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灵活就业退休办理:什么是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19 07:42:40
人类有没有终极道德?道德是因为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而不同甚至相对立吗?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发自内心的约束!

“制度要严,执行要柔”,这是当前中小学校在制订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时的主要问题。于是,国家有《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各地教育部门有补充规则,每个学校有成文的校规,每个班级还有名义上集体制订、实际体现了班主任意志的“班级公约”……那么会不会有学校印制一本《学生行为规范集》分发到班级,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为公正而认真查阅找到确切依据,继而有据可依规范学生的行为?

每次“德育运动”之后,总会产生一批根本不必要的规则,成文后就再也不肯舍去。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制订,都是一厢情愿地根据“灵魂塑造的理想方式”由执行方来作出,却从来不问问“被规范者”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同意这些规定。而对于后来者,往往学习规则是唯一感受德育运动成果的途径。推进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仅停留在制订、悬挂、执行这些僵硬的制度行吗?

有个农村小学,班级中班干部主要的职责是督促全班每个同学把20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得一字不漏,而且班干部带头背,其他同学到他那儿背。负责德育的副校长论起此事津津乐道, “《规范》不记于心中,何成规范?”乐道之余她却苦于忙于一天的卫生指导,是《规范》还是“规范”?光有《规范》不行,如此“规范”也不行!

什么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人发自内心的约束!

上虞市滨江小学校园里有许多温馨提示语:

草坪上:“嘘,小草在睡觉,别踩!——四(2) 周绎扬”

餐厅里:“听——谁在哭泣,那是被你扔掉的饭粒啊! ——陈子航”

走廊边:“捡一片纸屑,美了校园也美了你。—— 一(2)黄雅琪”

门卫前:“请把快乐带回家!——四(3)班祝锦璐”

……

富有诚意的温馨提示语被精心布置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时时处处给人以熏陶。这些温馨提示语,在学校发起的由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中诞生。征集活动是本次滨江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提示语就如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道德召唤,孩子家长的道德唤醒。而我们用它布置校园,恰恰在通过学生教育学生,通过学生教育家长!

宽制度,少规则,严执行,多人文,从切实可行又不得不行的一些小事中得以体现。那么,道德情感会在内心深处得到积淀,而成为发自内心的约束。

搜搜问问词条“性本善”,后面有完整的分析

彼此尊重!