化等方法都无法解决,二是当硬盘出现坏道时,可以做低级格式化处理。所谓“低格”,简单说就是将硬盘视作“裸盘”,重新进行划分磁道和扇区、标注地址信息、设置交叉因子等操作,如果是逻辑坏道,“低格”后一般可以修复。如果是物理坏道,则可能被屏蔽掉。“低格”的过程进行得很慢,若中途出现掉电死机等意外情况,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由于“低格”时要使硬盘的低层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对硬盘的寿命肯定有影响,所以一般轻易不要对硬盘进行“低格”操作。(我个人认为无论清除什么“恶性”病毒都用不着劳“低格”的大驾,最多重新分区,高格就行了。当然有坏道时另当别论了,“死马当活马”医嘛。)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千万不要进行低格!
在网上有万能低格工具,你查找一下.

BT不会怎么损伤硬盘的
而且是逻辑坏道都很好修复的

硬盘使用要注意。硬盘是个娇贵的东东,所以要保护好。硬盘损伤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一般物理坏道难以修复,逻辑坏道可以修复。BT可能会让硬盘工作压力加大,所以可能减少硬盘使用寿命,并不一定BT就不能用。其实对于BT到底对硬盘有多大损害还没有定论。不过频繁对硬盘读写当然会对硬盘不太好。

一直以来,硬盘都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件。十几年来,计算机CPU的运行速度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从几十MHz提高到现在的3GHz以上,计算和处理功能已经过了几代飞跃。其他零部件,诸如显卡、声卡和光驱也已经换了很多代,只有硬盘这个最主要的存储设备,虽然容量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由于硬盘转速和磁盘密度的提高,硬盘比以前更加容易损坏。一般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硬盘出现故障,还在质保期内的话当然是尽快找到销售商要求保修或者更换;但是现在绝大部分IDE硬盘的质保期只有一年,在这个时期过后硬盘出了故障,就只能考虑花钱修理或者购买新的硬盘了。
<P> 刚用了一年多或者两年的硬盘就这样扔掉,当然非常可惜,大部分用户也都希望能花最少的钱使自己的计算机各零部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用途。出于对这种节省心理的迎合,这两年二手硬盘市场发展很快,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以维修硬盘作为卖点的硬盘维修公司,更出现了很多据说能修理硬盘坏道的硬盘维修软件,譬如HDD Regenerator、MHDD、PC-3000和效率源等等,其中有一些更是宣传自己是专业软件,可以修复硬盘的物理坏道而且不影响硬盘容量从而卖到了一万多元的天价。尤其是当俄罗斯的PC-3000进入中国后,这方面的信息就更加受到瞩目。
<P> [编注:PC-3000是由俄罗斯著名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商用专业修复硬盘综合工具,它能破解各种型号的硬盘专用CPU的指令集,解读各种硬盘的Firmware(固件),从而控制硬盘的内部工作,实现硬盘内部参数模块读写和硬盘程序模块的调用,最终达到以软件修复多种硬盘缺陷的目的。另外,它在数据恢复方面也有其特别的功效,大部分OEM硬盘厂商也很难全部掌握这些功能。ACE Laboratory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研究,PC-3000 V12(最新版本)已能支持大部分新旧型号的IDE接口硬盘,容量从40MB至200GB。其强劲的修复硬盘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国的专业硬盘维修公司所认可,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数千个专业级用户,据说每天用PC-3000修复好数千到上万个缺陷硬盘。]
<P>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真的能把有物理坏道的硬盘修好,那么就可以省下买新硬盘的钱了;对于二手硬盘销售商来说,一个有坏道的硬盘和一个没有坏道的价格差很多,如果能把有坏道的摇身一变成为没有坏道的,可以多挣很多利润;对于专门修理硬盘人的来说,有了这些软件就可以用一台计算机一张桌子开店了,平均每修理好一个硬盘收40元那也是非常好的生意;而对于销售这些软件的代理来说,每销售一套就是7000~8000元人民币的利润,更加是肥得漏油的生意。因此,在种种力量的促使下,各种不同的群体怀着不同的目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宣传,使这些软件变得更加瞩目。由此,在很多以硬盘维修、二手硬盘和硬盘技术为主题的论坛上引发了很大规模的讨论甚至骂战。
<P> 那么,软件能够修复硬盘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从硬盘内部的结构谈起,先搞清楚硬盘损坏的原因和机理。
<P align=center><STRONG>硬盘的结构</STRONG>
<P> 关于硬盘结构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不过真正要说清楚的话,就算专门出一本书也说不完,因此这里就不再从头细细讲述了。只是要讲明白一点,到目前为止,在很多文章、技术资料甚至教科书里面讲述的硬盘结构模式,已经是非常老式的硬盘结构了。对于现在的新硬盘来说,都已经全部不采用这样的结构,而是采用了更为复杂、也更加科学的结构方式。
<P> 在老式硬盘中,采用的都是比较古老的CHS (Cylinder/Head/Sector)结构体系。因为很久以前,在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Disk Geometry),即是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3D寻址方式。
<P align=center><A href="http://photo.sohu.com/2004/03/15/99/Img219439909.jpg" target=_blank><IMG height=490 src="http://photo.sohu.com/2004/03/15/99/Img219439914.jpg" width=400 border=0></A><BR>CHS结构体系 </P>
<P> 其中:磁头数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最大为255(用8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1023(用10个二进制位存储);扇区数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最大为63(用6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512个字节,理论上讲你可以取任何一个你喜欢的数值,但好像至今还没有发现取别的值的。
<P>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255×1023×63×512/1048576=8024MB(1M=1048576Bytes)
<P>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255×1023×63×512/1000000=8414MB(1M=1000000Bytes)
<P> 由于在老式硬盘的CHS结构体系中,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软盘也是一样)。为了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现在硬盘厂商都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这也就是说,每个扇区的磁道长度相等,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采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而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厂商通常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LBA、LARGE、NORMAL)。而随着磁盘密度的增加、机构的进一步复杂、功能和速度上的提高,如今的硬盘都会在磁盘里面划分出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称为“系统保留区”的区域,用来储存硬盘的各种信息、参数和控制程序,有的甚至把硬盘的Fireware也做到了系统保留区里面(原来这些信息都是储存在硬盘控制电路板的芯片上的)。这样虽然可以进一步简化生产的流程,加快生产速度和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另一方面,却又大大增加了硬盘出现致命性损坏的几率和缩短了硬盘的使用寿命。我十几年前的200MB硬盘和8年前的1.2GB硬盘到现在还用得非常好,别说是坏道,连运行时的声音都是没有的,但是到后来的4.3GB、6.4GB、10GB、20GB硬盘,都没有能用超过4年的,全部坏掉了。<BR><P align=center><STRONG>硬盘损坏的种类</STRONG>
<P> 一般来说,硬盘的损坏按大类可以分为硬损坏和软损坏。
<P> 硬损坏包括磁头组件损坏、控制电路损坏、综合性损坏和扇区物理性损坏(一般人称之为物理坏道)四种。
<P> 磁头组件损坏:主要指硬盘中磁头组件的某部分被损坏,造成部分或全部磁头无法正常读写的情况。磁头组件损坏的方式和可能性非常多,主要包括磁头脏、磁头磨损、磁头悬臂变形、磁线圈受损、移位等。
<P> 控制电路损坏:是指硬盘的电子线路板中的某一部分线路断路或短路,或者某些电气元件或IC芯片损坏等等,导致硬盘在通电后盘片不能正常起转,或者起转后磁头不能正确寻道等。
<P> 综合性损坏:主要是指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使硬盘产生的种种问题。有些是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热或者其他关系导致部分芯片老化;有些是硬盘在受到震动后,外壳或盘面或马达主轴产生了微小的变化或位移;有些是硬盘本身在设计方面就在散热、摩擦或结构上存在缺陷。种种的原因导致硬盘不稳定,经常丢数据或者出现逻辑错误,工作噪音大,读写速度慢,有时能正常工作但有时又不能正常工作等。
<P> 扇区物理性损坏:是指因为碰撞、磁头摩擦或其他原因导致磁盘盘面出现的物理性损坏,譬如划伤、掉磁等。
<P> 软损坏包括磁道伺服信息出错、系统信息区出错和扇区逻辑错误(一般又被称为逻辑坏道)。
<P> 磁道伺服信息出错:是指因为某个物理磁道的伺服信息受损或失效,导致该物理磁道无法被访问。
<P> 系统信息区出错:是指硬盘的系统信息区(硬盘内部的一个系统保留区,里面又分成若干模块,保存了许多硬盘出厂的参数、设置信息和内部控制程序)在通电自检时读不出某些模块的信息或者校验不正常,导致硬盘无法进入准备状态。
<P> 扇区逻辑错误:是指因为校验错误(ECC错误和CRC错误)、扇区标志错误(IDNF错误)、地址信息错误(AMNF错误)、坏块标记错误(BBM)等原因导致该扇区失效。
<P> 一般来说,修复硬盘的软损坏是可能的,很多硬盘厂商发布的硬盘管理和维护软件(DM)都具备修复硬盘软损坏的能力。像扇区逻辑错误这样的问题,即使是一般的低级格式化软件,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不过在所有的软损坏当中,系统信息区出错属于比较难以修复的种类,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厂商同一种型号的硬盘,系统信息区也不一定相同;而且硬盘厂商对于自己产品的系统信息区内容和读取的指令代码,一般是不公开的。但是对于IBM和日立的硬盘用户来说就比较幸运了,日立的DFT和IBM的DDD-SI软件对系统信息区出错还是有比较高的修复成功率的。这两个软件可是真真正正由硬盘的生产厂商发布的硬盘维修软件啊(DFT还是免费的),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效率和可靠性比起那些要价过万的第三方编写的软件都要高很多,可惜只对IBM和日立的产品有效。 <BR><br>
[华军软件园-资讯中心]

一直以来,硬盘都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件。十几年来,计算机CPU的运行速度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从几十MHz提高到现在的3GHz以上,计算和处理功能已经过了几代飞跃。其他零部件,诸如显卡、声卡和光驱也已经换了很多代,只有硬盘这个最主要的存储设备,虽然容量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由于硬盘转速和磁盘密度的提高,硬盘比以前更加容易损坏。一般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硬盘出现故障,还在质保期内的话当然是尽快找到销售商要求保修或者更换;但是现在绝大部分IDE硬盘的质保期只有一年,在这个时期过后硬盘出了故障,就只能考虑花钱修理或者购买新的硬盘了。
<P> 刚用了一年多或者两年的硬盘就这样扔掉,当然非常可惜,大部分用户也都希望能花最少的钱使自己的计算机各零部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用途。出于对这种节省心理的迎合,这两年二手硬盘市场发展很快,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以维修硬盘作为卖点的硬盘维修公司,更出现了很多据说能修理硬盘坏道的硬盘维修软件,譬如HDD Regenerator、MHDD、PC-3000和效率源等等,其中有一些更是宣传自己是专业软件,可以修复硬盘的物理坏道而且不影响硬盘容量从而卖到了一万多元的天价。尤其是当俄罗斯的PC-3000进入中国后,这方面的信息就更加受到瞩目。
<P> [编注:PC-3000是由俄罗斯著名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商用专业修复硬盘综合工具,它能破解各种型号的硬盘专用CPU的指令集,解读各种硬盘的Firmware(固件),从而控制硬盘的内部工作,实现硬盘内部参数模块读写和硬盘程序模块的调用,最终达到以软件修复多种硬盘缺陷的目的。另外,它在数据恢复方面也有其特别的功效,大部分OEM硬盘厂商也很难全部掌握这些功能。ACE Laboratory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研究,PC-3000 V12(最新版本)已能支持大部分新旧型号的IDE接口硬盘,容量从40MB至200GB。其强劲的修复硬盘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国的专业硬盘维修公司所认可,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数千个专业级用户,据说每天用PC-3000修复好数千到上万个缺陷硬盘。]
<P>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真的能把有物理坏道的硬盘修好,那么就可以省下买新硬盘的钱了;对于二手硬盘销售商来说,一个有坏道的硬盘和一个没有坏道的价格差很多,如果能把有坏道的摇身一变成为没有坏道的,可以多挣很多利润;对于专门修理硬盘人的来说,有了这些软件就可以用一台计算机一张桌子开店了,平均每修理好一个硬盘收40元那也是非常好的生意;而对于销售这些软件的代理来说,每销售一套就是7000~8000元人民币的利润,更加是肥得漏油的生意。因此,在种种力量的促使下,各种不同的群体怀着不同的目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宣传,使这些软件变得更加瞩目。由此,在很多以硬盘维修、二手硬盘和硬盘技术为主题的论坛上引发了很大规模的讨论甚至骂战。
<P> 那么,软件能够修复硬盘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从硬盘内部的结构谈起,先搞清楚硬盘损坏的原因和机理。
<P align=center><STRONG>硬盘的结构</STRONG>
<P> 关于硬盘结构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不过真正要说清楚的话,就算专门出一本书也说不完,因此这里就不再从头细细讲述了。只是要讲明白一点,到目前为止,在很多文章、技术资料甚至教科书里面讲述的硬盘结构模式,已经是非常老式的硬盘结构了。对于现在的新硬盘来说,都已经全部不采用这样的结构,而是采用了更为复杂、也更加科学的结构方式。
<P> 在老式硬盘中,采用的都是比较古老的CHS (Cylinder/Head/Sector)结构体系。因为很久以前,在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Disk Geometry),即是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3D寻址方式。
<P align=center><A href="http://photo.sohu.com/2004/03/15/99/Img219439909.jpg" target=_blank><IMG height=490 src="http://photo.sohu.com/2004/03/15/99/Img219439914.jpg" width=400 border=0></A><BR>CHS结构体系 </P>
<P> 其中:磁头数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最大为255(用8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1023(用10个二进制位存储);扇区数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最大为63(用6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512个字节,理论上讲你可以取任何一个你喜欢的数值,但好像至今还没有发现取别的值的。
<P>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255×1023×63×512/1048576=8024MB(1M=1048576Bytes)
<P>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255×1023×63×512/1000000=8414MB(1M=1000000Bytes)
<P> 由于在老式硬盘的CHS结构体系中,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软盘也是一样)。为了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现在硬盘厂商都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这也就是说,每个扇区的磁道长度相等,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采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而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厂商通常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LBA、LARGE、NORMAL)。而随着磁盘密度的增加、机构的进一步复杂、功能和速度上的提高,如今的硬盘都会在磁盘里面划分出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称为“系统保留区”的区域,用来储存硬盘的各种信息、参数和控制程序,有的甚至把硬盘的Fireware也做到了系统保留区里面(原来这些信息都是储存在硬盘控制电路板的芯片上的)。这样虽然可以进一步简化生产的流程,加快生产速度和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另一方面,却又大大增加了硬盘出现致命性损坏的几率和缩短了硬盘的使用寿命。我十几年前的200MB硬盘和8年前的1.2GB硬盘到现在还用得非常好,别说是坏道,连运行时的声音都是没有的,但是到后来的4.3GB、6.4GB、10GB、20GB硬盘,都没有能用超过4年的,全部坏掉了。<BR><P align=center><STRONG>硬盘损坏的种类</STRONG>
<P> 一般来说,硬盘的损坏按大类可以分为硬损坏和软损坏。
<P> 硬损坏包括磁头组件损坏、控制电路损坏、综合性损坏和扇区物理性损坏(一般人称之为物理坏道)四种。
<P> 磁头组件损坏:主要指硬盘中磁头组件的某部分被损坏,造成部分或全部磁头无法正常读写的情况。磁头组件损坏的方式和可能性非常多,主要包括磁头脏、磁头磨损、磁头悬臂变形、磁线圈受损、移位等。
<P> 控制电路损坏:是指硬盘的电子线路板中的某一部分线路断路或短路,或者某些电气元件或IC芯片损坏等等,导致硬盘在通电后盘片不能正常起转,或者起转后磁头不能正确寻道等。
<P> 综合性损坏:主要是指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使硬盘产生的种种问题。有些是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热或者其他关系导致部分芯片老化;有些是硬盘在受到震动后,外壳或盘面或马达主轴产生了微小的变化或位移;有些是硬盘本身在设计方面就在散热、摩擦或结构上存在缺陷。种种的原因导致硬盘不稳定,经常丢数据或者出现逻辑错误,工作噪音大,读写速度慢,有时能正常工作但有时又不能正常工作等。
<P> 扇区物理性损坏:是指因为碰撞、磁头摩擦或其他原因导致磁盘盘面出现的物理性损坏,譬如划伤、掉磁等。
<P> 软损坏包括磁道伺服信息出错、系统信息区出错和扇区逻辑错误(一般又被称为逻辑坏道)。
<P> 磁道伺服信息出错:是指因为某个物理磁道的伺服信息受损或失效,导致该物理磁道无法被访问。
<P> 系统信息区出错:是指硬盘的系统信息区(硬盘内部的一个系统保留区,里面又分成若干模块,保存了许多硬盘出厂的参数、设置信息和内部控制程序)在通电自检时读不出某些模块的信息或者校验不正常,导致硬盘无法进入准备状态。
<P> 扇区逻辑错误:是指因为校验错误(ECC错误和CRC错误)、扇区标志错误(IDNF错误)、地址信息错误(AMNF错误)、坏块标记错误(BBM)等原因导致该扇区失效。
<P> 一般来说,修复硬盘的软损坏是可能的,很多硬盘厂商发布的硬盘管理和维护软件(DM)都具备修复硬盘软损坏的能力。像扇区逻辑错误这样的问题,即使是一般的低级格式化软件,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不过在所有的软损坏当中,系统信息区出错属于比较难以修复的种类,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厂商同一种型号的硬盘,系统信息区也不一定相同;而且硬盘厂商对于自己产品的系统信息区内容和读取的指令代码,一般是不公开的。但是对于IBM和日立的硬盘用户来说就比较幸运了,日立的DFT和IBM的DDD-SI软件对系统信息区出错还是有比较高的修复成功率的。这两个软件可是真真正正由硬盘的生产厂商发布的硬盘维修软件啊(DFT还是免费的),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效率和可靠性比起那些要价过万的第三方编写的软件都要高很多,可惜只对IBM和日立的产品有效。 <BR><br>
[华军软件园-资讯中心]

(一).用BT太多而真的损伤硬盘:

事先说明一下,我这里只是提到BT,没有提到ED,是因为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0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二).有关硬盘损伤的修复问题: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读写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我在这里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的服务器,它们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的。就连微软的nt4,本身也是没有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读写时间的加大,所以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读写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读写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